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八院士为我市出谋划策

 卫启云 2012-06-19
八院士为我市出谋划策 
  8月13日下午,就资源型城市如何转型及更好地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相关问题,参加“信息化创新克拉玛依国际学术论坛”的8位院士与克拉玛依相关党政机关领导及部分企业代表进行了恳谈。

  这8位院士分别是遥感技术应用专家童庆禧、摄影测量与遥感专家李德仁、著名建筑学家与建筑教育家齐康、地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专家王家耀、测试计量技术与仪器专家叶声华、水文地质学家薛禹群、植物资源与植物化学家孙汉堇。他们中年龄最大的79岁,最小的71岁。

  恳谈会由克拉玛依市副市长赵武生主持。

  恳谈会上,市长陈新发说,克拉玛依是一座典型的资源型城市,过去没有草、没有水、没有人迹,有了石油才有了这座城市。克拉玛依油田开发了五十多年,现在油气产量仍然属于上升阶段。

  “尽管这样,我们已经开始考虑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并提出了打造世界石油城的目标。”陈新发表示,希望院士们能够为克拉玛依城市转型、实现可持续发展提更多更好的建议。

  在近两个小时的恳谈会上,8位院士对克拉玛依发展智慧型城市、调整产业结构和产业链延伸、人才培养、节约用水、发展节约型农业及城市发展应注重提升文化积淀等方面,提出了很多中恳的建议。

  同时,院士们也直言不讳地提出了他们认为目前克拉玛依还存在的问题,如石油城市的特色不鲜明、节水意识还不够、一些很有特色的旅游景区标志性建筑与景点特色不统一等。

  院士们纷纷表示,克拉玛依是一座很有活力的现代化城市,他们愿意为克拉玛依培养人才,为克拉玛依的发展承担一些项目,同时祝愿克拉玛依今后能更好地发展。

  对于院士们能在百忙之中参加首届“信息化创新克拉玛依国际学术论坛”,陈新发、赵武生等领导表示了由衷的感谢。

  陈新发说,院士们来到新疆,来到克拉玛依,是对新疆的关心和对克拉玛依的关怀。对于院士们提出的建议,政府部门整理好后会认真地研究,同时,也邀请院士们每年都来克拉玛依作客。

  据了解,本着“以本届论坛为契机,引入经济发展项目,为克拉玛依打造世界石油城做积极准备”的原则,在论坛筹备初期,论坛筹备委员会就把“引智项目”纳入筹备工作。此次院士恳谈会便是引智项目的具体落实。

  8月13日下午6时,渐渐西下的阳光透过窗户玻璃斜斜地射进市政府中会议室,会议室的气氛显得温暖而轻松。

  当79岁的齐康院士在市科协一位工作人员的搀扶下,蹒跚地走进会场时,早已提前到达的克拉玛依党政机关领导和部分企业代表全体起立,鼓掌欢迎。

  在持续、热烈的掌声中,参加此次首届“信息化创新克拉玛依国际学术论坛”的8位院士相继到场就座,克拉玛依-院士恳谈会如期开始。

  8位院士来自北京、天津、武汉、南京、昆明等地。他们针对克拉玛依这座资源型城市如何进行信息化创新建设、如何在转型中实现可持续发展等问题,畅所欲言。  

  站在高起点,建设“智慧克拉玛依”  

  两院院士李德仁是摄影测量与遥感专家。几年前,他就参与过克拉玛依区、独山子区信息化建设项目,这是他第三次来克拉玛依。

  参加首届“信息化创新克拉玛依国际学术论坛”,他感觉到克拉玛依信息化“步伐快,需求强烈,动作迅猛”。

  他建议,克拉玛依不但要建数字城市,还要建智慧城市,而且建设智慧克拉玛依一定要在一个高起点上,这对克拉玛依来说,是一件很重要的事。

  “当然,做这件事情还需要专门召开一些小型的专家研讨会,拿出顶层设计、总体规划和具体步骤路线图,这样才能经得起时间考验,不会产生低水平重复建设的现象。”

  李德仁说,智慧克拉玛依建好了,石油基地和西部重镇也建好了,克拉玛依会走在国际的前列。  

  参与重大项目,与国家政策接轨  

  中国科学院院士童庆禧建议,克拉玛依要充分利用政策,与国家重大项目接轨。

  他说,克拉玛依90%的居民都是城镇居民,收入有保障,信息化建设水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步子也比全国很多地方快,人的素质也比较高,但在如何与国家重大、支撑项目接轨的问题上,应做更多考虑。

