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山西究竟有多美

 黑老赵 2012-06-17

山西究竟有多美(一)  

2012-02-02 14:22:30|  分类: 杂感 |字号 订阅

      
山西究竟有多美(一) - 席宏斌 - 席宏斌博客
       上个世纪,一首“人说山西好风光”曾红遍大江南北,尤其是歌词中的那句“你看那汾河的水呀哗啦啦地流过我的小村庄”让人记忆犹新。

不过,时至今日,当山西人再听到这首歌时,自豪之余却不免多了些许尴尬:作为黄河第二大支流,山西第一大河的汾河在山西境内的许多地方水量骤减甚至断流。

不过,自然之美显然不是山西风光的全部:山西之美美在其长达五千年的文化轴卷;美在其波澜壮阔的人文底蕴,美在其厚重质朴的三晋性格。

山西是“中国”一词的发源地。

《五帝纪》称帝舜继位后“之(到)中国”,《史记·集解》云:“帝王所都为中,故曰中国。”帝舜所到的中国,即尧都平阳(即今天山西的临汾市)一带。后世“中国”一词即源于此。

历史上的山西曾经是中国的政治大省。

春秋五霸,晋省雄踞其中,战国七雄中的赵、巍、韩三国乃由晋国分解而来。山西被后人称之为三晋即由此而来。山西今日被简称晋也来源于此。

两汉亡,又一个晋国横空出世。这是中国自秦始皇统一后第一次以“晋”为国号。这一王朝被后人称之为西晋,西晋之后有东晋。五代十国时期又有“前晋、后晋”之称,其无一不是以“晋”为国号,其中足可见“晋”字之深入人心。除此之外,历史上的西魏、东魏、前赵、后赵也大都和山西关联。

唐朝作为中国封建社会的巅峰,其历史影响十分久远。李唐王朝的创始人李渊发迹于山西。李渊之所以把国号定为唐,乃源于他独特的山西情结:在商代,山西地域内有几十个方国,其中就有一个叫唐国。春秋时晋之立国始于叔虞封唐。叔虞是周武王之子,周成王之弟,因他的封地原先有唐国,所以他的封国也被称为唐。晋国在历史上存在了600年左右,对中华民族的早期历史有着重大影响,《春秋左氏传》中有近三分之一的篇幅涉及到晋国历史。由此可见,李渊把自己的国号定为唐,大约是想让自己的唐朝和晋国历史一样的源远流长,一样的流芳百世。

两汉和唐宋的政治舞台上,到处活跃着山西人的身影。且不说两汉的卫青、霍去病,三国时期的关羽、张辽、徐晃等武将,单就魏晋两朝,山西籍的政治家随处可见:曹魏重臣贾逵及其子司马氏代魏功臣贾充,攻克蜀汉,制服邓艾、钟会的卫瓘等无一不是山西人。

……

正是因为有如此众多的政治人物熠熠生辉,才使得山西在中国封建社会前期成为中国历史舞台上屈指可数的政治大省。

山西究竟有多美(二)  

2012-02-03 10:14:45|  分类: 杂感 |  标签: |字号 订阅

山西究竟有多美(二) - 席宏斌 - 席宏斌博客

 

山西究竟有多美(二) - 席宏斌 - 席宏斌博客

 说山西是中国的政治大省,其实并不言过其实。

如果说唐朝是中国封建社会前期的顶峰,那么山西的政治影响力在唐朝时也达到了顶峰。

唐朝兴起于山西自不必细说。纵观整个唐朝,从兴起到鼎盛再到衰败、中兴无不闪动着山西人的身影。

唐朝兴起之时有两个人功不可没。一为裴寂,一为武信,前者为唐高祖献计献策,后者为唐高祖捐钱捐物。

这两个人日后都发展为两个大家族,对唐朝起着不可估量的影响。

先说裴家。裴氏一门在唐朝出过十几位宰相。作为建唐功臣,裴寂被封为魏国公。裴寂之后,裴家先后有裴矩、裴炎、裴行俭、裴休、裴度等名人。裴炎曾任武后朝的宰相,是武则天代唐自立的第一功臣;裴行俭曾被封为闻喜公;裴休曾任宰相;作为唐代名臣,裴度曾因平定藩镇而被封为晋国公。

至于武家更不必说。虽然武信在唐朝的知名度并不算太高,但他的女儿武则天却举世闻名。这位来自山西文水的女强人,历经太宗、高宗、中宗、睿宗四朝,执掌唐朝政坛达数十年,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也是惟一的女皇帝,武则天不仅将李唐王朝推向一个高潮,而且还开辟了自己的武周政权。

