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刺血拔罐

 昵称165666 2012-06-23
拔罐刺血治疗疼痛
发表者:王祥瑞 (访问人次:696)

一.定义

刺血又称“刺络”,通过机体特定部位刺血祛除邪气而达到和调气血、平衡阴阳和恢复正气目的的一种有效治疗疼痛方法,也适用于“病在血络”的各类疾病。

《黄帝内经》有关针刺治疗,几乎有半数以上是关于刺血疗法。凡血络出现“盛坚横以赤”、“结络如黍米”、“涌盛有热”、“脉满”者为刺血之处。如委中穴治腰痛、十宣穴急救中风。《素问·调经论》说:“气血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一旦经络运行气血的功能失常,机体就会发生疾病,而解决办法就是“通其经脉,调其血气”。《灵枢·九针十二原》指出“宛陈则除之”。就是说要通过刺络放血的方法疏通经络中壅滞的气血,协调虚实,调整紊乱的脏腑功能,促进局部气血运行,有疏经通络、活血化瘀、开窍清热、消肿止痛的功效。对某些部位的感受器官或神经的刺激,经它们传导至中枢神经部位,随后影响到效应器官。其局部组织也会因刺激而引起一些特有的生化改变,并通过神经-体液的综合调节,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

  拔火罐,可增加局部的血液流动,局部(拔火罐的地方)皮下由于气压的原因使毛细血管破裂出血,这样血管里的血液循环就加快了,血液循环加快,给肌体带来营养,利于肌体功能修复,也起着消炎的作用。至于拔火罐后在人体上留下的印,深红色、红色、淡红色、紫色或者紫黑色,只是表示毛细血管破裂的程度,流出皮下血量的多少而已。

二病机

刺血疗法是人类历史上最古老的治疗方法。远古时期,祖先利用锋利的石头,鱼骨头、兽骨,刺破皮肤血管来治疗疾病。中医最古来的《黄帝内经》一书中记载刺络放血疗法。

中医有一个很重要的病因观点,就是络脉淤血理论。人从生到死的过程必然导致脏腑功能失调,静脉淤血,气血不通,脉道老化所致。故有大病、难病、久病体内必有淤血。主张“祛一分淤血留一份生机”。词学疗法,就是直接把淤血排出体外。经络通畅,通则不痛;气血行走正常,“正气在内,邪不可干”。所以,拔火罐,不分春夏与秋冬.

三.方法

刺血方法主要有络刺、赞刺及豹文刺法。慢性病则是隔天刺一次,见效后,一周再刺一次。刺血的效果在中医的其他治疗方法中,是最明显,也是最快速的。

现代临床刺血,在常规消毒后进行,手法宜轻、浅、快、准,深度以0.1~0.2寸为宜。一般出血量以数滴至数毫升为宜,但也有多至30~60毫升者。临床上80%的病人,在刺血之后对于疼痛感到有明显改善,浑身轻松,但是也有20%的人反而觉得疼痛感加重。感到疼痛感加重的人一般治愈的速度要比感到轻松的人快。一般刺血后再拨罐。如怒张的血管,刺血后任其流出,自然停止为止。刺血一般不要在晚上,应在上中午为好。经5---10次刺血无感觉的不宜再刺血。刺后拨罐15---20分钟凡出的血很淡为炎症,初病。凡风湿病,肝病,血中夹水,血出如墨,则为久病,於血阻络。凡白天刺血痛减,到晚上又加重者为於血,须再刺一次,直至减轻。

刺血手法:认定血位后,腕劲快速点刺,一秒钟要求刺6---9次。对怒张的脉络要求一针见血,一般都会喷涌而出。刺血后拨罐10---15分钟。

1.点刺法:针具可选用三棱针或粗毫针。常有3种点刺形式。

    1)直接点刺法。先在针刺部位揉捏推按,使局部充血,然后右手持针,以拇、食二指捏住针柄,中指端紧靠针身下端,留出针尖0.1~0.2寸,对准已消毒过的部位迅速刺入。刺入后立即出针,轻轻挤压针孔周围,使出血数滴,然后以消毒棉球按压针孔即可。此法适于末梢部位。如十二井穴,十宣穴及耳尖穴等刺血。