  目前,中科院已经开始在利用对地观测遥感技术申请重大专项了,国家也正在部署对地观测的研究中心,并准备在这方面投资500个亿,在应用方面还要投资30多个亿。目前,克拉玛依在信息化建设方面有很好的基础和强烈的需求,应该考虑如何与这些重大项目接轨,争取做试验示范区。

  另外,中科院还把对地观测、卫星应用产业作为战略新型产业的组成部分,提出了很多部门参与的小卫星计划,如“北京一号”小卫星计划。小卫星计划的特点是小、好、快、省,而且基本是以企业来运行,这是一条体制和机制创新的道路,也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道路,它能解决中国自主数据源的问题,从而解决生产城市发展的问题。童庆禧说,克拉玛依也应该融入这个集团,为今后自身的发展开辟更多途径。

  童庆禧还指出,参与重大项目,与国家政策接轨,要有超前意识。

  他说,与中东一些油田相比,克拉玛依油田在一个个“小盆子”里找油。“我们不能把几个‘盆子’的油采得差不多了,再做计划打算。”所以,要有超前意识,提前着手对深度石油勘探进行技术、人才和战略储备。

  李德仁说,在国家科技部863计划“十二五”规划中,已经把“智慧城市”作为“十二五”重点推进的重大专项和支撑计划,并启动了“十二五”智慧城市的试点单位,他所在的武汉市,已经在积极争取成为智慧城市的试点单位。

  “克拉玛依也要抓住这个机会,既可申请参与‘重大专项’,也可以申请‘支撑计划’,科技部也很鼓励这样的做法,走这样的道路对克拉玛依的发展是有利、可行的。”李德仁说。

  来自昆明的两院院士、昆明植物研究所所长孙汉堇也谈到,在新疆跨越式发展的今天,切实用好、用足国家优惠政策对克拉玛依发展至关重要。

  延伸发展,形成多条产业链

  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地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专家王家耀结合苏州智能规划和发改委的中长期规划,以建设数字城市为例,谈了自己的一点建议。

  他说,信息化是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信息化产业能带动形成一系列产业。在建设数字城市时,必须形成数字产品,有了产品,才能形成产业,但必须结合自身情况做好规划,这样才有利于促进克拉玛依信息产业的发展。

  “光开采油,卖不出多少钱,只有后续加工产业跟上了,经济水平才会大幅度提升。”他说,克拉玛依要发挥自然优势,形成产业链,增加产品附加值。

  此外,他还提到,新疆旅游资源丰富,克拉玛依也有很丰富的旅游资源,应当充分发挥自然优势,利用好这些资源,做出整体规划,促进旅游产业健康发展。  

  注重文化,建设情感城市  

  作为全国著名的建筑学家、建筑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齐康提出了“建设情感城市”的建议。

  他说,人是有智慧的,也是有情感的。有情感就有记忆,就有历史,就有痕迹。他觉得,城市要健康持续发展,既要有物质理念,又要有精神理念,也就是文化理念。“克拉玛依不但要建成智慧城市,还应该是情感城市,即文明城市、卫生城市、健康城市。”齐康说。

  “城市建筑设计的成功直接影响到城市的文化内涵。”齐康认为,看一个城市的建设水平,要看这个城市有没有优秀的规划和设计,有没有好的建筑师、规划师。他认为,克拉玛依市政府建筑设计水平很高,这座城市很有活力,但是魔鬼城景区的标志建筑并不符合魔鬼城的特点,应该在充分保护自然资源的基础上,做好旅游管理规划。

  克拉玛依作为一座资源型城市,要考虑到转型问题,要发展综合循环经济,同时要有把特色城市变成综合城市的发展思考,同时更应注重转型后城市的文化内涵,提高城市文化品味。

  中国工程院院士叶声华说,一个城市要发展,一定要把它的文化积淀、传承和发展等因素考虑进去。他认为,克拉玛依的石油特色并不鲜明,他建议把石油人的创业精神融入城市的规划中,从而起到提升城市文化内涵和品味的作用。

