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十七帖>>刻本考--诸本的分类与比较

 鸿墨轩3dec 2012-06-17

<<十七帖>>刻本考--诸本的分类与比较

文章内容:王羲《十七帖》刻本考;白唐代来,《十七帖》以草书法帖负盛名,是学习草书必备的法帖.《十七帖》因卷首第一帖开头"十七日先书……"而故名.是帖共收草圣王羲之草书尺牍(信札)二十九通,凡一百三十四行其中一通(帖)为四行楷书.唐张彦远《法书要录》日:"《十七帖》长一丈二尺,即贞观中内本,一百七行,九百四十三字,"这里所言的《十七帖》是墨迹本,与今天我们见到的刻本(拓本),即所谓传世的《十七帖》不同.但是,现此"墨迹本"已无法见到,或许此"墨迹本"乃传于今日刻本《十七帖》之源吧.刻本的种类甚多,由于帖尾书有大字草书"敕"字,其下有楷书"付直弘文馆臣解无畏敕充馆本,臣堵遂良校无失,僧权"小字,故称这附有题记的《十七帖》为"敕字本"或"馆本",下面本文将现于世上刊行,介绍的《十七帖》诸本的有关特征试以比较检讨.于此前+我想先叙述一下比较检讨的视点.王羲之书法的真迹一件也投有遗下,开始从中国传入日本的"拓摹本","临摹本",都是刻本(拓本),前者比较出色的,有日本古时传下的《孔侍中帖》,《丧乱帖》等,及于中国的《姨母帖》,《初月帖》,《远宦帖》等.后者则有《集王圣教序碑》,《淳化阁帖》,与宋刻宋拓之称的《司空公本淳化阁帖》(有正书局刊),《宋拓王右军书》(商务印书馆刊)等.在确实不存在真迹的情况下,根据制作上较为精致的刻本与摹本为基点,来比较一下《十七帖》诸本吧.我们所见的《十七帖》并不多.整理数十年刊行的,似乎没有见到"馆本系".特别是和"馆本系"有很太差异的,分出"欠十七行本"与"其它馆本".除去"欠十七行本",用作这次特辑的底本,是"三井本".其钩摹甚为特殊.是故,在分类上,我们把"三井本"归入第一类,第二类以"上野本"为中心,第三类则为"欠十七行本",第四类属馆本系外,从而于如此的分类中再加以论述.《三井本十七帖》《三井本十七帖》是这回特辑用的底本.原本藏于三井家,故名.战前太正三年二月的《谈书会志》(三十一集)第一回,分四页揭载.之后,晚翠轩于大正六年刊行了《宋拓馆本十七帖》.至此,三省堂《书苑》清雅堂本,二玄社(《名品丛刊》《原色法帖选》)始用为底本.今原本下落不明.有关此本的传来,晚翠轩本末处有当时收藏者,日下部鸣鹤翁白书的跋文,简略说明了此帖的由来及特征:古拓馆本十七帖,摹刻精到,神采奕奕.连所皆断,断所皆连之妙,无不具备焉.较之近时舶载宋拓本,则如邛竹帖之邛字,蜀都帖之山川字,来禽帖之楷书及帖尾之敕付直弘文馆二十字皆见有所优,无所逊洵,为神品矣.盖此帖乃贯名松翁旧藏,末有祁豸佳,止祥两印,未见传来之详述.余友出云之内村鲈香乃翁入室之弟子.尝语日:先师藏十七帖逾四十余种,以此帖为最.杨星吾(守敬)曾见之,叹日:实海为之孤本矣.原本不道与邢子原(愿)乎.松翁去世后,传其门人吉田套均.再传岩谷古梅(一六),后归余手.珍藏既久.今颓令日加.巧遇三井子赞之请,敌让.托与保护.特咐用珂罗版复写谈书会志付栽,领发广失同好失正丙辰(五年)岁杪(十=月)识于清远闲放处窖叟日下东作,时年七十有九."东作"(白文印),"清阑老人"(朱文印),"鸣鹤"(朱文印)."谈书会志","晚翠轩本"影印本中,不能清楚地看出明祁豸佳二印,但从"三缄堂贯名氏藏书","三缄堂","鸣鹤","东作之印","贯名口口","君茂氏"等印记中,可悟出此帖由贯名松翁传与岩谷一六,日下部鸣鹤传与三井家这一移变之脉.一般说来,三井本的特征,笔之转折部分犹如"断笔".与其它馆本相比,点画稍粗,起笔,终笔处细锐,存笔势强的感觉.再者,如鸣鹤跋文所说的那样,三井本是唐摹宋拓的"孤本".因此,此《十七帖》是与其它本系不存在相通之处的.然而,《帖学举要》(王壮弘着,上海书画出版社刊)中的《十七帖》考中,这样说:日本三井氏藏听冰阁本(僧权=字全本),旧拓本.帖内钤祁豸佳印,后乃罗振玉题记.为日人日下部鸣鹤所得特归三井听冰阁.我疑是与孔氏岳雪楼藏刑子雁本同未.其出锋相似.并置于案上校之,字迹细微处都能吻合.其中亦有失真之处.此本无疑是根据孔氏岳雪楼藏本中翻出.王壮弘认为,此三井本为孔氏岳雪楼藏本系拓本中翻出.理由是在比较中有失真的地方.比三井本精致的岳雪楼本,现藏于香港中文大学.依王氏之说,宋拓本有张雨的印记,历藏明宋濂,姚公绶,王世贞,清孔广陶等,上还有刑侗,王文治的题记.我案头只有卷首十六行的照片,相比较,确实岳雪楼本墨色浓润尽管拓纸稍有破损.三井本带有"断笔",点画与笔势全都相同.《郗司马帖》中十七"二字的起笔,第二行中"即"字的纵画笔力甚强,而且线条粗,其它"馆本"没有这种情况.三井本特有的笔?63?致在这岳雪楼本中也能窥出.《瞻近帖》第四行"期耳"的"耳"字,笔画分割,有渴笔出现,而三井本无此渴笔.但是,仔细察之,和松井如流所说的一样,是涂上墨才消去的.再是三井本,从影印本中看,其拓墨薄,原版表面的纹样有细细的擦破.这种结果,给人带来了疑问.所谓的宋拓果真是传于古代吗?从岳雪楼本十六行中视之,也不能识别二本的优劣.不过,既使普遍称三井本为"孤本,其同系的拓本也是存在的.应该说,这是没有疑问的事实."三井本","岳雪楼本"的特征为,断笔是钩摹的.且文字点画的起笔,终笔笔锋细锐.后文将要叙说的"上野本"等,钩摹鲜明.没有刻的迹象断笔,起笔细锐,稍微给人有不自然之感.而摹本中的佼佼者《孔侍中帖》,《丧乱帖》同样起笔细锐,也似乎有断笔的笔致出现.这样看来,所说的三井本的特征,大概是钩摹者对王字的一种见地吧.如与其它称得上上乘的王羲之刻本(拓本)比类也毫不逊色.二《上野本十七帖》《上野本十七帖》亦与三井本一样,同为着名的十七帖之一.原本藏京都博物馆.大正时罗振玉流亡日本带入.大正三年之际,归关西收藏家上野竹斋之手.民国年间由上海有正书局珂罗版出版.于日本,在大正年间博文堂精巧印刷,用豪华折帖装,帙入木制作.战后,二玄社彩色精印,收入《原色法帖选》中.二玄社的《原色法帖选》至目前也是刊行之中最佳者.上野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