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转载 |
分类: 人类学、考古人类学、民族学 |
鼎在古史中多有记载,最著名的是“夏铸九鼎”的故事……
(《左传》、《墨子》)这两段记载不仅说明鼎在三代是礼器中的重器和政权的象征,更在暗示鼎这种独具特征的器物的最初出现,可能与夏人的早期活动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不过考古发现表明,鼎在史前时期其初现和集中分布并不在夏人建国的中原,而在东南沿海地区……
……如以鼎的演变脉络为线索在东南地区追寻夏人早期活动的踪迹,良渚自然首当其冲。
按照中国古代国家形成的古国—方国—帝国三部曲的发展规律(苏秉琦:《中国文明起源新探》,商务印书馆(香港),1997年),夏是继五帝为代表的古国时代之后建立的第一个方国时代的王朝。
与夏代是中国历史上建立的第一个方国时代相应,良渚文化是从考古学上辨别出的、继古国时代之后中华大地上的第一个跨进方国阶段的文化群体。(经曰:“不过,方国最早出现是在夏以前。江南地区的良渚文化,北方的夏家店下层是最典型的实例”(前引《中国文明起源新探》,三联书店1999年版145页)——引者注)
按照古国—方国—帝国的国家形成过程的发展顺序,良渚文化已进入方国时代,是中华大地上最早形成的方国。
“夏有万国”,这是对夏王朝已跨进方国时代及其特征的典型概括。看来良渚文化高度的规范化和大中心下的多中心,应就是夏代更成熟的以夏王朝为主“万国”群体并存的前身。
如果二里头文化与夏人入主中原后的夏文化有关,那么它跨越数千里与马桥文化密切交流,其间的吸引力之强,只能视为夏人发迹迁徙地之后,与原住地保持往返关系的反映,这也是环太湖地区为夏人故乡的又一重要见证。
此外,古越人也以夏禹为先祖:“昔者越之先君,乃禹之世,别封于越,以守禹冢。”(《越绝书·外传记地》)
看来,杭州湾一带有关夏禹的传说故事和主张良渚文化为先夏文化的观点,很值得重视。
(郭大顺:《追寻五帝》,辽宁人民出版社,201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