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风雨多安桥

 文山书院 2012-06-20

  在澧县这样的文物大县,多安桥似乎并不起眼。她不如现代建筑宏伟气派,也不光鲜亮丽,论历史年代和名气,更是没法和城头山、余家牌坊等文物“大腕”相提并论。

  可这座静静横跨在栗河之上的百年古桥,却有着独特的历史文化价值,并为人们的出行肩负着重任。在喧嚣褪尽的黄昏,在远远的高处,在尘封已久的史料中,稍稍用心,就很容易发现她的美。

  巧夺天工令人称奇

  不少澧县人或许都不知道,自己常常经过的多安桥,被录入了《中国古桥录》,是中国古桥文化的组成部分。2006年,多安桥又被评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这座有着200多年历史的桥长175米,宽8米,共有十二墩十一孔。远远望去,桥似一条卧龙,气势磅礴。桥最中间的石拱跨径15米,高10米多,两边的石拱跨径与高度依次递减。桥墩是用条石分层砌叠成梭形,两头成锐角向外延伸,并从下往上呈台阶式内收。这样的梭形桥墩并不多见,能减轻水流对桥体的冲击,增强桥的牢固性。

  从筑桥特色上看,多安桥有很多独特之处。如该桥拱券的厚度仅30厘米,比我国现行设计的公路石拱桥拱券厚度50厘米的标准还少20厘米。从造型上看,拱券呈桃形,尖头朝上,这在南方是比较少见的。从桥的基础用料来看,它全是采用活松木桩,桩上铺条石,条石上再筑桥墩,用糯米浆、生石灰和牛血砌筑。民间有谚语称松木“干一千年,湿一万年,不干不湿只三年”。多安桥如今依然牢固,这从一个方面印证了劳动人民的智慧。

  据记载,多安桥的两侧原本镶砌了石栏杆,栏杆上雕有栩栩如生的狮子。桥头各竖石牌坊一座,上有楹联:四郊昨多垒;九澧兹安澜。桥头的石碑刻记着首倡官绅及捐款者的姓氏。桥中间建有方形雨亭。 

  建桥经历一波三折

  初次听到“多安桥”的名字,还以为人们是为了祈求平安而这样命名。殊不知,此名是为了纪念建桥的两位官员多赉和安佩莲,也许是天意,如此组合便有了一个寄寓着美好愿望的名字。

  多安桥始建于清乾隆四十九(1784)年,竣工于道光元(1821)年。早在清朝雍正年间,人们曾兴工建桥,但因工程繁重花费巨大未能完成。1784年,澧州绅士彭宗亮倡议募捐,历时两年建成平板石桥,取名澧州桥,这便是多安桥最早的雏形。遗憾的是,该桥建后不久被洪水冲毁。后来,彭宗亮又在原址独自改建,欲建成高八尺,桥墩九座的石拱桥,更名绣水桥。遗憾的是,这位热心的绅士终因财力不支而辍工放弃,不久就抱憾离世。

  嘉庆二十二(1817)年,澧州逐渐物阜民丰,民间修桥的呼声渐高。州牧安佩莲便倡导续建,由守道多赉督修。嘉庆二十四年腊月,人们在原桥的基础上添建三墩,并在旧墩上起拱,四年后(1821年)竣工。从彭宗亮倡募建桥,到安佩莲、多赉两位大人领建,多安桥的修建前后历时30多年。此后,多安桥又经历了洪水冲毁桥孔,炮火袭击等灾难,并经过多次修复。

  1934年1月,澧县至津市的公路建成,多安桥便成了澧县到津市的必经之路,直到10多年前新公路建好通车。

  据澧县县志记载,1935年,澧、澹、涔水暴涨丈余,洪水漫过桥面,桥石栏、亭阁等被洪流一扫而光。1943年11月11日,国军第四十四军为阻截日寇南犯,将多安桥三墩四孔炸毁,后又修复。1950年,澧县人民政府筹资将桥改为混凝土面,修葺一新,桥两边的栏杆也换成了铁柱、铁链。

  神奇传说鲁班相助

  关于多安桥,还流传着鲁班相助的故事和传说。相传当年多大人和安大人续建多安桥时,澧州州民非常高兴,纷纷出钱出力。每天,工地上总是聚集了很多人,并自发抢着做事,修桥成了当时人们生活中的大事。

  大桥合拢时,最后一块杀拱石怎么也放不进去,工程主持急得团团转,人们的心也旋在了嗓子眼上。这时,一位曾经出现过的白发银须老者突然出现在桥上,对主持说,把我钻的那块石头搬来试试。石头在老者的指导下安放下去,大桥顺利合拢、稳如泰山。全场顿时欢呼起来,老者却立在空中的祥云之上,飘向远方。人们恍然大悟,原来是神仙鲁班相助。

  不久,桥建成后,按风俗习惯要举行踩桥庆典。州衙贴出榜文公告:踩桥者应是年满75岁以上的结发夫妻,并要四世同堂,怀抱男性重孙。以示桥能天长地久、造福万代。梦溪寺的一对老夫妇正准备揭榜,桥东又来了一位白发老者大声喝道:“谁家的娃娃,你有多大年纪?”老太太撕下榜文,高声说道:“天上的梭罗树是我栽,地下的黄河是我开,王母娘娘出生我捡胎,你看我踩桥该不该?”待祖孙三人踩过桥去,白发老人却不见踪影。

  寻找古桥昨日神韵

  一直在犹豫,不知道用怎样的言语来描述多安桥。有同事到澧县后,曾兴致勃勃地向我打听一座有名的古桥——多安桥。我骄傲地称,这是我回家的必经之路,不知道走了多少遍。同事跟着我来到了多安桥,站在桥上,却不相信这就是她神往的那座桥。

  也难怪,走在混凝土的桥面上,由于视线限制,看不到多安桥最有特色的青石桥拱、造型独特的桥墩,领略不到多安桥的古桥神韵。何况,桥下的水早已没有往日的清幽,河面还漂浮着杂物。

  为证明多安桥曾经是很美的,我辗转找到了一张多安桥的远景照。看到照片,连我自己都惊讶了一回。这应该是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时拍摄的照片,照片中,多安桥势如长虹,横卧在河面上,水中的倒影清晰可见。

  据说,在水运繁盛的时候,多安桥很热闹,桥下的船只往来穿梭,船工们脱口而出的号子此起彼伏。《直隶澧州志·多安桥八景总图》描绘了多安桥风光带“山环水绕,万千气象”的景象。

  只可惜,随着时间的推移,路越修越多,房子越盖越高,县城越来越大,桥却渐渐老旧。她静静地横跨在栗河上迎来送往,看着日出日落,经历着雨打风吹。只是不知何时,多安桥能再现昨日神韵。

  (本文参考了王中兴、李翠明撰写的文章资料,在此表示感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