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海天佛国走普陀

 LAOSUI110 2012-06-19

海天佛国走普陀

 

中国四大佛教圣地(峨眉山、五台山、九华山、普陀山)登临有三,其中峨眉、五台已是数次朝拜,而唯有这海上佛国的普陀山一次也未能成行,一直是在默默遥望。多少年的遥望一直在等待着机缘,此次深度浙江行真可谓机缘已至,遥望将变成朝会,普陀山我来了。

四月下旬一日的清晨从钱塘江北岸的平湖出发,走杭州湾大桥直行宁波,再走五十公里长的跨海大桥驶进舟山,驶向了普陀。舟山是一个有着一千多座岛屿组成的群岛,座座的岛屿犹如颗颗珍珠散落在这大东海之上,毋庸置疑有着“南海圣境”之称普陀岛就是其中最璀璨的一颗。长虹卧波,天堑飞架,连接大陆与海岛的跨海大桥就像一条银链串起了这颗颗的珍珠——金塘-舟山-朱家尖,三岛勾连相串,原本孤悬大海的岛屿一下子变成了通连高速的半岛,确实是方便快捷。很快来到了朱家尖,来到了距普陀山最近的登岛码头——蜈蚣峙,二十分钟的海上航程还是蛮让人期待的。不过登上普陀山岛看到的不仅仅是期待中的佛国圣境的梵音缭绕和妙法庄严,而更多的是看到人流涌动的吵杂与喧嚣,游客、香客实在是太多了。

普陀山是南海观世音菩萨的道场。唐朝年间日本僧人慧锷大师从五台山请来观音像乘船归国,船行至普陀的莲花洋上,先是因触礁停航,后又被风浪大阻挡,以为观音不肯东渡,乃留圣像于普陀供奉,遂此就有了“不肯去观音”之说,成为普陀佛教开山之起始。千年的香火鼎盛,百余座的庙宇丛林,造就了今天岛上“人人阿弥陀,寺寺观世音”南海圣境。

普陀山岛形较为狭长,状似欲欲腾飞的苍龙扑卧海上。全岛面积虽不算太大,但,景点且较为分散,景区大致可分为:西天、普济寺、法雨寺、佛顶山,紫竹林和南天门等六大处,此外还有一个岛外景区——观音菩萨驻跸修行之所——珞珈山(岛)。为避开众多的游人我们选择了顺时针方向游览,先走向了西天景区。西天景区是一个全山石景荟萃的区域,其本身就是普陀岛上的一个石岩山头——梅岭峰,山虽不算高,但,揽胜足矣,海天佛国的海岛景致还是能观其一、二 

沿梅岭峰石阶而上,走进的第一个景点就是观音古洞,香烟袅袅的寺院,浑浑幽幽的石洞,虽不算得深广,道也还算静谧。出古洞上行不远,就是一处奇石景观——二龟听法石,两只活灵活现的石龟,一前一后似在相互呼应,前龟铺卧岩顶,回首观望,似有等候之意;后龟缘石而上,昂首引领,一副急追之态,惟妙惟肖。相传当年二龟受东海龙王之命前来探听观音菩萨坐台说法,只因听的入迷,忘了归期,遂幻化为石。走至山顶,就是二龟向往的观音说法台,说法台旁边就是普陀山的一个标志性景观——磐陀石。磐陀石由上下两石相磊而成,下石是一块底阔如床的巨石,上弧圆,下根固,周广二十余米,中间凸出处将上石托住,曰“磐”;上石是一块呈菱形的大石,上扁平,下尖底,曰“陀”。磐陀石上石与下石衔接处极小,观之若悬,轻触可倾;望之欲坠,岌岌可危。实则安如泰山,稳若磐石。确实是佛国一绝,也称的上自然奇观。做为普陀山镇山之石的磐陀石,上面镌刻有许多历朝历代的摩崖石刻,其中最有名的还是这大大的“磐陀石”三字,相传为抗倭名将侯继高所书。

梅岭峰顶,西天之巅,极乐真不曾见,极目道还算辽阔:近近的山下海湾处岛上居民的生活区清晰铺陈,街巷纵横,楼房列列;远远的云海苍茫间南海观音菩萨的巨型雕像隐约再现,飘渺尘世,普渡慈航。海岛四周被黄黄的海水环卫,莲花洋上有白白的海浪拍岸,渔船点点,金沙铺绕,青山依依叠翠,古刹斗檐翘角。道还真应了那“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之句,真真的一派引人入胜的海天佛国胜景的图画。

