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之門】(56) 坤二为何“不习,无不利”?
前面我们谈到了“直、方、大”,指出这是时间运行的轨迹,或者说是“道”的三种状态或形式。在“直、方、大”之后,易作者接着就讲“不习,无不利”,那么“不习,无不利”又是什么意思呢?
这里首先需要弄清的是“习”是什么意思。传统易学把“习”说成是“学习”,“不习”也就是不用学习,无需学习,无需学习也就是“自然”。如程颐说:“直方大,故不习无所不利,不习谓其自然,在坤道则莫之为而为也,在圣人则从容中道也。”(《伊川易传》卷一)刘大钧先生则把“习”解释为“熟悉”,他对这句爻辞的解释是:“直行横行皆一望无际,不熟悉也没有什么不利的”。
其实,这里的“习”不是什么“学习”,更不是什么“熟悉”。“习”是重复、积累的意思,也有一个“惯性”隐含其内。“习”字在经文中还有一处,那就是“习坎”,“习坎”的意思就是不是一个“坎”,而是两个“坎”(但不是传统易学所说的“坎上坎下”),所以坎三辞说“来之坎坎”。孔子说的“学而时习之”,这个“习”也是“复习”、“温习”的意思,复习就是重复、积累。相沿成习,久而久之就成了“习惯”。如果是坤二的“不习”是“无需学习”或“不熟悉”,那么“习坎”是否应该解释为“学习坎”或“熟悉坎”呢?当然不是。
坤二处于“十字路口”(当然每一个爻也都处在“十字路口”),也可以说是处在两个圆圈的交汇点上,一个圆圈是初、二、上、四;另一个圆圈是二、三、四、五。二爻如果上行,那就等于是重复了前一个步骤,也就是由初至二,这是“直”;二爻如果转向三爻方向,那么这就需要克服直行的“惯性”,这也就是“不习”,这与学习或熟悉是一点关系也没有的。
坤二改变方向,为什么是“无不利”呢?原来“无不利”包括着两个方面的内容,一个是对自身没有妨害,再一个是对其它爻没有妨害。都没有妨害这叫“无不利”,妨害了任何一方也不能叫“无不利”,至于坤二为什么改变了方向还能做到“无不利”,后面我们再继续探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