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尔夫球场,中央明令禁止,百姓不断举报,舆论也是持续监督,但是一个巨大的疑问是有关部门不清楚中央的禁令吗?更大的疑问是早在2004年国务院就下发了《关于暂停新建高尔夫球场的通知》,但是禁令下达之后全国的高尔夫球场数为何反而从当年的100余家增加到现在的600余家。(央视《新闻1+1》 6月21日)
中央对高尔夫的“限建令”连发数道,而“顶风建场”现象愈演愈烈,18洞、27洞、36洞……一个个“黑洞”隐藏着对大片土地的违规侵占,对大量水源的疯狂掠夺,对党纪国法的公然戏弄,甚至还隐藏着权钱交易的腐败黑幕。
高尔夫球项目占地面积广,大片耕地和林地被占用,是最耗地的建设项目。从国内第一家高尔夫球场诞生,到如今全国各地风靡一时掀起圈地高潮,短短几十年间,多少土地成为了富人的娱乐场不得而知,但反映出来的问题是严重的:一方面,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建设用地和经济发展备用地越来越紧张;另一方面,一些地方政府还在对中央政策阳奉阴违,高尔夫球圈地运动仍在一些地方继续。
高尔夫球项目的泛滥成灾,已经严重威胁到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开发,甚至导致大片耕地和林地丧失产能,进而威胁农林生产的民生保障线。另悉,在我国极度缺水的华北地区,高尔夫球场多大上百家,河北许多球场私挖水井,却又少监管;北京高尔夫球场一年浇灌草皮流失掉的水,够一个中等城市一年的用水量;在大连球场用饮用水浇草,导致周边村民无水做饭,甚至有球场将混杂着农药、杀虫剂的污水回馈给水库,造成严重的水体污染。
一些地方政府出于各种名利追逐,明知政策严令禁止却还是巧立名目暗渡陈仓。要么打着生态建设、园林开发的名头规避政策;要么以发展地方经济,引进外资为幌子,逆势而上。虽然中央早就有明文规定在高尔夫球项目上亮红灯“禁行”,可地方上还是一路绿灯放行,在一些地方政府的纵容和包庇下,土地管理部门把大块大块的土地批复给了这个富人才玩得起的游戏项目。
为什么违规建设高尔夫球场屡禁不止?这里面有丰厚的经济利益在作崇,高尔夫球项目能带动周边的房地产项目,引领高档住宅和别墅项目的跟进,从而在原本高额收益的“土地财政”上推波助澜。一个高尔夫项目要上千亩土地作为支撑,这对于一些靠出卖国有土地确保财政收入的地方政府而言可谓是收益颇丰,至于后续引进的房地产和配套产业更是能赚个满盆收,在税收和外资引入上也是一块大蛋糕。
但是,在冠冕堂皇的浮华政绩背后,农民的生产资料和农业生产的根基在大肆流失,高尔夫球场浪费水资源严重,甚至造成周边地区饮水困难。高尔夫球项目把富人聚集在此,却把穷人隔开。墙内富人享受着高档娱乐的奢华,墙外失去土地的农民却失去谋生的手段和保障。这种鲜明写照就不是单纯的土地流失问题了。
对高尔夫球项目下狠心、出重拳根治理是遏制土地流失严重、根治土地腐败、打击小球侵占民生的必然之举。对于逆势而上,不顾中央三令五申禁令的地方政府,要坚决问责一查到底,对于存在的腐败行为要该抓的抓该判的判。谁审批的,谁签字同意的,谁划拨的土地,要一揪到底,要知道对“小球”的纵容就是对民生的侵占。
莫让民生掉进高尔夫球“黑洞”,不仅关乎土地资源的合理使用,更关乎着民生的底线。对高尔夫球项目采取高压态势,是在给疯狂的“土地游戏”上紧箍咒,更是在给以土地为根基的民生吃定心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