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写了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覆灭,写了众多“水做成骨肉”女儿的消亡,这些错综复杂的进展和过程,一一围绕贾宝玉展开。与贾宝玉有复杂关系的黛与钗无疑是两个最为重要的女性,这不仅从她们在十二正钗的排名中占据起首位置、排名高于元春看得出来,而且从她们各自的名字中也完全察觉得到。薛宝钗,一个有宝;林黛玉,一个有玉。有宝有玉,正是书中正眼。《红楼梦》几乎在所有细节上,都下足了功夫,包括每一个角色的名字在内。甄士隐(真事隐)、贾雨村(贾语存)自不必说,元春、迎春、探春、惜春(原应叹惜)自不必说,即使甄士隐的管家霍启(祸起)、贾府的杂役吴新登(无星戥——秤上无星的意思。也可谐无芯灯)等等这一类无关紧要的人物,也一概作精心设计。那么钗黛之名,除有宝有玉之外,是否还会有更深寓意呢? 林黛玉之名应从作者设计的神话故事说起。《红楼梦》通篇用一个神话故事包裹起来,既让内容“无朝代年纪可考”,远离政治,掩盖写实目的,又让作品增加了神秘、悬念和浪漫的美感。按书中设计,林黛玉是“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 的一株绛珠仙草,贾宝玉的前身是赤瑕宫神瑛侍者, “日以甘露灌溉,这绛珠草始得久延岁月,后来既受天地精华,复得雨露滋养, 遂得脱却草胎木质,得换人形,仅修成个女体,终日游于离恨天外,饥则食蜜青果为膳,渴则饮灌愁海水为汤.只因尚未酬报灌溉之德,故其五内便郁结着一段缠绵不尽之意。”她与宝玉的情缘也因此被定义为“木石前盟”。既有此交代,出身草木,以其“林”姓,则极为妥贴。“黛”,常有“西方有石名黛,可代画眉之墨”之说。 黛,是一种青黑色的颜料,古代女子喜用来画眉,所以常以“粉黛”喻女子。“黛玉”亦即“黛石”,正与宝玉之“顽石”相应。此名虽妥贴之极,但此意仍为表层。细究起来,“林”与“灵”相近,却是再次点出了“西方灵河”。东方人,其码在中国,认为西方是极乐世界,是人的归宿之地和灵魂故乡,这种观点,不仅广为传播,也早被普世接受。如此,“灵河”也就成了灵魂之河,黛玉不过是其中之一,那么她的父亲叫林(灵)如海也就顺理成章了。黛谐“代”字,以“灵”代玉。林黛玉缺的就是一块玉,宝黛第一次见面,就因黛玉无玉宝玉摔玉而闹得不可开交。以“灵”代玉,或许黛玉自身就是一块美玉。而贾宝玉的“玉”,恰恰就叫“通灵宝玉”,暗含二人心灵相通。 在作者的设计中,薛宝钗没有林黛玉一方仙体那么尊贵,她是个现实中人。对她 “薛” 姓,无须多讲,书中常以“雪”暗示,比如护官符“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铁”,比如判词“金簪雪里埋”,比如红楼梦曲“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这说的都是薛家或薛宝钗。薛蟠之所以倒霉,正是因为娶了夏家的小姐,雪遇到夏可不就化掉了。宝钗的雪,还与她的皮肤有关。兴儿对尤氏姐妹提起家中奶奶姑娘之时,说宝钗:“还有一位姨太太的女儿,姓薛,叫什么宝钗,竟是雪堆出来的。”她“面若银盆”,有着“雪白一段酥臂”,她的闺房也十分素雅,“雪洞一般”,让贾母很不待见。雪,也预示了她的命运,大概死于冬天,埋葬于大雪之中。“钗”,是女子梳妆用物,如“黛”一样,可做女子别称。古代一般金属制作,因她又有个“不离不弃,芳龄永继”的金锁,所以她与宝玉的情缘称之“金玉之缘”。但“钗”字别有寓意,在中国古典诗词中,“钗”字代表的是分离。在第六十二回“射覆”游戏中,出现了“敲断玉钗红烛冷”、“宝钗无日不生尘”的诗句。“敲断玉钗红烛冷”,出自唐代郑谷的《题邸间壁》:“敲断玉钗红烛冷,计程应说到常山”。玉钗的意思,即是烛花,烛花敲断,暗示夜深时候。“宝钗无日不生尘”,出自李商隐的《残花》绝句:“残花啼落莫留春,尖发谁非怨别人。若但掩关劳独梦,宝钗无日不生尘”。日日钗生尘土,说明主人懒于梳妆打扮。深夜孤寂,素面朝天,说明婚姻并不美满。大致写出了后宝玉悬崖撒手,宝钗夜静思夫、青春寡居的状态。 奇怪的是,曹雪芹在《红楼梦》第四十二回中,让黛钗合解。本来,黛钗二人性格鲜明,矛盾对立,是推动故事发展的极好手段。和解了,归一了,情节该怎样推动和发展?但脂砚斋又言之凿凿:“书至三十八回已过三分之一有余,是写是回,使二人合一”,又说:“请看黛玉逝后,宝钗之文字,便知余言不谬也。”作者这样的设计是大胆而又独特的,很有些让人难以理解。好在,以上从钗黛二人的名字入手做了些破解,从中倒也有些端倪。二人合一并非成为一个人,而不过是一张牌的正背面而已。现实生活中,也有很多人愿意以钗为妻、以黛为友,可以兼得。而这种情况,只在仙境中可以找到。在太虚幻境,就有一仙姑,鲜艳妩媚,犹似宝钗,风流袅娜,则如黛玉,其名字就叫兼美。可惜这样的人,在现实生活中是不会有的。 其实,作者是意在告诉你任何人对物质和精神都有着同样的追求。贾宝玉有“情极之毒”,意淫之癖,崇尚精神之恋,但他也并不排斥肉体之爱。“宝钗生的肌肤丰泽。宝玉在旁看着雪白一段酥臂,不觉动了羡慕之心、、、、、比林黛玉另具一种妩媚风流,不觉就呆了。”林黛玉以“灵“代玉,是一块虚玉,宝钗的金锁是实金实锁,一虚一实,一个“灵”秀,一个“肉”美,黛钗就成为体现灵和肉的两个完美女子的化身。一个可以隐喻仙闺幻境般的精神追求,一个可以暗示俗世尘境内的肉体享受。既然一个灵,一个肉,二者合二为一也就不难理解了。而且宝钗之金锁,是实物,便象征着传统现实,事实婚姻;黛玉是仙体,则象征着虚幻浪漫,是精神之恋。这只能说明,在作者的心目中,灵与肉的完美结合才是至高无上的境界。 从赋名,解黛钗,或许有人认为偏颇。但按《红楼梦》语:“虽近荒唐,细按则深有趣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