忻州市城区学校家长陪读现象的调查与对策 【内容摘要】本文通过调查分析发现,山西省忻州市城区学校家长陪读现象非常普遍,这一现象的产生有多方面的原因。具体来讲,有社会积淀已久的传统成才观和用人观的影响,有学校布局不均衡和食宿常规管理存在漏洞的原因,有家长望子成龙的原因等等。家长陪读导致许多家庭付出了高额的经济支出,效果好坏不一,令人关注。根据实际情况和深入思考,我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几点建议与对策:1、各级政府要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促进教育均衡发展;2、学校要加强常规管理,改善食宿条件;3、、家长要更新教育观和人才观;4、学生要自立自强,尽量不给家长添麻烦。 【关键词】 忻州市 城区学校 家长陪读 调查 对策 近年来,山西省忻州市各县数以万计的中小学生远离家乡,纷纷涌入忻州市城区重点学校读书,而在他们身后,却出现了一个个陪读家长。这些家长为了孩子的学业和前途,离开家庭,舍弃工作,含辛茹苦,而陪读效果不一而足。在建设和谐社会和提倡教育均衡发展的今天,家长陪读现象不得不引起我们的关注和深思。为此,在指导老师的帮助下,我开展了相关调查,并经过深入思考,撰写成了这份调查报告。 一、调查方法及对象 1、调查方法 此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的方法进行,从以下三个方面了解和把握忻州市城区学校家长陪读状况:(1)家长陪读的原因。(2)家长陪读的具体措施和做法。(3)家长陪读对家庭和孩子的影响。 2、调查对象 此次调查我们确定了忻州市城区学校家长陪读现象突出的2所小学(忻州市七一路学校和忻州市康乐小学)、2所初中(忻州市第六中学和忻州师院附中)和2所高中(忻州市第一中学和忻州市田家炳中学),开展问卷抽样调查及个别访谈。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300份,收回问卷276份,回收率为92%,其中有效问卷273份,有效率为99%,走访家庭36个,个别访谈115人次。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家长陪读原因分析 表1 :家长陪读原因
据调查,山西省忻州市城区学校家长陪读原因大致有这样几种: 一是社会层面,传统成才观和用人观依然占据主导地位。上大学、上名牌大学、上名牌大学的热门专业,依然是学生和家长们的梦寐以求的理想;分数和升学仍是绝大多数学校、教师手中惟一有效的“指挥棒”。深究其原因,主要还是人们的人才观存在误区,突出表现为成才标准惟一化,把成才与学历文凭等量齐观;而目前,许多用人单位的门槛也随着就业形势的严峻水涨船高,导致全社会把上大学、拿高薪作为人生成功的必经之路。 二是学校层面,学校的常规管理存在漏洞。 许多重点中小学,随着招生规模的扩大,生源的质量整体下降,学生参差不齐,有些住校生在宿舍的活动得不到有效的监控,宿舍管理存在一些误区。随着学校管理模式的改革,逐步实现后勤社会化管理,有些学生也是带着“有色眼镜”看人,对待生活老师的管理有应付之嫌。在宿舍熄灯之后,仍有少些同学侃大山,直接影响另一部分同学休息。一些同学抵抗不住网络游戏的诱惑,甚至无视校纪校规,在休息时间溜出去上网吧,玩通宵。 不少学校食堂的伙食存在着饭菜贵、质量差、打饭排队难等问题。应试教育的社会背景下,学生学习是第一要务,固然不能图物质享受,但家长、学生认为花了同样的钱得不到相应的回报,况且学生正处于长身体的时候,需要加强营养。家长为了在生活上给予孩子照顾,陪读现象也就不奇怪了。 另外,由于升学的压力,各个学校都采取了不同的常规管理措施。由于在校上晚自习的“不自由”、“不习惯”也导致部分学生退宿,自己租房,让父母来陪读。 三是家庭层面,现在的大部分家长都认为考大学是孩子的惟一出路。为了能给孩子多一点学习时间,有些家长连叠被子,洗衣服这些事情都代孩子做了。以保证孩子每天就是学、学、学。家长对孩子照顾得太周全了。孩子却肯定有了惰性,还会认为父母能做的一切都是应该的,自然而然的就会缺乏责任感。家长的陪读还有可能与学校的教育产生悖逆。 四是学生层面, 学生自立自理能力差。