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诸葛谜案》系列专题拍摄随笔

 梦泽赤子 2012-06-21

《诸葛谜案》系列专题拍摄随笔     杨韵仟 赵鹏

 

  2008年夏,全国的电影院正火热上演着一部大片《赤壁》,尽管诸葛亮的神奇的智慧早已家喻户晓,但全国的观众依旧为片中诸葛军师的各种战术技法着迷不已,北京电视台科教节目中心《魅力科学》栏目周二组《奇闻天下》的编导们准确地抓住了这一时机,预先精心策划了一组《诸葛谜案》系列专题片,历时3个月拍摄制作,并选择在《赤壁》公映期间陆续播出(7月8日、7月15日、7月22日等),收到了良好的收视效果。《消失的神弩》在7月15日那期收视曾创造了一个高达6倍的提升度的奇迹。
    
  《诸葛谜案》系列片包含3个题目5集专题片----《木牛流马》、《消失的神弩》、《复活的藤甲兵》,均由周二组的导演赵鹏一人完成。
  
  此次专题拍摄,不仅使我们对诸葛亮所处的三国时期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另外,更加坚定了科学实证主义的重要性,坚信作为一名记者,戴着客观的眼镜、拿着放大镜去调查研究是非常必要的。
  
一、《诸葛谜案》之《木牛流马》(上、下)拍摄散记

  木牛流马这个专题在选题之初就不算新题了,各大电视台不下十余次拍摄这个题目。但所有的电视台在制作这期节目时都忽略了一点——对《做木牛流马法》的质疑。似乎古人说的、古代文献记载的,就一定是板上钉钉没有任何问题的。
  然而在本次拍摄中,我们通过多角度推理,发现《做木牛流马法》是一篇不完整的记载,10个人按照同一部著作去复原木牛流马,会有10个完全不同的作品出现,从而下了一个和所有媒体都背道而驰的结论——民间继续探讨木牛流马将没有任何理论依据,这是一个永远也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二、《诸葛谜案》之《消失的神弩》(上、下)拍摄散记

  可是在进行《消失的神弩》前期采访的时候记者又发现,古代对诸葛连弩的记载比木牛流马的记载还要少,只有区区22个字。正因为记载少,民间借机复原的连弩是混战一片。都说自己的连弩是三国时期诸葛亮发明的,我们经过清华大学专家推荐,采访了苏州一家专门搞古代天文仪器复制的研究所,他们在传统弩身上加了一个箭盒,箭盒里放10支箭。作者对自己复原的连弩胸有成竹,自称在10多米内,能将三合板击穿,但是试射的节目令人大跌眼镜,10箭有8支都卡在了箭盒里。发出去的两只箭也只是落到了两米远的地上。作者分析是弓的强度不够,需要换强弓、换粗弦。《诸葛谜案》破案记 - 清风 - 清风明月《诸葛谜案》破案记 - 清风 - 清风明月

 

 

 

 

 


                  
   

     但是我们在贵州安顺找到了国家射弩队的教练,他说如果换成强弓粗弦,这把弩只能坐在地上用脚蹬来上弦,每次发射需要30秒,失去了诸葛连弩发射速度快这一决胜法宝。             
    诸葛连弩到底在那里,我在淘宝上无意间看到竟然有一个河北沧州木雕师在网络上出售诸葛连弩,和卖家吴师傅取得联系后,意外得知,他的连弩竟然是按照自己家祖传的连弩制作的。
 《诸葛谜案》破案记 - 清风 - 清风明月《诸葛谜案》破案记 - 清风 - 清风明月
    这是一种用杠杆原理上弦的连弩,盒子里放十支箭。竟然发射速度可以达到10秒10箭,射程140米。但是军博专家看了以后认为,民间所有所谓的“诸葛连弩”都只能上溯到明朝,制作依据就是《武备志》和《天工开物》,还没有理论依据证明和诸葛亮有什么关系,而且古代就有类似的先例,往往人们习惯用“鲁班”、“诸葛亮”来形容某件器物的精巧,比如“鲁班枕头”、“鲁班锁”……等等。
  全国各电视台在制作相关节目的时候,都隐瞒了连弩应有的年代……辽宁某地一市民仿制的连弩也和吴师傅复原的大体一样,就因为央视的《科技博览》(据传《走近科学》也随之炒作)的报道声名鹊起,似乎所有人都认为诸葛亮发明的连弩就是这个样的,甚至于吴宇森大片《赤壁》下集里还把这种连杆上弦的连弩拍了进去。这就更加混淆了视听。
    然而,北京电视台科教节目中心《魅力科学》栏目的编导并没有跟风似的随波逐流,而是重新整理了思路,从三国往前寻找……因为诸葛亮如果真的发明了诸葛连弩?那他就不可避免要借鉴前人的成果。
    在网络上一个过期很久的论坛里,《魅力科学》栏目的赵鹏找到了一个豆腐块报道,上世纪80年代曾经在湖北荆州出土了一文物,竟然后来被专家认定为双连发武器。记者通过湖北省博物馆找到了当年负责挖掘工作的陈老。见到了被定为国家一级文物的国宝——战国双矢并射连发弩。

