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经济快速转型呼唤高技能人才 职教生亟待打通向上通道

 资源整合与导航 2012-06-19
经济快速转型呼唤高技能人才 职教生亟待打通向上通道
2012-06-19

  近日,江苏省启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试点,率先在全国推出中职-高职-本科一体化职业教育模式,让读职校的学生直通本科。这项改革的背后,折射出人力资源结构面临的挑战。

 

  目前全国高考生源减少,一些高校日子不好过,原本被逐年扩招的本科院校挤压的高职学校日子更不好过。就我省而言,职校生源每年下降的比例不低于10%。省教育厅职教处处长尹伟民介绍,2008年,全省有初中毕业生131万,今年只有75万,到2014年,预测只有65万,6年减少了一半,这也意味着就读中职的学生6年里减少了一半。

 

  然而,在生源减少的同时,企业对技能型工人的需求却在大幅增加。南京金牛机械厂生产汽车发动机的精密配套零部件,今年需要30名成熟的技术工人充实到管理岗位上,但愣是找不到人。公司接了宝马、奔驰的订单,集中最好的工人干,成品率只有90%,相比欧洲98%的成品率,成本大大增加。总经理姜敬满感叹,企业站稳欧洲市场万事俱备,只欠好工人。

 

  统宝光电南京有限公司招聘部负责人告诉记者,企业要转型了,即将引进自动化设备,需要的工人减少,但要求提高,职校毕业生将成为企业用工主流。

 

  面对生源、技工两头缺,今年江苏省在南京、苏州、无锡、常州及南通试点启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学生升学只需通过衔接院校的选拔,不必参加全省统一考试。

 

  “学生从职校毕业后,很难获得深造机会。”尹伟民告诉记者,江苏经济正在快速转型,企业用工从“劳动力密集型”向“技能人才密集型”转变。在发达国家,职业教育拥有从专科、本科、专业硕士到专业博士的完整培养体系。他认为,让技工读本科,就是改变职教“断头教育”的状况,打通一条向上的通道。但是,囿于社会观念和政策导向,现实中依然或多或少存在一些障碍。南京化工职业技术学院书记徐建中感叹,有的家长宁愿花钱养着孩子,也不愿意让他当工人。另外,一些政策加剧了社会矮化“职教”的导向,比如公务员招考、村官招考,都明确规定不收高职毕业生。

 

  多位职校校长认为,中国蓝领的社会地位不高,和中国制造的水平不高密切相关。不少企业还是简单加工,职校生未能显出优势。常和国外企业打交道的姜敬满认为,中国工人必定能从职业技能培训中崛起。他说,印度最好的工人月薪大约为1300元人民币,还无任何社会保险;欧洲在1.6-2万人民币之间,我们仍有人工成本优势。但另一方面,我们高技能的工人缺乏,直接导致产品没有品质优势。因此,职校应紧随全球产业的调整而修正技能人才的培养方向。

 

  面对生源减少,许多职校正在寻找突围之道。从政府层面看,对学校的投入要尽快改变重学历轻技能的老路数。目前中职生的生均公用经费是500元,初中生的生均公用经费是750元,而国家规定对职校生的投入应是普通中学投入的2.6倍。投入的不到位,直接影响着职校生的培养环境。

 

  相对于学历,职业教育的从业者们都认为,实训更重要。我省推出了“学校+企业”的职教培养模式,要求职业学校的每门课程要有三家企业基地。但政府只提要求,没有相应的补贴政策和管理办法。学校只能凭人脉等随意性很强的办法找企业接收学生上岗培训,企业对培训学生无任何责任约束,学生的实训效果大打折扣。南京高等职业学校校长张荣胜介绍,学校和德国职校合作,在国内的德资企业设实训基地,像德国人那样注重对学生职业道德的培训。“职业道德就是要严格遵守操作规范,有吃苦精神、团队协作精神和强烈的责任心。”张荣生说,在长期的企业用工过程中,学校发现,学生的职业道德水准比技能更能影响一个人的长远前途,而这恰恰正是很多职校甚至是普通高校的教育短腿。


 

  来源: 《新华日报》2012年06月19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