现在的学生大多数却是独身子女,自主能力差,长期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缺乏基本的生活能力,独立意识差。教育不是万能的,学校老师有时也是爱莫能助,在多次教育以后,效果仍不显著,学校老师也没办法,把这个“包袱”丢给家庭。让家长来加强监督和管理。 少数同学的学习习惯差,自觉性差。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和在金钱大潮的冲击下,新的“读书无用论”有所抬头,有些人没有文凭照样赚大钱,对少数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一定的冲击。他们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态度不端正,对学习文化知识毫无兴趣。好逸恶劳,易受社会复杂环境乃至不良风气的影响,沉缅于网吧、游戏机室、吸烟、打架、斗殴、早恋、辜负家长的一片期望,家长陪读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二)家长陪读的具体措施和做法 表2:家长陪读的具体措施和做法
(三)家长陪读对家庭和孩子的影响。 表3:家长陪读家庭和孩子的影响
1、陪读的正面影响: 家长陪读首先可以保证孩子合理饮食,按时作息,身体健康,而且大多数家长陪读,本身体现家长对孩子成长的重视,有利于亲子交流和家校联系,有利于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有一个保德籍学生,现在在忻州城区某校读高中一年级。父母为了让其能考上大学,跳出小县城,在学校附近找了一间房子,由母亲负责他的吃住。半年来,他在母亲的监护下,进步都很快,现已由往常的中下等成绩变为中上等成绩。成绩的取得都与母亲的陪读分不开。因为有母亲在校陪读,他能按时吃饱饭,按时作息,特别是双休日不用往返于家校之间,减少了因坐车带来的疲劳,这有利于集中精力温习功课。而且,家长还可以利用双休日陪孩子到书店、文化场馆博览群书,增长知识。另外,家长陪读也有利于督促学习不自觉的学生和学校共同加强管理。 2、陪读的负面影响: (1)对家庭的影响。首先,陪读就要租房子,而所租的房子一般都比学校宿舍的价格贵得多,这对一般工薪阶层的家庭而言是一笔不少的开支。其次,父母中至少有一个人得在这儿陪着,这样势必会影响父母的生活和工作,给家庭带来一定的经济负担和一些必要的麻烦。在采访中,许多家长坦言:为了陪孩子读书,整个家庭无论是经济上、生活上还是其他方面,付出的代价太大了。 (2)对孩子的影响。 现在的大部分家长都认为考大学是孩子惟一的出路。为了能给孩子多一点学习时间,有些家长就选择了陪读。这些家长,连叠被子、洗内衣和袜子这种事情都代孩子做了,以保证孩子每天就是学、学、学。其实,从孩子发展的长远看来,这种现象实在是害处多多。首先,家长对孩子照顾得太周全了,对学习有没有帮助很难说,孩子却肯定有了惰性,还会认为父母所做的一切都是应该的,自然而然的就会缺乏责任感。家长对孩子的过分溺爱则会影响孩子全面地健康成长。 中学生活丰富多彩,其中包括宿舍里的集体生活,有家长陪读的学生失去了集体生活的机会,这是非常可惜的。父母把本该孩子自己做的事包揽下来,会让孩子形成错误认识。况且从心理学角度看,中学阶段的孩子非常渴望独立,父母陪读往往会使他们处于心理冲突和矛盾中,影响成长。有的同学总是担心学习学不好,对不起在这儿陪读的父母,在心中形成无形的压力,结果导致情绪压抑,学习成绩一落千丈。 总之,家长陪读,究竟弊大于利还是利大于弊,不可一概而论,还需根据孩子和家庭的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三、几点建议与对策 (一)对策之一:各级政府要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 调查结果显示:95.5%的家长认为,户籍所在地学校教育质量差是导致他们陪读的主要原因。也就是说,家长背井离乡陪孩子读书是被逼无奈的选择。忻州市有14个县市区,其中11个国家级贫困县。