《诸葛谜案》破案记 - 清风 - 清风明月《诸葛谜案》破案记 - 清风 - 清风明月

    据说这是一把拉动活动木臂,就能自动上弦,木臂拉到头后暗道机关自己放弦,两支箭簇就能发射出去,在箭盒里存有20支箭,每发射两支箭后,箭盒里的箭就自动落槽,这比所谓的“诸葛连弩”还要先进。但是陈老对于发射机关的解释,没有接触过连弩的人根本听不懂。10多年前曾经做过一个演示模型,据说是被送到了军事博物馆,但是我们赶到军博的时候,军博的李斌博士并不知道模型的去向,也没有听说过此事。
    尽管这把连弩诞生于战国,但那是离三国最近的年代,而且要早几百年,应该据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所以复原这把连弩成为了能否解开诸葛连弩之谜的关键。而复原的所有资料就是吴老提供的原理示意图和口述发射过程。
    此时身边能够找到的木匠就是沧州的吴师傅,连夜我们把资料传给了他,希望他能尽快复原,军博专家听说我们要复原这把连弩,他们也极为重视,希望能随时掌握复原动态,如果一旦成功,他们将在近期的《制胜之道——孙子兵法暨中国古代军事精品文物展》中向全国展出。
    让所有人没有想到的是,就在吴师傅接到图纸的第7天,小连弩做好了。原物发掘过程中没有发现弓,但是吴师傅借鉴了军博专家的说发,给这把弩加上了一把弓,并自制了20支三棱铜头箭簇。

 《诸葛谜案》破案记 - 清风 - 清风明月《诸葛谜案》破案记 - 清风 - 清风明月《诸葛谜案》破案记 - 清风 - 清风明月《诸葛谜案》破案记 - 清风 - 清风明月《诸葛谜案》破案记 - 清风 - 清风明月《诸葛谜案》破案记 - 清风 - 清风明月

    10秒钟20只箭,这把沉睡了2000多年的连弩,在《魅力科学》栏目编导的手中复活了,而且发射原理和陈老提供的资料完全吻合。军博专家在体验了连弩的发射效果后异常兴奋,破例临时改变展出计划,请调湖北荆州战国双控连发弩进京,将这支复原品与原件放在一起向全国展出,展览过后将被军博永久收藏。
  主持文物挖掘的陈老听说此事后也说,诸葛连弩没有实物记载,战国双孔弩是早于三国很多年的,这个是有实物的,而且能发射,这是很可靠的。当年诸葛亮极有可能会借鉴前朝的发明,也许还未有实物出土的诸葛连弩就是战国双控连发弩的翻版。
  《消失的神弩》在7月15日那天的收视率也表现不俗,从《魅力科学》整期入点0.3一直提升,短短20分钟的节目最后以2.0结束,高达6倍的提升度,对于一档科学节目这个成绩是非常值得一说的。
  
三、《诸葛谜案》之《复活的藤甲兵》拍摄散记
   
     在后面的《复活的藤甲兵》节目中,一群自称是三国藤甲兵后裔的贵州深山农民,复原了1700年前的藤甲,此事军博专家也是从未听说过,感到很好奇,我们带回了一个帽子和盾牌,专家在试验了防弹性后决定-----军博也同样永久收藏一套由《魅力科学》栏目贵州安顺歪寨村村民复原的藤甲。

《诸葛谜案》破案记 - 清风 - 清风明月《诸葛谜案》破案记 - 清风 - 清风明月

  在得知自己的藤甲得到军博的肯定后,歪寨村村民打来电话说,歪寨村村民终生不忘北京电视台的恩情,任何时候来歪寨村,全村百姓将以最高礼仪接待。

四、科教节目中心的“大科学”理念------让观众学会更科学理性的思考问题
  
  其实,作为一档科学节目的编导,做为一档全国知名的科学栏目,我们能做的也只有这些,诸葛谜案系列基本上已经被做到了极致,我们没有故弄玄虚,我们用科学的方法推断、用复原实物的方法去证明。这一些列片的手法完全忠实于北京电视台科教频道《魅力科学》栏目提出的科学实证主义创作手法和打造大科学理念----“让观众学会更科学更理性去生活和思索问题”。
  虽然本系列片《诸葛迷案》花了整整三个月跟踪拍摄制作,但《魅力科学》周二版《奇闻天下》的全体编导可以负责任地告诉观众——我们能提供给您的只有真实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