走下峰巅,走进驻守西天的圆通禅林(庵),这是一代名士康有为老先生亲题 “海上第一庵”的古寺,寺院依山就势,面海背山,精舍参差,殿堂错落,其正中建有一座铜殿,名号为:正法明如来大铜殿。重檐歇山楼阁建筑样式,青铜构件180吨的重量,是国内铜殿建筑之最。走下古寺,门前正对山坡就有一块象形石,此石似一叶孤零飘荡在海上的小舟,载物西天,渡人极乐,号曰“法船”。顺石阶而下,走下西天法界,走过巨大的心字石,再走过西天渡口,就像涅磐后的重生又走回到了人间。

西天渡口外的人间是普陀的又一个景区——普济寺景区。普济寺景区是整个普陀山的中心枢纽,也是普陀山的核心景区,人头攒动,人流蜂拥是这里的一大特色。普济寺是普陀岛上的第一大寺,也是普陀山最早建立的供奉观音菩萨的寺院,“不肯去观音院”旧址就在这里。随着蜂拥的人流走进普济寺,寺院的正大门是不开的,只能走旁边的两个偏门,一进一出道也秩序井然。进入寺院就能看到一座大大的仿唐建筑矗立面前,这就是寺院的主殿,里面供奉是观世音菩萨。宫殿式建筑的殿堂极其宏伟高高的重檐下悬挂有一块正方形的匾额,上书“大圆通殿”字样。迈步进入大殿,就见殿堂正中龕位供奉是座九米高的毗卢观音坐像,菩萨头戴镶有阿弥陀佛像的天冠,眉慈目善的脸庞,显露着淡淡的笑意,一副恬适安详的神态,稳稳端坐于莲花高台。莲花台两边分别站立着善财童子和东海龙女,神态也极为率真可爱。

环顾观音大殿,殿堂规模真是相当的大,说其可容纳千人也不为过,还真有些“百人共进不觉宽,千人共登不觉挤”的意思,“活大殿”这就是当地导游、僧侣对这个圆通宝殿大堂的一种说法。仿佛是为了验证这一说法,殿堂内一时间涌进好几支的团队,再加之齐聚的散客,还真有些大集会的感觉,导游的讲解声真是此起彼伏,虽显得有些吵杂,但,也着实给我解了惑。岛上寺庙皆有圆通殿,圆通何意?旁听讲解方才释然,在我国,大慈大悲、救苦救难的观音菩萨可谓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据世间传说,更有佛经记载,遇到危难时只要念诵其名号,菩萨就能听到,并前往拯救解脱,所以叫其“观世音。正因为观音只要听到苦难的呼救声,便能眼观,表示“耳根通,即眼、耳、鼻、舌、身、意六根通”。于是“圆通”便成为了观音的代名词,其意就是“不偏倚,无阻碍”,圆满通达。

走出圆通的普济禅院,眼前就是一座大大海印池,这也是佛家显示慈悲心肠的莲花放生池。池上有三座普渡众生桥,两座拱桥在边,一座平桥居中,双桥曲拱映月,平桥踏波唱晚,池中绿荷盈盈,池边古木参天。走在平桥仿佛置身于绿意盎然的池中,平桥北接普济寺正门,南衔重檐御碑亭。四顾环视,莲花池吐绿迎翠,普济寺琳宫梵宇的宏伟,石牌坊云刻葫雕的精美,莲池上八角亭琉璃的金黄,莲池岸多宝塔古拙的雄峙,美景丽色相互映衬,相互交织,构成着绚丽多彩的天然画卷。

观览过平桥衔接的御碑亭,行走莲池岸边,驻足“观自在菩萨”墙,窥看池东多宝塔院,院门紧闭,透过矮墙可见院中那座用太湖石堆砌而成的宝佛塔,塔呈四面,高仅四层,样极朴拙,且是元代风格的国宝级文物。此塔经由元代僧人募化而建,取《法华经》中的“多宝佛塔”之义定名。因得忽必烈太子资助,故又名“太子塔”,为普陀山三宝之一。

