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岭南。家乡荔枝熟了。 亚热带有的是甘蔗林,香蕉园,荔枝树。走在乡村的土路上,穿过荔枝林,我说,我一定要来摘一颗荔枝吃,最少一颗。 曾经在荔枝花树下吃早餐的那一颗,荔枝还没熟,但荔枝的重量已经把枝条都压到地上了。那个秋千,有一个大眼睛,穿花裙子的小姑娘坐在上面闲闲地荡着。她仰首望着荔枝,心里想着荔枝什么时候熟啊。当然,这是我一厢情愿的臆想,她还缺荔枝吃么?满山都是荔枝树。 去年的荔枝干还挂在树枝上哩。 1097年夏末,苏东坡由亚热带来到热带。比南方更南的地方。在这之前,他已经在惠州领略了荔枝的甜美。时年,东坡已经59岁,在黄州,他寄情于赤壁的长江与明月,在岭南,他将遭贬谪的愁苦化解在荔枝林的清香里了。 那首著名的荔枝诗是这样写的: 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旷达不是故作姿态的显摆,亦非逆境时的自我保护,更不是顺境时在人前表现出来的宽容大度。旷达是“住一小村院子,折足铛中,罨糙米饭便吃,便过一生也得……”的情态。 东坡的境遇,与当时的党争有关,但东坡属于清议派,中国的兴衰往往与党争有关,又以清议派的失败告终。东坡洒落,但从不随波逐流,自由,无阻,无畏,东坡有金刚般的心境,但又有最安详的生活态度。 东坡写苦与乐:乐事可慕,苦事可畏,皆是未到时心尔。时至今日,看世间熙攘,贪赃枉法者众,官愿财瘾过足,快乐未见胜得过种瓜卖菜的老农。 不去钦羡奢华的日子,不去鄙弃简朴的生活。戴着竹笠帽,走在一千年前的荔枝林里的那个老人,已经这样告诉了我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