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哈拉帕文明?印度

 水西公主 2012-06-21

印度行之三  考古篇

(2009-05-09 20:55:46)

     世界四大文明古国,印度排老三,中国排老四。我有机会去印度,非去不可的目标之一是新德里的印度国家博物舘,要将老四比老三,详察异同优劣。

    我近年深研太湖古文明,有此近距离触摸印度古文明,机会难得!

    老三比老四,都说五千年文明史。若将中国三千多年的甲骨文字比印度四千多年的印章文字,中国软档了。但中国五千年的丁公陶文、双墩陶文、良渚陶文与印度相较,并无逊色。可惜中国一些学者自己不认账,有些人喜欢苍佶造字传说胜于面对陶片刻纹。但公元前1750年后,印度的古文明消失得无影无踪,中国的甲金文经商、周承继,产生了辉煌的华夏文明。老四远超老三了!
    到距今2500年前后,中囯春秋战国,印度也列国纷争、攻伐不休;公元前321年印度建立一统的孔雀王朝,秦始皇扫平六国比他晚正好一百年;我们五胡十六囯、南北纷争时,印度也经历了希腊人、安息人、塞人外族入侵,直到七世纪建立大一统的笈多王朝,我们正逢大唐盛世;中国五代十国宋辽金大乱时印度被穆斯林征服;当中国被成吉思汗的铁蹄统一为元王朝后,帖木儿的铁蹄又荡平印度建立了莫卧儿王朝。中印成了蒙古人的一家奴。1858年,英国政府正式接管对印度的统治,英皇就任印度皇帝;1840年中英鸦片战争爆发,随后中国沦为半殖民地。这五千年的后半截,两国有着惊人的相似处。

    印度博物舘里展品丰富,但我对占展品五分之三的佛雕像和唐卡类经卷、画像兴趣不大。我把有限的时间和精力集中在史前石器、陶器、骨器及印度古文字上。现场尽可能多拍照片,事后再找印度考古书籍对照,以完成这《考古篇》。我自知对印度古文明积累浅薄,把稿发出来是求教方家,热闹网友。

 

 

印度行之三 <wbr> <wbr>考古篇

    印度的古文明是中断的,号称失落的文明。最早由殖民者英国人于1856年修建拉合尔铁路时偶然发现,也称作哈拉帕文明。那个地方沒石块,而就近有取之不尽的“石块”,这些石块成为从拉合尔到卡拉奇铁路上的铺轨石。这“石块”正是四、五千年前印度古文明烧的砖。

 印度行之三 <wbr> <wbr>考古篇

 

印度行之三 <wbr> <wbr>考古篇

    1912年考古学家弗利特研究了哈拉帕出土的印章,认为这是世界上从未发现过的古文字。从此系统的考古发掘全面铺开。由此揭开了古印度文明的神秘面纱。据说这类印章己找到2500多枚。这些文字具有象形文字的特征,文字符号用线条组成,字体清晰,有的符号表示概念,有的表示音节。铭文一般5至7个符号,最多的达26个。单行,由右到左。可惜我在博物馆里弹来缩去沒找到展出一件真品。只有照片和幻灯片。

    与此相比,中国汉字初祖甲骨文,是1899年由中国人自已首先发现的。甲骨文的识别开发也全由中国人。甲骨文之前刻在陶器上,没有专用的印章,沒有这么规整。

 印度行之三 <wbr> <wbr>考古篇

 

印度行之三 <wbr> <wbr>考古篇

 

印度行之三 <wbr> <wbr>考古篇

    印度学者S.R.拉奥称他己辨认出1800枚印章中的500条铭文。他认为这种文字由62个符号组成,后来演变为22个,是一种由缀音文字向字母文字过渡的表音文字。属古印欧语系的前雅利安语。而欧洲一些学者借助电脑研究得出应属达罗毗荼语的结论。至今印度古文字的识读还没有统一的结论。

    与印度相比,中囯同期的仰韶陶文、双墩陶文,我收集的良渚陶文也有类似规律,只是在研究上受甲骨文的制导太大,印度之行对我今后的良渚陶文研究有新的启示。

 

印度行之三 <wbr> <wbr>考古篇

    印度有彩陶,距今4500年,相当于中国黄河文明的仰韶文化后期及长江流域的良渚文明。而闻名于世的仰韶文化中国彩陶早在7000年前就有,而且中国黄河文明是连续的。不比不知道,中国彩陶早印度2500年。

 

印度行之三 <wbr> <wbr>考古篇

    中印彩陶相比,印度的奇大!为什么这么大,可能是族团用器。

    印度现在还流行这种彩绘大陶罐。在富豪别墅门口,常见摆放几只大彩陶罐,上有盖,盖上放单把杯。后来发现:行人车夫乞丐,都可以勺水喝,可以灌一瓶带走。中国古时积善行德,施粥造桥,现今豪门沒多少善举了,汗颜!

