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碗米养恩人,一斗米养仇人

 昵称503199 2012-06-19

一碗米养恩人,一斗米养仇人

 (2012-06-13 09:32:13)
标签: 

杂谈

《世说新语》的“贤媛篇”中,记载了这样一件事:赵母嫁女,女临去,敕之曰:“慎勿为好。”女曰:“不为好,可为恶耶?”母曰:“好尚不可为,其况恶乎?”说是三国时期的吴国,有个叫赵姬的女人,赵姬的女儿出嫁时叮嘱女儿道:“到了婆家,千万不要做好事。”闺女不解,思考一番后问母亲:“好事做不得,那可以做坏事吗?”赵姬正色道:“好事都不能做,更何况是坏事?”
 

赵姬说的这番话很复杂,既有哲学问题,又有道德问题,还牵扯到心理学问题。为形象起见,举一篇茨威格的小说说明。1938年,茨威格写了一部小说《同情的罪》,小说中,奥匈帝国年轻的军官霍夫米勒偶然结识了贵族姑娘艾迪特,艾迪特下身瘫痪,不能行走。霍夫米勒对艾迪特的不幸深表同情,经常怀着悲悯的心去探望她,抚慰她。时间久了,艾迪特爱上了英俊善良的霍夫米勒,她认为霍夫米勒是出于对她的爱才到家里来的。后来,艾迪特向霍夫米勒表达了对他的爱意,霍夫米勒随即陷入苦恼当中,因为他的初衷与艾笛特希望的结果南辕北辙。

 

突然想起一个笑话,说某君每天上班都会施舍一个乞丐,刚开始给10元,乞丐很高兴。后来此君取妻,给的钱就降到5元,这时乞丐就纳闷。再后来此君生子,又降到了2元,乞丐有点生气了,终于一天忍不住拉着某君问:为什么你当初给我10元,后来5元,再后来就只有2元了?此君说:“开始我是单身,所以给多一点,后来我有老婆和小孩了,要供房子又要买奶粉,所以就相应减少了。”乞丐一听很生气:“你怎么可以将我的钱拿去养你的老婆和孩子?”

 

所谓“一碗米养恩人,一斗米养仇人”,生活中常有这样的事,你第一次为一个人提供帮助时,他会对你心存感念。第二次,他的感恩心就淡化了,到了嗯次以后,他简直就理直气壮地认为这都是应该为他做的。甚至当没有了这种帮助时,他还会对施助者心存怨恨。这也就是一位伟人兼独裁者说的“一个人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都做好事”的难处。我想他在写下这段话时,内心一定感慨万千。

 

余嘉锡在其《世说新语笺疏》中为赵姬的话心生感慨,他说:“盖古之教女者之意,特不愿其遇事表暴,斤斤于为善之名,以招人之嫉妒,而非禁之使不为善也。”好事不是不可以做,怕的是他人习惯了这样做,甚而认为天生就该这样做。最可怕的是,说话管用的人把做好事者当典型,号召大家来学习,搞得做好事的下也下不来,坏也坏不了,苦不堪言。

 

其实,好与坏的标准都与不同价值体系相关。我有一老友,从不许儿子拾金不昧,他告诉儿子,路上看到别人丢失的东西,不要捡。儿子不解:“若是不捡,被别人捡到居为己有怎么办?”老友说:“那是别人的问题,人人都不捡,失主自然会自己找到的。”古人所谓夜不闭户,路不拾遗,看来就是老友的境界,不过这在现代社会很难了。所以老子说“不尚贤,使民不争”,看看共党年年评先选先惹来的麻烦就知道了。

 

顺便说一句,赵姬在当时是个牛人,古籍中说她曾为刘向的《列女传》做注。从古到今皆是这样,能做注的,多是掌握话语权的人,一般都是由他们引路,我们来追求知识,美滋滋地认为自己正走向生命的本质。不过古籍中还介绍,赵姬的丈夫死后,皇帝孙权把她召入宫里,说是帮助皇帝筹划国事。不过以我的小人之心揣度,她是要陪碧眼儿睡觉的,要不这个“姬”字怎么来的?前有曹操后有孙权,看来三国时妻人母是一种时尚。所以,赵姬女士把真理传授给了我们,却把身体奉献给了皇帝。当然,这都是题外话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