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播音主持业务】思维与即兴口语表达

 金榜题名2010 2012-06-22

【播音主持业务】思维与即兴口语表达

(2007-06-21 )
 

    近年来,节目主持人形成了整个社会最风光的职业之一。随着新闻改革的推进,各电台、电视台都招进了不少“新人”,这些新面孔刚出炉时还能新鲜红火一阵,然而,在日益庞大的主持人队伍中,真正让观众欣赏和认可的却凤毛麟角。


    观众对主持人不满,就业务层面而言,主要是集中在对主持人语言的不满上。按老百姓的话说,节目主持人是“吃开口饭的”,主持人通过语言来传达节目内容,把握节目节奏,体现节目格调,完成与受众的沟通,可以说,语言是节目主持人的职业核心和职业存在方式,而俗话说“言为心声”正好揭示出了口语表达与思维的关系。

 

    一、思维与即兴口语表达
    阿拉伯有句谚语:“舌头是心灵的翻译家”,这句话很风趣的揭示了“想”与“说”即思维与口语表达的关系,人们嘴上说的,正是刚刚想的,而正在想的,又是下面打算说的,一个人的口语表达能力就是快速的将思维语言转化为口头语言的能力。


    俄国文艺批评家别林斯基说过:“当人受思想支配时,能清晰的表达;而当人支配思想时,就会表达得更好。”


    语流是思路的载体,而思路的主导性具有隐蔽性,有时他是模糊的,有精神或者情绪范畴的一种意向,而语流则是物质的外部存在,这种“存在”具有不稳定性、不确定性的特点——因为自己的语流能产生的“声波”会触动自己的思维意向,促使自己随时改变言路和方式,所以说语流作为语言实现对思路具有反作用力,这样,听一个人说话,要把握其语言脉络就不是一件太容易的事情。但是,作为一个节目主持人来说,把握语脉尤为重要,他在主持节目的过程中,不仅要准确的“听”出别人话语的语脉,自己的表达更要清晰的体现出者一点。


     一个有较好思维能力的节目主持人,他的语言思维是由各种命题组成的网络系统,他的表述就是在这个网络系统中寻找有关命题,根据语境的需要形成某种主题结构和心理结构。这样他的口语表达就是一个复杂的思维和心理过程,这个过程是边说边想,不断修正,随时改变表达意向和表达方式的过程,除了会出现一些追加、重复或者停顿,甚至不同程度的用语失误也是可能发生的,但是无论是在言语生成前,言语生成时或言语生成后。这样一种口语表达的动态平衡结构始终处于语言体系的自在自为性,与生俱来的随意想和语言使用的目的性和自在性的矛盾中——但是从表达上说,他的表达应当是思路清晰,语脉贯通的。

 

    二、思维能力及其重要性
    人类的思维是大脑对周围事物界的高级反映形式,也是人对周围世界的间接和概括认识(反映)过程。思维不是说空产生的,思维材料从客观世界而来,因此,提高思维能力的的第一点,就是要加强对客观世界的接触和观察,大脑接受的刺激越多,反应越多,大脑中的内容越丰富,思维越活跃。


    人脑是一个高度发达的信息处理器,接受信息后进行加工处理,从而形成目的认识、想法,这就是思维的过程,每个人的思维品质都是不同的,接触同样的信息,思维品质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思维方式和思维成果。思维品质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简单的描述,即思维的深度、广度和速度。


    思维的深度,指透国现象看本质的深入认识能力;思维的广度,指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全面认识能力;思维的速度,指接受、分析信息、形成认识的过程耗时多少。思维品质高的人往往在这三个方面都发展均衡,从而富于创造性的思维能力。

 

    言为心声,说话的基础是思维,要想把话说得漂亮,特别是有想在有一定变数的节目中发挥主持人的能动性,只在外部语言上下功夫是不够的,还必须从根本上提高思维能力。 

 

    三、提高“想”——“说”转化的途径
    我们常常会发现这样的现象,有的人文章写得很漂亮,条理清楚,思路开阔,文字灵动,可就是“口拙于外”。有人说:“我想得挺清楚,可就是说不清楚。”还有人说:“我说出来的话为什么总是跟想的不一样?说的没有我想的好呢?”分析这些现象,我们发现,思维似乎还难以完成“由想到说”这一过程的全部任务。有人认为:“这种情况的存在,有的属于性格问题,有的则与语言化过程的速度,言路化通道是否畅通有关。”从“慧于心”到“秀于口”要经历两次转换:动机——图式——扩展性语言。因此说话人的语言知觉是否敏锐,提取语言储存,激活相应词语并组成言语单位的过程是否迅捷,都是至关重要的。


    主持人如何更好的完成由“想”——“说”或是由“内”——“外”的转化过程,可以从下面四个方面加以强化训练:


    1、重视创作前的准备
    进入大众传媒的“说”不同于日常形态,要“说”得有立意,有条理,语言要准确、精密,声音要清晰悦耳表达要丰富、生动。实际上,“说”的过程应该是“求精”的过程。求精,就是要拒绝得过且过、粗制滥造,就是要取乎法上,好上加好,说得好,前提是准备得好。前人在谈的文章的写作时的这样一条经验。叫做:“袖手旁观,方能疾书于后。”话筒前,镜头前的即兴口语表达也只有“胸有成竹”于前,才能“出口成章”于后。


    2、书面语的精华
    广播电视口语要在有限的时间里,尽可能多的增加信息量,使人想、爱听、传达信息的语言就必须具有高级的准确性和艺术的审美性。口语作为一种创作活动,无论是层次结构的严谨集中、修辞手段的丰富多样,还是句子结构的缜密规范、选词造句的字斟句酌,都应该尽可能的向书面语学习。


    3、综合能力的培养
    人们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语言是反映一个风貌的镜子,话如其人,所以才有“听其言观其外”之说。即兴口语具有很强的主观性色彩、偶然性色彩,一次节目可能仅有十多分钟,甚至是几分钟,但它所展示的却可能播音员、主持人独特的人生阅历、思想情感、性格气质、文化素质、审美情趣、语言功力。所谓秀外慧中,绝非是一朝一夕的技术训练所能完成的。“秀”不过是表,是“慧”的外在体现,而“慧”则是本,是长期修炼的果实,口语表达能力,说到底是一个人德才学识的总体现。


    4、口语实践
    口语表达的特点使其形成了独特的表达过程,即:从内部语言的外部语言的转换,“无稿播音,出口成章”,是对话筒前完成这一转换过程所提出的要求,内部语言的组织,是口头表达的基础和前提条件。要锻炼在话筒前迅速,有条理地组织内部语言,敏捷捕捉由价值的语言信息点进行有效的分析,归纳,综合,生发,顺利地完成由“想”到“说”。
   
    在即兴口头表达过程中,难以想象,难以预测的事情会随时发生,能否迅速地做出判断,找出对策验嘴快,确实需要一定的能力和技巧。但是,能力的提高,技巧的掌握。不能玩几招“术",更不是靠玩语言游戏。幽默是智慧的结晶,能否具有巧智敏捷的思维,随机应变的能力,说到底,还是源于一个人的文化素养、语言修养、道德修养、知识修养,还要靠观察能力、辨析力、捕捉力、感受力、表现力、调控力等综合能力的支撑。
   

参考书目:
应天常   《节目主持语用学》     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翁  佳   《播音主持艺术(2)》  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鲁景超   《播音主持艺术(6)》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