不独裴家和武家。在唐代,山西的名门望族也达到了一个后世无法望其项背的高峰。透过这些大家族的背影,山西人在唐政坛活跃的身影清晰可见。

太原王氏作为山西的名门大族,其声望在唐朝几乎达到了顶峰。单知名文人就有王维、王勃、王绩、王翰、王昌龄、王之涣等人,这些被后人编入《唐诗三百首》里的人物,不仅代表着唐诗的高峰,甚至独步整个中国古代文坛。

河东张氏一样人才辈出,至临猗一处在唐代就有张嘉贞、张延赏、张弘靖祖孙三代分别为玄宗、德宗、宪宗时的宰相,张氏之影响由此可见一斑。

除了上述四大家族外,柳氏、薛氏、郭氏、狄氏、白氏、李氏也熠熠生辉:

柳氏的代表人物文学家柳宗元,宰相柳浑;薛氏的代表人物名将薛仁贵,才女薛涛;郭氏的代表人物名将郭子仪;狄氏的代表人物名相狄仁杰;白氏的才子白居易,李氏的猛将李克用无不在中国历史上占据一席之地。

有唐一朝,山西籍的宰相三分有其一。而唐代的名将也有不少人出自山西。

被后世中国人封为门神的尉迟敬徳,不仅是唐朝的建国功臣,而且是李世民的夺位功臣。

薛仁贵的大名也为后世所熟知,以他名字命名的戏剧、影视作品不在少数。他曾因征高丽、伐辽、破契丹有功而被封为平阳郡公,时人曾有“将军三箭定天山,壮士长歌入汉关”之誉。

作为平定藩镇的中兴名臣,裴度的名字曾出现在现代历史和语文教科书中;而作为有“再造唐室”之功的郭子仪,被《资治通鉴》评价为:“功盖天下而主不疑,位极人臣而众不忌,穷奢极欲而人不非。”

世家大族如此,民间更不必说,山西对唐朝的影响几乎渗透到王朝的各个角落。

作为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的主角唐太宗和唐玄宗都曾巡视山西:前者留下手书《晋祠碑铭》(是流传至今的名帖);后者曾留下《早登太行山中言志》一诗。

以此观之,可以想见山西在唐帝国心中的份量!

山西究竟有多美(三)  

2012-02-06 15:56:13|  分类: 杂感 |  标签: |字号 订阅

忠贞之士多在晋

唐朝以后,山西在中国的政治影响力依然不可低估,至北宋时达到了又一个高峰。

北宋定都开封,山西位于开封的正北面。终北宋一朝,其最主要的边患来自北方的辽国,山西在军事战略上的位置可见一斑。

宋、辽对峙,其分界线,一段在今天的河北境内,沿今天的海河、大清河、白洋淀、白沟、南易水为一线;另一段就在山西境内,沿今天的恒山、雁门山、云中山、芦芽山为一线。其临近的代州、岚州、忻州成为辽、宋双方拉锯的主战场。

宋、辽对峙,催生出一段千古历史佳话——忠臣颂;也催生出一个千古传奇家庭——杨家将。

杨业祖籍并不是山西人,但他一生的大部分时光在山西度过。他的儿子杨延昭和他的孙子杨文广则成为不折不扣的山西人。至今,山西的代县仍存有“杨忠武祠”,历经数百年仍巍然屹立。杨业祖孙世代抗辽的故事正是通过这些古朴的建筑一代又一代而得以流传后世。

杨家将的故事举世皆知,而人们没有深思的一个问题是:从卫青到关羽,从郭子仪到杨家将,为什么山西这块土地屡出忠臣良将!

审视中国版图,你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除去少数朝代外,中国历史上大部分朝代的都城皆围绕着山西从古到今呈逆时针方向由西南向东北慢慢滑动——从西安到洛阳到开封再到北京。

这是一种地理上的必然还是一种历史上的巧合,似乎没有人能给出答案。但如果仔细观察中国首都由古到今滑动的路线图,你就会发现一个惊人的巧合,这条线路其实也正是黄河经过山西的线路——黄河从黄土高原破土而下,在山西自西南向东北流进大海。而中国首都从古到今正是沿着这条线路由山西的西南向东北前行。

在中国历史上,黄河在很多时候被誉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因而保卫黄河也就成为全体中华儿女神圣的使命,而临近黄河的山西也就在很多时候成为保卫黄河的主战场。

或许,这就是历史上山西忠臣良将辈出的原因之首;

或许,这就是历史上山西能成为政治大省的元素之一!

“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

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这样的呐喊全世界都能听到。而这种呐喊的发源地正是来自太行山、来自三晋大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