过多宝塔院向东,一路之隔就是普陀景色最著名的海滨——百步沙。少女般温柔娴静的百步沙:一湾黄沙让两脉青山环抱,两片金滩被温顺大海轻拂,清波漾漾,银浪翻翻,“自在峭岩亭,“石师岬角间。还正应了那句古诗:太子塔前沙,临风散似霞。至今卷石在,不见惹微瑕。足踏清爽的海浪,漫步柔软的沙滩,浪逐人走,印迹留痕,还真让人感觉心旷神怡,气定悠闲。

走上去法雨寺道路,蜿蜒的木栈道,茂密的路边树,花草繁盛,鸟语花香,行走之上,迈步期间,难免让人产生出一种悠然自得的感觉,沿路近看“震旦第一佛国”石,顺途品饮秦时仙人井中水;岔行朝阳洞上观海戏金滩,分道象王峰下拜水月观音,也都惬意非常。来到法雨寺前,远远相望,寺院背山面海,整个建筑群都融于了自然,依就山势,殿堂斗拱逐级抬升,楼阁飞檐分层上移,形成了极为不凡的气势。壮观的寺院屋脊更有天蓝、淡绿、鹅黄、紫红等色的琉璃瓦盖顶,在阳光的照射下映射出万道彩光,形成一种“佛光普照”的奇丽景象,透过葱翠碧绿林木树冠望去,更是给人空中宫阙之感。清末大师康有为曾写下“锦屏临海浪,法雨飞天花”来刻画法雨寺眼前的山海胜景。

作为普陀第二大寺的法雨寺,因其位于第一大寺普济寺的山后,又被称之为“后寺”。有关“法雨”之名,先有佛家认为的,佛法滋润众生,就好像雨水泽被万物,因而就有了“法雨” 之说。寺院前在明代建立,后有清皇康熙帝御书赐额“天华法雨”,因此定名为“法雨禅寺”。寺院的主殿也是专门供奉观音菩萨的,不过不叫圆通殿,而叫“九龙殿”,这是座完全靠拆借南京明代皇宫构建而建造起来的大殿,颇具有皇家气派,殿中不仅供奉有观音菩萨,主要的还是有这有普陀三宝之称的“九龙藻井”宫廷之物。就九龙殿本身来说,大殿建筑不用一梁一钉执掌,堪称古建筑的一绝。而其中最具特色的当然还是这“九龙藻井”。步入金碧辉煌的大殿,顺菩萨头顶上看,可以看到一四方藻井,藻井正中下悬着一颗大珠球,一龙盘顶,四周有八龙盘环八柱,龙口吐涎,就像是要来抢夺这颗宝珠,构成了“九龙戏珠”的图案,形态逼真,巧夺天工。据说这九龙藻井还有防火的作用,因为龙能吐水,而藻井的形状是可以将水聚集起来的,所以要是供奉的香火不慎点燃了佛前的经幡,殿上的九龙就会吐水灭火。自然而然,这九龙藻井就成了普陀山的镇山之宝。“九龙藻井”加之这毗卢观音像构成了这独特的九龙观音殿。

依山就势而建的法雨寺面对着的是海滩空旷的千步沙,背后所依靠就是佛顶山的光熙峰。千步沙因时间关系不去也罢,佛顶山是一定要上的。上行佛顶山,走寺院左面的香云路,沿1080级的磴道上攀是最便捷的路途。佛顶山应该是普陀岛的最高峰了,一路上行,不时能见到一些极为虔诚的香客、僧人一步一趋,两步一叩地向山上行进,这无形中使我对宗教的神圣精神力量产生出一定的敬意,不过,更多的还是感到不可思议。当然也能鼓动人心,汗流浃背一路并没觉的太累。这固然有山上看精美摩崖石刻的作用,但,不能不说也有香客榜样力量的存在。山道一路摩崖石刻不断,让人有些目不暇接,也催人上行,行至半山,一块巨大的岩石矗立道边,上面镌刻着四个十分鲜艳的大字“海天佛国”,还是抗倭名将侯继高的手书。大字极为的遒劲,其意准确概括了普陀山的胜景特色,是普陀山最具代表性的景观。