    2)挟持点刺法。此法是将左手拇、食指捏起被针穴处的皮肤和肌肉,右手持针刺入0.5~ 0.1寸深。退针后捏挤局部,使之出血。常用于攒竹、上星、印常等穴位的刺血。

    3)结扎点刺法。此法先以橡皮带一根结扎被针部位上端,局部消毒后,左手拇指压在被针部位下端,右手持针对准被刺部位的脉管刺。立即退针,使其流出少量血液。待出血停止后,再将带子松开,用消毒棉球按压针孔。

2.散刺法:又称“丛刺”、“围刺”。方法是用三棱针在病灶周围上下左右多点刺之,使其出血。此法较之点刺法面积大且刺,针多,多适用于皮肤病和软组织损伤类疾病的治疗,如顽癣、丹毒、局部瘀血等。

3.叩刺法:是在散刺基础上的进一步发展,所用针具为皮肤针(梅花针、七星针或皮肤滚刺简均可)。操作时,以右手握住针柄后端,食指伸直压在针柄中段,利用手腕力量均匀而有节奏的弹刺,叩打一定部位。刺血所要求的刺激强度宜大,以用力叩击至皮肤上出血如珠为度。此法对某些神经性疼痛、皮肤病均有较好的疗效。

4.挑刺法:操作时以左手按压施术部位两侧,使皮肤固定,右手持三棱针或粗圆针,将腧穴或反应点挑破出血;或深入皮内,将部分纤维组织挑出或挑断,并挤压出血,然后局部盖上消毒敷料并固定。常用于治疗目赤肿痛、丹毒、乳痈、痔疮等疾病。

5.割点注:以小眉刀或手术刀切割穴位皮肤、粘膜或小静脉,放出适量血液,然后盖以消毒敷料即可。割点切口一般长0.5厘米左右,小静脉则以割破1/3为度。

6.针罐法:针刺用加拔火罐放血的一种治疗方法。多用于躯干及四肢近端能扣住火罐处。操作时,先以三棱针或皮肤针刺局部见血(或不见血),然后,再用拔火罐。一般留火罐5~10分钟,待火罐内吸出一定量的血液后起之。本法适应病灶 范围较大的丹毒,神经性皮炎,扭挫伤等疾病的治疗。

7.火针法:又名火针刺,是用特制的粗针烧红后,刺入.一定部位治疗疾病的方法。适用于寒痹、疔毒等病。

 

四.适应症

刺血以痛为主的病症有特效:头痛,麦粒肿,红眼病,颈椎病,肩周炎,中风偏瘫,风湿关节炎,心脏病,高血压,肝炎,肝硬化,扁桃腺炎,阑尾炎等。

1.坐骨神经痛:如属胆经痛者,(大小腿外侧痛)应认真检查阳棱泉、丰隆穴带,有无恕张的血脉,如有往往血出病愈。

2.凡红眼病初起,麦粒肿末化脓者,刺血太阳穴,挤7—9滴血,双脚中趾尖挤3—5滴血刺血第二天可愈。

3.风湿病的腿部症状明显者,T3、4、5椎旁开3寸点刺出血,数年重症,1—2次即有效。

4.胃、十二指肠溃疡疼痛者,取脚内庭至解溪上的青筋点刺,外踝间附近点刺出血。胃溃疡可在条口穴上0、5寸及条口穴下2、5寸范围内找血脉。

5.颈椎病:压痛点,天宗,肩贞,尺泽穴。

6.肩周炎:肾关穴,(阳陵泉下1、5寸)尺泽穴,1次有效。

7.头痛:太阳,大椎.刺血加罐,率谷挑刺出血,刺后立止痛3至5次愈。

8.脊背不应有血管突出,如有则为病灶,久病的人背部必有黑痣。

9.久治不愈的疾病,当用什么方法都无效时,就应在双踝关节,肘关节,腕关节,漆关节,找那些怒张的血管刺血,可能有效。

 

