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姓名、外号趣谈(下)

 茉莉苑168 2012-06-17

姓名、外号趣谈(下)

(2012-06-17 20:36:58)
 

        女名用字九大特征

              1、多用女性字      女性字是指含“女”偏旁的字。其中最本份的是“娘”,与男子“郎”相对,如杜十娘、李秋娘。此外有用女、姑、姨、姐、妹的,如王玉女、梅姑、庞姐、杨八妹、杜十姨。用“奴”表示自谦,如玉奴。高抬身份的用姬、妃、媛、嫱,如管中姬、娥妃、黄媛介。姬本周姓,古代的人以姓为名,故姬姓的出嫁女人一律称姬,她们出身高贵,演化为妇人美称。妃为帝妾王妻,嫱为宫嫔,媛也是女人的美称。

           有些女性字是形容神色和姿色的,它们也常常用于女名,顾媚、凤娇、静婉、碧娴、绛妩、丽娜、嬿妮、小娈、嫣然、静婵、慧娟、玉娇、月好、芳娉、淑婷、芳姿、妙常、玉嫩。

           有些女性字很像外国人名音译,因此现代女名常用娜、妮、娃、妲等。

              2、多用花鸟字       花鸟字多能显示女性的阴柔之美。以花命名的如:浣花、春草、湘兰、沅蕙、荃君、芷君、琼芝、瘦菊、莲珮、碧荷、香梅、杨柳、桂英、杏蕊、馨莉、碧茜、丽莎等。以鸟命名的如:鸣凤、玉鸾、春莺、飞燕、秋雁、鸳鸯等。“雉”虽属鸟类,因刘邦妻吕后名雉,后世避恶名而不用。

           我国古代在取女名时,常常根据出生当月的物候特征。正月生的,取名春兰、春芳、春梅、春霞;二三月桃李花开,取名杏芳、桃红、杏花;四月燕归来,取名小燕、燕子;五月榴花开,取名榴花、榴英、榴红;六月荷花放,取名荷香、莲英、荷莲;七月看巧云,七巧日也在七月,取名巧云、巧姐、巧儿;八月桂花香,取名桂香、桂兰;九月菊花黄,取名菊英、菊仙、菊香、秋菊;十月、十一月入冬,取名冬梅、冬美、冬花;十二月是腊月,取名腊梅、腊珍、腊月。

              3、多用闺物字   首饰、服饰、化妆品、闺阁等零物,均可用于女名。首饰:宝钗、翠钿、秀簪、玉环、金钏。服饰:云裳、翠裙、锦茵、玉绣、小纨、茂绮、秀缦、朱孆。化妆品:姜妆、玉粉、香兰、黛眉。闺阁:闺秀、秀闺。零物:玉针、红线、纫蕙、英台、银瓶。

              4、多用珍宝字       金、银、珠、玉、宝、玩,在女儿家的眼里,是有特别偏爱的,因此常用于女名,如婉珍、秀宝、珮金、银凤、玉贞、盘珠、鸳珮、静珊、飞琼、瑶芳、如莹、美璎、璧君新瑛等。

              5、多用彩艳字      如彩纨、曼艳、新秀、黛英、多丽、碧倩、小红、绛珠、红荷、绿英、紫绡、素芬、赤璎、玉青、黄绮、翠菡等。

              6、多用柔情字      如念奴、莫愁、痴玉、媚娘、如梦、佩柔、柔嘉等。

               7、多用柔景字      以天地之间柔和景物作女名,如云帆、抱月、秋湄、凌波、彩云、晓霞、丽雯、绛雪、冰心、菊霜、春梅、夏莲、秋菊、冬英等。

              8、多用女德字      如贞秀、淑仪、玉端、丽庄、娴倩、静玉等,其中的贞、淑、端、庄、娴静表示德性。又如慧心、学巧、巧儿等,其中的慧、巧表示才慧。

              9、多用叠字      元稹妾名莺莺,张祜妾名燕燕,吴三桂宠姬名圆圆。现代常用叠字珍珍、盈盈、端端、红红、琼琼等。

          我国汉晋之际单名多

        史学家告诉我们:名的出现与字的产生几乎是同步的。“字无名不立,名无字不行”,故我们至今仍称人名为“名字”。但命名容易创字难,那时的一个字也许就是一幅画(即我们所说的象形文),所以商周时期的人名多为单名。先秦时期字已增多,但取名形式亦是如此,只是不少人在姓名之外又加了一个“字(号)”。如孔丘,字仲尼;孟轲,字子舆等。秦汉间,许多人喜欢在名字间用美词或助语,使二字名逐渐增多,如车千秋、李延年、萧望之、范胜之。

           汉晋之间,人多单名,如“刘邦’、“吕雉”、“刘彻”、“刘秀”等。这一历史现象,久已有人注意。究其原因,往往解释为王莽“令中国不得有二名”,说是西汉末年王莽辅政,曲解《周礼》中“饥二名”之意,大禁二字名,形成了人们对二字名的鄙视观念,使得现存的《后汉书》和《三国志》中的人名,90%是单名,少数二字名者,不是艺人就是沿用的乳名。这种解释不妥,因为在王莽当政之前单名早已普遍存在。

           据有关学者研究,“饥二名”之说由来已久,如《春秋》就有:“饥二名,二名非礼也。”就是说双名是不符合礼制的。东汉人何休的《春秋公羊解诂》对此作了进一步说明:“其为难讳也,一字为名,令难言而易讳。”可见单名出现的原因是为了让别人容易避讳。避讳起于西周时期,即不直接说出或写出帝王、圣贤以及尊长的名字,更不能与他们同名。起初只避死人的名字,所以双名者在西周以至春秋大有人在,如晋文公重耳,齐恒公小白等。进入秦汉,特别是汉代,为了维护全国的统一,巩固、强化封建专制统治,避讳成为封建统治者确保唯我独尊的重要工具。避讳的范围扩大,不止避死者的名。单名容易使人避讳,为了维护尊严,上至帝王、文臣、武将,下至地主商人乃至普通百姓,单名大量出现。汉宣帝还自改双名“病已”为“询”。西晋八王之乱后,少数民族纷入中原,才逐渐冲破避讳制度,复名又多起来。

           号、别号、诨号、雅号

        号、别号是指人名字外另起的称号。陶潜《五柳先生传》:“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再如抱朴子是葛洪的自号,东坡居士是苏轼的自号,青莲居士是李白的别号,白石道人是姜夔的别号。别号与名不一定有意义上的联系。

          按照人的容貌、性格特点所取的别号叫诨名,又称绰号。《水浒传》里的很多人物都有诨名,如“九纹龙”为史进的诨名,“智多星”为吴用的诨名,“三寸谷树皮”为武大郎的诨名。

           雅为敬辞,尊称他人之号叫雅号,如张煌言号“苍水”,可称之为“雅号苍水”。询问对方的号,也可称“雅号(或大号)为何”。


摘自 笨笨眼里世界的博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