由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区域差异、城乡二元结构的矛盾、教育管理体制和财政体制完善程度的不足及教育自身发展不平衡等多方面原因,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教育经费的不均衡问题;(二)学校资源的不均衡问题:1.城市学校与农村学校之间的差距较大;2.名牌学校与普通学校之间的差距较大;3.民办学校与公办学校之间的差距较大。(三)教师资源的不均衡问题:1.优秀教师流失趋势明显;2.农村教师素质有待提高;3.教师教育滞后;4.教师交流制度不成熟。 为此,建议忻州市各级政府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加大教育投入,并且要把均衡发展作为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中之重,并采取各项措施,实施赶超发展,缩小区域内基础教育发展差距,提升基础教育整体水平。在硬件上,投入大量资金推进校舍安全工程;继续推进中小学布局调整,撤并不具备办学力量的小学校,控制重点中小学规模,严防名牌中小学恶性扩展。在软件方面,落实中小学教师部训经费,继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以及落实新教师补充、干部教师交流等制度,切实让每一名学生公平接受教育。 (二)对策之二:学校要加强常规管理,改善食宿条件 调查结果显示:60%的家长认为学校食宿条件不良、管理不好,这是他们选择陪读的主要原因。而许多家长陪读的主要任务和工作,并非辅导、督促孩子学习(他们一般也无力辅导),而是做饭、洗衣等生活方面对孩子的照顾。 通过访谈发现,许多重点学校,在形成品牌效应之后,不切实际地盲目扩展,一味追求规模大、升学人数多,结果带来了常规管理的重重困难和许多问题。不少学校存在着住宿紧张、打饭排队难甚至上厕所困难的问题,一些学生打上的饭菜常常是残羹冷炙,许多学生只好一日三餐开水泡面果腹,事实上,个别学校的锅炉房的水常常是没有烧开的,导致学生饮用后生病。家长陪读,实在是万般无奈的选择。如果各个学校加强常规管理,切实改善食宿条件,让学生满意,让家长放心,家长何必陪读? (三)对策之三:家长要更新教育观和人才观 在今天,上大学已经不再是成才的唯一出路,成才的道路是多元的。实践告诉我们:社会不仅需要从大学校门走出来的大学毕业生,同时也需要各种各样具有实际应用技术的高素质劳动者。 陪读现象反映出的正是普遍存在的“惟成绩论”问题。青少年自立,自强的能力,需要家庭、学校、社会有意识地去培养和引导。现在的孩子,大部分是独生子女,家长呵护有加。只要孩子能读好书,生活上的事务一切都可以代劳,其结果是孩子即使已经长大了还不懂得什么叫生活,不知道怎样生活,乃至于离开了家长就无法生活。须知子女总有一天要离开家庭,独立生活,我们不及时培养他们独立生活的能力,就会害了他们,使他们不能自立。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孩子面对挫折的能力,使他们成为能面对复杂情况的人。而陪读则往往由家长把孩子可能碰到的困难都直接解决了,结果孩子根本感受不到生活的艰辛,将来一旦遇到麻烦就会不知所措。所以,为了孩子,家长还是不要陪读。 (四)对策之四:学生要自立自强 人生的道路上不可能一帆风顺,只有自立自强,才会有勇气克服困难,使自己的生命之火熊熊燃烧;如果缺乏自强不息的精神,就会被困难吓倒,成为一事无成的懒汉、懦夫。我们从小要培养自立自强、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生活自理,学习自觉,不依赖父母,不断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艰难险阻,成为生活中的强者。 总之,只要全社会都来关注和重视家长陪读现象,办法一定会比问题多,家长陪读现象背后隐藏的相关问题一定能得到解决。 参考文献: 1.《现代家庭与素质教育》金国强编著.宁波出版社2003年4月版 2.《育一个有实力的孩子》浙江家长学校教材.长江出版社出版2004年9月版 3.《家长陪读,是爱还是害?》张家港新闻网.2008年2月20日 4. 《走出家长陪读误区》教育手拉手论坛.2008年11月9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