上得佛顶山,走上菩萨顶,这里就是众香客、僧侣所顶礼膜拜的圣地。在这里——佛顶山上有普陀山最高的寺院——慧济禅寺寺院雄踞在山巅,倚天面海,仙云缭绕,风光自然相当壮阔,这也是普陀山中的第三大寺院。不过这个慧济寺并不在佛顶山的正顶,而在山峰的大半腰,穿过菩萨顶牌坊下行,走上“入三摩地”的莲花甬道,其尽头有一顶针文映壁有些意思:“佛顶顶佛”。再转几处映壁,向下就进入慧济禅寺,整个寺院就掩映在万千的绿树丛中,粗大的普陀樟如同伞盖,将这慧济古寺严密遮蔽,使其更显神秘。慧济禅寺除其寺庙是建在普陀最高处外,其中还有另外两大特点。这其一,就是和普陀山中其他寺庙主殿供奉的不同,在此山顶寺庙主殿中供奉的是佛祖而不是观音菩萨,这暗示了佛祖至高无上的地位,即使在观音菩萨的道场,也是不能例外的。其二,就是在这慧济禅寺的后门处生长有一种举世罕见的植物,这就是有着普陀三宝之称的:“普陀鹅耳枥”。该树看起来确实极不起眼,但,它却是一棵母株仅存于世的国家一级保护树种。据说该树种最早是有古代一位缅甸僧人来普陀山朝拜时带来的,树高13米多,从地表处开始分两叉,往上分叉均一分为二,很有规则,并且雌雄同株,其繁殖率极低,在其原产地缅甸早已绝迹,此株属硕果仅存。因此它也就成了普陀的象征,成为了佛界的菩提。

走下佛顶山,重新走上从普济寺到法雨寺近三公里的香道,这条香道古来还有一个好听的名字——玉堂街,据说古时该路段两边寺院众多,且山上珍岩奇石,珠玑琳琅,沿途罗陈,宛若一条街市,故而得名。反向行进,从法雨寺走向百步沙,如今走在这条街上,仍可见沿线不少的庙宇存在:杨枝庵-伴山庵-龙寿庵-大乘庵-悦岭庵,可以说是寺寺相伴,庵庵相连,还真有些街市的模样。

夕阳西下,为赶时间,开始了越野急行,很快走过百步沙,岔向紫竹院景区。走上通往紫竹院的森林栈道,这里的人流比之普济寺似乎更加的多,走出去的,拥进来的,都在这条路上汇集,这里简直可以用摩肩接踵来形容。随人流涌进紫竹院,狭长的甬道更是人满为患,先不进拥挤不堪的紫竹寺院门,走上大海岬角的观海“瞻瞻亭”,把海临风,这里确实是海天佛国的观看秀美景色的最佳地,美丽的圣境图画在这里展开:面前的海面就是挽留观音的莲花洋,莲花洋上万里晴空,海水无波风平浪静,海市幽幻风光旖旎,不愧为“第一人间清净地”;面对的海岛就是观音修炼得道的珞珈山,珞珈山仙岛安卧,空空朦朦飘渺海上,仔细凝望,仙岛道真是像那尊大慈大悲的观音菩萨安详地卧睡海面,“海上卧佛”或“睡观音”是人们对珞珈山岛又一称为。时间关系难以登岛了,只能是远远的观望了。

观海亭下是观音最早留足的潮音洞,洞上不远又是普陀最著名的寺院——“不肯去观音院”,一座小小的庭院,三间朴质的佛堂就是“不肯去观音院”全部。与今天其他庙宇的奢华,这才应是观音菩萨的根本。寺院门前立有一通醒目的古碑,上刻“禁止舍身燃指”文。观之确实让人一头雾水,仔细看碑,详听讲解,方知大概:禁碑为明代所立,原来,过去许多善男信女到普陀山朝拜时,为表虔诚,在自己的手指上缠上棉花,沾上烛油作为香烛点燃,希望能求见观音现身,引渡自己到西方极乐世界。明朝驻当地的一位督军觉得这种做法有违佛家慈悲为怀、普渡众生的本意,便颁令禁止,并立此碑,言明如果再有人这样做,就一定要缉办。从此,这种风气才慢慢被禁止下来。随着历史的变迁,旧碑已损,新碑重刻,留下历史的见证,也算功德无量。

离开紫竹院,走向矗立观音雕像的礼佛广场,似乎是走向这里的人们都更加的虔诚,通往广场的大道上,一队队身着居士衣袍的善男信女们亦步亦趋,整齐划一地叩首前行;一个个脖挂胸缀观音塑像的香客信徒手捧心护虔诚而来,恭敬而去。穿行其间,五体投地、顶礼膜拜的场景还真是让人起敬,让人久久难忘。看过西方净苑,来到莲花洋边,再看观音圣迹:观音菩萨珞珈山跨海一跃登陆普陀,留有足印的观音跳。