 

 印度行之三 <wbr> <wbr>考古篇

    这种单把单咀壶,中原有,江南也有。

 

印度行之三 <wbr> <wbr>考古篇

    跟中国的鸡头壶有点像。

 

印度行之三 <wbr> <wbr>考古篇

   良渚宽把杯要比这精致。

 

印度行之三 <wbr> <wbr>考古篇

    也有黑陶瓮,我也收藏马家浜、崧泽、良渚陶器,在印度看似曾相识的东西,格外亲切。文化是互通的,文明是交流的。

 

印度行之三 <wbr> <wbr>考古篇

 

印度行之三 <wbr> <wbr>考古篇

    印度国家博物舘也收藏陶片!

 

印度行之三 <wbr> <wbr>考古篇

    印度号称世界水稻发源地,水稻不去谷不能食,印度古遗迹出土大型石磨是食用稻谷的证据。

 

印度行之三 <wbr> <wbr>考古篇

   古印度文化有饰品。这些在哈拉帕出土的意大利産、锡釉陶瓷的耳环和手镯,收藏在印度国家博物舘中。

印度行之三 <wbr> <wbr>考古篇

    还有一些玛瑙、绿松石、蛇纹石被加工成球、管串作项链。
    但同期中国红山、良渚文化轰轰烈烈的玉文化,印度没动静。

印度行之三 <wbr> <wbr>考古篇

    世界上所有古文化都经历过生殖崇拜阶段。印博展出的这具石且高大,说明4500年前古印度已进入父系社会,往前还能发掘到更早的祖文化。但印度新石器的器型类别不多,还远不如我自家办的竺瑞博物馆收藏。不知是真没,还是我没找到。我对印博的石器部分比较失望。

无锡姚湾遗址出土的石器女阴,证明无锡有八千前的母系社会。

 

印度行之三 <wbr> <wbr>考古篇

    在甘地博物馆里展出的鹦鹉螺化石。生活在距今5亿年前的古生代奥陶季海底,说明印度次大陆曾是洋底。中国甘肃、云南出此化石,我在苏州三山也采集到小型鹦鹉螺化石。

 

印度行之三 <wbr> <wbr>考古篇

    距今4500年的哈拉帕文化种植大、小麦,饲养牛、羊、猪、狗。这是出土的陶狗陶猪。

 

印度行之三 <wbr> <wbr>考古篇 

    哈拉帕遗址出土的青铜雕塑“裸体舞女”。证明哈拉帕文明后期,即距今4000年左右,己进入青銅时代。与中国夏代差不多同期,但公元前1750年后,文明消失了,中国由商、周承继,产生了灿烂的青铜文明。印度博物馆里就这几个小件,再有便是铜佛像了。

印度行之三 <wbr> <wbr>考古篇

 

印度行之三 <wbr> <wbr>考古篇

    还有铜牛銅象。

 

 

印度行之三 <wbr> <wbr>考古篇

印度行之三 <wbr> <wbr>考古篇

    纺织是哈拉帕文化的重要组成部份。这是出土的陶制纺轮,用于纺线。考古人员还在遗址发现了染缸。

 

印度行之三 <wbr> <wbr>考古篇

 

印度行之三 <wbr> <wbr>考古篇

    是什么人在五千年前创造了哈拉帕文明?至今仍是争议未定的谜。
    在印度次大陆这块土地上,有些印度人像欧洲的白种人,有的又像非洲的黑种人,有些则是棕褐色的亚洲黄种人。他们谁是统治者?所有的遗址都找不到王宫,找不到神殿。有人了说是达罗毗荼人,有人反对说他们被雅利安人驱赶到南印度后怎么连自己的文字都忘了?考古人员对十多具古尸化验,种族包括原始澳大利亚人种,地中海人种,蒙古人种等,谜团越来越大!
    同病相连,困扰我的良渚文明、良渚文字与百越南迁、流亡海外,百越文字消亡,仅有春秋越语与侗台泰语相通少数遗孑可查。仿佛在印度找到了影像。

    著名考古学家李伯谦先生最近在《文物》09.3期刊文《中国古代文明演进的两种模式》称:红山、良渚文化虽早于中原的仰韶文化先踏上文明的门坎,只因“神权高于一切,最终走向消亡”,只有“突出王权的仰韶古国…顺应社会发展的要求”。成了中华文明的核心。
    印度的神权高于一切,两千多年了并没有走向消亡,怎么说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