五.禁忌证

 临床应用刺血疗法,有宜有忌。因此,必须根据患者的病情、体质以及刺血部位和某些特殊情况,灵活掌握,以防发生意外。

1.临近重要内脏部位,切忌深刺。《素问?刺禁论》指出“脏有要害,不可不察”,“逆之有咎”。该篇列举了脏腑及脑、脊髓被刺伤后所产生的严重后果,其认识与今之临床观察基本一致,应予足够重视。

2.动脉血管和较大的静脉血管,禁用刺血。直接刺破浅表小血管放血,是刺血的基本方法。但要严格掌握操作手法,切忌捣汁。对动脉血管和较大的静脉血管,包括较重的曲张静脉,应禁止刺血。刺大血管附近的穴位,亦须谨慎操作,防止误伤血管。有报道以三棱针治疗急性乳腺炎误伤肋间动脉而引起大出血,经外科切开结扎才止血。

3.虚证,尤其是血虚或阴液亏损患者,禁用刺血。《灵枢?血络论》指出:“脉气盛而血虚者,刺之则脱气,脱气则仆。”因此,血虚(包括较重的贫血、低血压反常有自发性出血或损伤后出血不止的患者)应禁用刺血,以免犯虚虚之戒。血与汗同源,为津液所化生,故对阴液素亏或汗下太过者,亦禁用放血。若确须施用此法,应视病邪与正气盛衰而定,不宜多出血。

4.孕妇、习惯性流产者,经期,白血病禁刺。

5.病人暂时性劳累、饥饱、情绪失常、气血不足等情况时,应避免刺血。

6.性病,皮肤病,皮肤溃烂者。

 

六.注意事项

1.刺血不能当天洗澡,刺血后皮肤是在一种被伤害的状态下,非常的脆弱,这个时候洗澡很容易导致皮肤破损、发炎。而如果是洗冷水澡的话,由于皮肤处于一种毛孔张开的状态,很容易受凉。

2.顺应时令:《素间·诊要经终论》曰:“春夏秋冬,各有所刺。根据四时五行衰旺与脏腑相配的机理,视腰痛病人发病经络的经气旺与不旺来决定的。如足太阳脉令人腰痛,应取太阳经委中穴放血治疗,但春日不可刺出血,四足太阳经为寒水之脏,春日木旺水衰,太阳经气方盛,故不能刺出血;足阳明脉令人腰痛,应取阳明经足三里穴放血治疗,但秋日不可刺出血;因阳明属土,土旺长夏,而秋日金旺木衰,故不可刺血以泻之,余可类推。

3.定其血气:《灵枢·官能》指出:“用针之理,必须知形气之所在,左右上下,阴阳在里,血气多少。”因此,必须根据十二经气血的多少及运行情况,来决定是刺血及出血量的多少。临上取商阳刺血治疗昏迷、齿痛、咽喉肿痛;取攒竹刺血治疗头痛、目赤肿痛;取委中刺血治疗腰痛、吐泻;以曲泽刺血治疗心痛、烦热、呕吐等,即是以经脉气血多少为依据的。

4.详察形神:《灵枢?终始》指出:“凡刺之法,必察其形气。”临床刺血时,必须根据患者的体质状态、气质特点及神气盛衰等情况,确定相应的治疗法则。根据人体的高矮、肥瘦、强弱来决定刺血的深浅手法及出血量的多少。根据神气有余、不足,来确定刺血的适应范围和方法。

5.辨明虚实:《素问?通评虚实论》说:“邪气盛者实,精气夺者虚。”虚与实,概括了邪正关系。由于刺血的作用主要是通过决“血实”、除“宛陈”而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因此,尤其用于实证、热证。

6.夏天,对一些冬病夏治的疾病,拔火罐非常有效。特别走罐对轻度中暑疗效更加有效,在拔罐留罐的时间上,一般时根据病人的病情轻重、表里、皮肤的细嫩等等因素而决定长短,因人而宜,因病而宜。

 

 

七.“晕血”的处理

1.即刻用手掌将病人的大椎穴擦热。

2.用拇指掐人中,合谷同按掐。

3.按内关,涌泉,太冲,有条件者必需叫病人马上饮一杯温糖开水或葡萄糖水。

4.立即叫病人卧下,(头低脚高)。

发表于:2012-02-21 21:11
患友会讨论
[腰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