如何判断自己是糖尿病
一、我们如何知道自己是糖尿病呢?
糖尿病常见的症状:糖尿病典型的症状是“三多一少”,即多饮、多尿、多食及消瘦。但是,由于病情轻重或发病方式的不同,并不是每个病人都具有这些症状。有些患者还可能出现不明原因的皮肤瘙痒、中老年女性反复的阴道炎,此时应该考虑排查糖尿病。
二、确诊糖尿病需要做哪些检查呢?
需要进行空腹和餐后2小时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的测定,评价胰岛功能。许多糖尿病患者得病几年只检查过空腹血糖、尿糖后就开始用药,而对自己的餐后血糖、胰岛功能情况一无所知。糖尿病的发生主要是胰岛素分泌量不足或胰岛素不能有效发挥作用(胰岛素抵抗)所致。所以检查糖尿病不仅要检查空腹血糖,而且要观察餐后2小时血糖,特别应做胰岛功能检查。
三、糖尿病的诊断标准(1997年WHO诊断标准)
正常人空腹血糖:3.9-6.1 mmol/L,餐后2小时血糖7.8~8.9 mmol/L。如空腹血糖≥7.0 mmol/L,餐后2小时血糖≥11.1 mmol/L就可诊断为糖尿病。空腹血糖指禁食至少8小时后的血糖。另外,2010年,ADA将糖化血红蛋白≥6.5 %列为糖尿病诊断标准。糖化血红蛋白是反应过去3个月的平均血糖,因此不需要空腹测定。
四、如果体检发现空腹血糖升高了,就可以诊断糖尿病,进行治疗了吗?
需要进行空腹和餐后2小时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的测定,评价胰岛功能,再选择合理的降糖药物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
五、如果餐后血糖偏高,日常生活方面和药物治疗有什么需要特别注意的呢?
饮食控制。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饮食控制是首要的,要有计划,定时、定量,饮食清淡、均衡,做到合理搭配并长期坚持。在选择食物方面:(1)限量少吃糖、油脂、动物脂肪;(2)根据需要食用奶及奶制品、肉类、坚果类;(3)宜多吃蔬菜、瓜果类。对于餐后血糖升高的患者,建议早餐换成“稠的”,为什么呢?由于稀饭加热的时间较长,淀粉容易转化为糊精进而易分解为萄萄糖。同时,稀饭呈半流体状态,进食后胃的排空时间比较短,所以吃稀饭比吃主食更易于升高餐后血糖。因此,早餐最好不要只喝稀饭,要吃点“稠的”食物,坚持以吃主食为主。
药物治疗。可以选用α糖苷酶抑制剂,如拜唐苹、倍欣,它们通过抑制肠道α糖苷酶活性,使葡萄糖在肠道吸收延缓,主要用于降低餐后血糖,进餐时咀嚼服用。也可以选用格列奈类药物,如诺和龙、唐力,主要通过促进胰岛素分泌,降低餐后血糖,一般随餐使用。
血糖监测。测血糖换成“餐后的”。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不仅要经常查空腹血糖,还应经常监测餐后血糖。病情稳定时,每周至少1次监测空腹及餐后2小时血糖,每月至少1次监测全天空腹、三餐后2小时和睡前血糖。另外,还应3到6个月左右监测1次糖化血红蛋白。同时,对于因基础胰岛素分泌不足造成早餐后高血糖者,睡前加用中效胰岛素可以帮助控制空腹血糖,进而使早餐后血糖明显下降。
我院糖尿病强化门诊:每周三下午,门诊五楼
作者 陈宇红 陆洁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