  参观了克拉玛依矿史展览馆后,孙汉堇对克拉玛依人艰苦创业的奋斗精神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在为石油精神大为感慨的同时,他对展览馆的展示内容也提出了两点建议,一是增加石油成因的讲解,二是增加石油化工产品的专门展示。  

  稳扎稳打,向智慧油田迈进  

  作为国家遥感技术与应用专家,童庆禧说:“克拉玛依是典型的以发展信息化促进工业的城市,这里除了石油,暂时还没有别的大型产业,一些最基本的、优秀的成果不能丢。”

  童庆禧说,克拉玛依在数字油田建设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他在信息化创新成果展览会上,看到了很多先进的成果,特别是在油田公司数据中心了解到的关于数字油田的建设成果,非常感慨。他希望克拉玛依能在数字油田成果的基础上,稳扎稳打,向智慧油田迈进,实现跨越式发展。  

  节约用水,少建草坪多种树  

  尽管克拉玛依已经引来了水,但童庆禧认为,水仍然是制约克拉玛依发展的重要因素。他说,克拉玛依要先把“水帐”算清,才能谈发展。

  他说,既要充分认识到水这一发展制约因素,又要利用好这一限制因素。算好“水帐”,也可以发展节水农业,同时发展农业深加工产业,这样不仅能从节水角度解决民生问题,还可以增加产品附加值。

  中国科学院院士薛禹群是水文地质专家,水的问题自然引起了他的高度关注。

  他说,随着城市工、农业的发展,人口的增长,用水量会不断增长。克拉玛依不可能无限制地引水,所以,节水很关键,居民生活要节水,油田和其他工业生产也要节水。

  他建议政府部门制定一个严格的节水指标。“算出GDP每增加1万元,用水量的增加量,然后把这个指标和全国进行比较,最后下达一个指标,严格执行,否则节水就很困难。”薛禹群还强调说,一定要纠正“有水了想咋用就咋用”的错误概念。

  另外,薛禹群提出,一些高耗水的项目还是少建为妙。比如建设草坪适当地进行城市美化是必要的,但没有必要再扩大建设草坪的面积了。他的这一观点,和孙汉堇“少建草坪多种树”的观点不谋而合。

  薛禹群还提出,要加强城市污水的治理,并把污水治理列入整个城市的规划中。目前,克拉玛依已经开始建设数字城市,他建议,最好能让城市所有“吃水”的企业也都“数字化”,这样才能更好地节水和进行污水治理。  

  放眼长远,加快新能源项目建设  

  在克拉玛依的两天时间里,童庆禧认为,克拉玛依要建设数字城市,发展智能交通迫在眉睫。

  他说,现在,克拉玛依的汽车并不多,但随着城市的进一步发展,汽车还会大量增加。克拉玛依河北岸是老城区,到那时,老城区的交通压力会非常大,居民出行很困难。所以,现在开始就要做好规划,考虑发展智能交通。

  另外,克拉玛依还要注重新能源的开发。他认为,克拉玛依有充足的太阳能和风能,借助这个优势,克拉玛依比较容易发展低碳经济,这也能为城市的转型创造有利条件。  

  培养人才,大学对一座城市很重要  

  王家耀说,不论是建设数字城市,还是智慧城市,克拉玛依都有很多事情要做。信息产业的发展可以带动很多产业的发展,这就对人才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要发展产业必须要有人才,人才对克拉玛依显得更为重要。”王家耀建议克拉玛依积极出台一些引进人才、留住人才的政策。

  “但人才引进政策要符合实际情况,不能搞一些华而不实的东西,如在克拉玛依建院士工作站。”他说。

  齐康也提出,大学对于一个城市很重要,这样这些人才能更好地为这个城市服务。作为已经为培养出100多个硕士生、40多个博士生的专家,他表示,愿意为克拉玛依培训建筑方面的人才。

  “我可以为你们培养一个班,在职的也可以,学完了再回来,这样跑一趟克拉玛依不算冤枉。”当白发苍苍的齐康说出这番话时,会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李德仁也表示,克拉玛依参加国家的重大专项和支撑计划,可以和他所在的武汉大学合作。他非常欢迎克拉玛依的各界人士到武汉大学参观。

  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工业大学精密仪器系教授、博导叶声华也向克拉玛依干部和子弟发出了邀请,欢迎克拉玛依的学生、干部到天津工业大学学习、交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