观音跳紧邻礼佛广场,转过乱石海湾,就踏上一条雕刻着莲花的青石板路,铺展的莲花路将我引领到了观音菩萨的圣像面前,移步向上走近观音,抬头瞻仰,只见双目垂视、眉如新月的宝像顶现弥陀,左手托起法轮,右手施无畏印,呈现出大慈大悲的庄严妙相。此时虽已是斜阳西坠,但,蓝天白云的天空依然清亮,沐撒夕阳的观音宝相金辉灿灿更显顶天立地的巍峨。蓝天白云衬托下,观音大士那慈祥目光似乎在一直注视着我,而她微微前倾身姿,莲步轻移,似乎又是在朝我走来。圣母的礼遇,菩萨的眷顾,这无言的震撼,不能不让人顿生虔敬的膜拜之心。

做为普陀山这个海天佛国象征的南海观音宝像,是一座衣袂飘扬的漂海观音的造像。其身有一十八米高,与基座一起共高三十三米,也算是当今世界观音铜像中较大的一尊。据说当年铜像落成开光之日,天空一直是阴云密布,当主持大师宣布开光时,铜像上方一下子闪出一片晴空,一束阳光直射在观音菩萨立像之上,顿时光芒四射,令当时在场目睹此场景的海内外僧众无不惊叹,盛世奇观使人们更加信服菩萨的圣灵。

告别让人惊叹的南海观音像,走过一湾名字就叫“金沙”的金沙滩,隔海隔滩相望,一个极其美丽的景致展现在眼前,海上呈现着一座海市蜃楼般的仙山,这就是在莲花洋上有一桥通连的南天门景区。走入这海上仙境般的景致中,一边是绝崖临海,翠松迎风摇曳;一侧是黄墙幽深,幻身依路相转。两座巨岩相峙为壁,三块大石叠砌成门,天造地设,构成着夺天奇巧的神仙之居——南天门。真真再现出“山海大观”的奇景:嵬嵬的南天门前碧波浩渺,云海苍茫,远远相望观音菩萨法像就近在咫尺,空灵虚幻的佛音缭绕,俗尘顿消;厄厄的南天门内巨石林立,群岩耸秀,近近细观摩崖石刻留迹又远在天涯,手书真切而透石通灵,禅意浮含。漫步其中,真切切是:浪拍金沙,声同佛音,云拂天门,宿障顿除。听梵音声声,观涛声阵阵,洗烦恼于一瞬,入佛境而无痕,确实令人流连忘返。

走下南天门,似乎仍沉浸在那虚无缥缈的仙界,似乎还留恋在浮云缭绕的海天,直到在路边看到一组发人深省的雕塑才又重回到这多灾多难的人世间。这是组古人朝拜的众生像,有单足叩拜的孩童,有匍匐而行的老人,有双膝跪拜少妇,有乞求上苍的老妪,还有合掌而立的智者。不知这孩童是南海善财的童子?还是大闹龙宫的哪吒?不知这少妇是期许婚姻的圆满?,还是求子求生的心愿?看一看这老人是在五体投地的朝拜,俯首恭顺祈愿菩萨的接引,祈愿命运的扭转;听一听那老妪是在悲天悯人的呼喊,呼唤着大慈大悲的观世菩萨救苦救难。正是:世间蹉跎沧桑变,人生奈何苦短长。抚摸着雕塑,慨叹着人生。继续沿海岸线行,不远,就又是一座普陀山的标志性建筑——海岸牌坊。三门四柱的建筑形式,观之极为雄壮。海岸牌坊的对面就是另一个观音显圣的地方,名曰:“短姑胜迹”,说的是机缘巧合观音会面短姑的故事。这里也是个码头,叫“短姑道头”。短姑道头与我们上岛的码头隔湾相邻,可谓是近在咫尺,穿过高大的朝圣门,我们又回到出发的原点。

海天佛国的环岛行,南海圣境重点游,能走到的景区基本上都走到了,能看的重要景点也基本上都看到了,在有限的七个小时时间内,马不停蹄地行走,走马观花地观览,几乎走遍了普陀山全岛,有时还以急行军的方式行进,全部行程少说也应有十几公里的路程,虽然有些匆忙,但,总算是了却多年的心愿,也算是功德圆满吧。

 

  

 

 

二〇一二年六月七日草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