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别:感悟生活 作者:qq704630963 [个人散文集] 日期:2012-6-20 19:32:38
编者按:朴实的文字,沉稳的笔触,叙说着老一辈人关于生活的种种。初读略显琐碎,细品收获甚好。其实,不管怎样的背景下,严谨行事,踏实做人,善于思考,懂得感恩,才能收获更多的美好。好字,荐赏。
今年的端午节似乎来得很早,或许这是人生里第一次不在家里过端午节的原因吧。
往年的这个时候,母亲在这一天会起的大早,烧水、煮米、蒸糯米,这几样母亲全包了,父亲在这一天也没有外出工作,按我们那地方的习俗,端午的午饭必须要家人在一个桌子上吃才有意义,虽然习俗上是这么说的,但我们那里却没有认真的对待,无论是工厂里的加班,还是昨日里的劳累,让本是端午里节日的气息都悄悄散去。或是在外面买几个粽子,或是一家人一起到外面去吃,端午就这样匆匆过去,但我的母亲却不会这样,她是一个信迷信的人,她相信鬼魂之说,更相信民俗里的种种寓言:如果端午不在一个桌子上吃午饭,那么他们的家庭就会像粽子解开绳结却不吃它而让它慢慢的腐蚀烂掉一样。 父亲和我都是不怎么信迷信的人,我也只是把端午的午饭或粽子当成一种习俗里必须要吃的东西,父亲的性格就是大大咧咧的,也不在意这些。母亲就常常指挥着他,让他往菜场里跑,今日也是一样,他的任务便是买包粽子的粽叶,我也被分配了任务,买绳结,包粽子用的。 等大概一个小时吧,父亲拿着一大把绿油油的粽叶回来,不过父亲大大咧咧的性格挑东西的时候特别不会挑,今天也是一样,一大把叶子里面很多都烂掉了,按母亲的性格来说,这个时候母亲肯定会奚落父亲几句,说他又笨又傻,但今天母亲是不会说的,她从来不在节日里发脾气骂人,她克制着我和父亲两个,不准在节日里说脏话,特别是端午节,更是不能说出一些不吉利的话来。 她从父亲手里接过粽叶,然后细细的用手一张一张的把一些破的活着烂掉的一些叶子都挑了出来,边挑边还和父亲说“叶子一定不能要破的,破的叶子就不是完整的叶子了,叶子不能要烂的,烂掉的叶子,只会让更多的叶子烂掉,叶子不能要有破一点小口的,破一点小口的叶子包起来的粽子吃了会让以后的人生不在完整,叶子不……”她继续说着父亲,手里的叶子越来越少,好的叶子越来越多,我的注意力也渐渐的分散了,顺着母亲手中的叶子向更高的地方望去,这是一张挂了很久的照片,那照片里的男人我认得,他是我外公,那女的我没有一点印象,但我知道她是谁,她是我的姥姥,我生下来就没有看过她,但我了解她,母亲告诉了我她的一切。 母亲的样子和姥姥很像,她们也都是信迷信的人,但母亲和姥姥不一样,母亲有着很高的文化教养,她是高中毕业的,因为没有钱在继续读大学,不过这文凭在当时已经算是很高的了,而姥姥却没有读过书,她是外公的童养媳,她有着农村姑娘应有的一切习惯,善良,纯真,无知,信迷信等等,但她留给母亲的习惯却不多,只把善良留给了她,当时的母亲很善良,很纯真,有着农村姑娘都有的性格,不过或许是读过书的原因吧,她不相信迷信,她把习俗都当成败坏的封建习惯,为此,她这种不学好的习惯让外公非常恼火,他认为她是个叛逆的女孩,在当时的中国叛逆几乎就等于不孝两字了,每当因为信念争执的时候,母亲还曾笑着对我说:“要不是你姥姥挡着他,我真以为他会把我打死”外公的性格非常刚烈,吃完饭的时候碗里不准留米,在当时,母亲的兄弟姐妹有七八个,不说吃饭留米了,饭窝里的米就不够人吃,母亲的性子很犟,晚上和外公吵,第二天就不吃饭,外公火爆的脾气哪里受得住着气,他几乎站起身来要甩母亲一耳光,姥姥永远都是和事老,她从来没有让外公真正的打过自己的儿女,母亲很爱她,就和她当时恨她父亲一样爱她。 端午的时候姥姥会给母亲和她的哥哥姐妹们讲一些鬼故事,也讲一些习俗,哥哥姐妹们听的津津有味,母亲却只把这些故事民俗当成一种信迷信的恶俗一般对待。 姥姥在有着悠久历史的习俗节日里很严肃,比外公还严肃,母亲还曾说,有一次在端午节的前一天晚上,她把父亲买的粽叶都悄悄的挖了两个小洞,姥姥看见了,她发了很大的脾气,她让母亲中午和晚上都不准吃饭,不过到了晚上,姥姥又不忍心了,她让外公把晚上剩下的一些饭送到母亲的房里,但母亲没有去吃,她倔强的脾气和姥姥扛到端午节,那一年,她没有吃姥姥做的粽子,但第二年,姥姥所相信的寓言变成真的一样,第二年的时候,姥姥的身体越来越差,脸色也越来越变得苍凉,母亲害怕了,她不信鬼魂的脑袋第一次向他们祈祷,但似乎一切都晚了,第三年,姥姥的粽子母亲没能够在吃到了,已经吃不到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