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致青年教师》有感——与智者、更是与心灵的对话

 读书,诗意生活 2012-06-23

去年,从《绿满窗前》读书会领到吴非老师的《致青年教师》后,我边读边在每篇文章的后面或旁边写下了自己的感悟、心得。今年,我又把这本书重读了一遍,随时加进了自己的一些感受,再次与智者、自己的心灵来了一次对话。现在,就想把这些感受整理一下,让自己珍藏。

一、《就让你的眼泪流下来》

吴非老师语:把你的爱,你的悲伤和失望,甚至你的恨,都真实地袒露在学生面前吧。

很多人总认为老师不是人,而是“神”,所以神在学生面前,不能表露自己任何的情绪。这完全是教育界的一个误区,幸好现在吴老师要带老师们走出这个误区了。是啊,老师和普通人一样,也有七情六欲,也有悲伤和失望,也会“恨铁不成钢”!“面对那么美丽动人的故事,有些青年就是无动于衷,就是看不到人间之美,看不到生命之绚烂,看不到人间的真情,看不到爱的恒久……”为什么会这样?这是因为没有精神向导,而老师,就应该成为他们的精神向导,成为真善美的传播者。老师要培养学生的情商,要让学生懂得感恩,而不能让他们成为一个冷漠的人!首先,老师就不要在学生面前掩饰自己的情感。记得去年我校请演讲大师杨屹峰来作《爱祖国、爱父母、爱老师、爱自己》的演讲,听到动情处,我是泪流满面,恰好被德育处主任拍到,放到了宣传橱窗里,有老师来笑话我,我却为自己是一个性情中人而感到自豪!我是一个容易被感动的老师,是一个敢于在学生面前袒露真情实感的老师!

                           二、《我们要有什么样的志趣》

吴非老师语:作为教师,我们的生活观和价值观对学生会有影响,我们必须审视自己的生活志趣,关注教师应当具备的情感与情趣。因为我们的学生时时在看着我们。静下心来,回到你的书中去吧。

老师是清贫的,老师是辛苦的,在辛苦之余,玩玩麻将、打打扑克,好像也无可厚非,我们也没有权利去指责老师的这种志趣。不过,现在的学生有些会过多地关注教师的生活方式,也会潜移默化,喜欢上这样打牌消磨时光的生活,而不好好地读书。那么老师的这种志趣无疑就会给学生造成很坏的影响。当学生在日记里写着“某某老师上课说‘打开八饼看第五万’”的时候,当学生在随笔里写着“某某老师昨晚赢了七八张”的时候,我们的老师又情何以堪?当学生聚在一起打牌的时候,我们的老师又怎么去教育他们?也许打牌的老师有很多冠冕堂皇的理由,可这些理由能说服学生吗?“言传身教”更重要的是身教啊!

有很多老师说,我只是太辛苦了,想打打牌放松一下。我也曾有过这种想法,也曾迷恋过打麻将。可后来我发现,其实打牌不能让自己放松,反而会让自己更累:耗时耗力,身心俱疲。也有老师说,周末没事做,我只是想打打牌打发时间而已。其实,我们的时间是多么的珍贵,哪还有什么时间用来消磨啊?珍惜生命,就得珍惜时间!珍惜生命,就得让生活过得有意义!吴老师的话让我彻底醒悟,我开始徜徉于书海之中,希望能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提升自己的教学素养,满足自己的情感需求!今年,我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读了五本教育专著:吴非老师的《致青年教师》、朱永新老师的《新教育》、尹建莉老师的《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东子的《好爸爸胜过好老师》、李镇西老师的《做最好的家长》。我还读了好几本与历史教学有关的书,如《中华上下五千年》、《一口气读完美国史》、《中国历史故事全知道》、《东亚三国的近现代史》等。我还受朱永新老师的启发,开始练笔。今年,我也是小有收获:写了三篇论文,《如何构建初中历史学科“高效课堂》、《历史学习五步走》、《用历史名人故事点燃学生的火花》,都是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总结出来的,有几位一线的老师看了,都夸我的这几篇论文能指导他们的教学呢!还写了三四十篇教育随笔、生活偶感、通讯稿,为此,我在网上建立了自己的图书馆,看到自己的小文章有很多的人阅读、喜欢,我好开心哦!

读书、写作,让我的生活很充实!作为老师,确实应该拥有这样的志趣!所以我想重复吴老师的话:静下心来,回到你的书中去吧。

                            三、《不是活泼,是缺乏教养》

吴非老师语:教育者缺乏文明素养,他的学生就可能粗俗。现在,大家都知道,中国的教育根本不输在所谓的硬件上。在教育理念,具体到教师素养方面,我们可能比文明国家落后一个世纪。

是的,老师必须要有素养,才能培养学生的素养。可有些老师却小看“言传身教”,只要求学生要做到什么,自己却不以身作则。常听老师抱怨学生乱扔垃圾,屡教不改,却不反思自己正有这样的陋习。因为我和在教务处做事的表弟共用一张办公桌,所以在教务处办公的时候,也经常打扫办公室。有一次,我前天把教务处拖得干干净净,殊不知,第二天满地都是烟头,如果学生看到了,会作何感想?其实角落里有个垃圾桶,老师们为什么不丢进去?偏偏要丢到地上?老师教养的缺乏,无形之中会影响学生,老师要想学生不乱扔垃圾,就要做到自己不乱扔,并且要随时弯腰拾捡地上的垃圾!

可是,现在有些老师的素质低下,他们的有些所作所为是让我们深恶痛绝的。1018日,我在娄底三中观摩“高中历史 高效课堂教学竞赛活动的时候,就有几位老师在比赛课堂上毫无顾忌地嗑瓜子,还大声说笑。试问,这样的老师这样的行为,又能教出怎样的学生呢?我为此写了一篇随笔《老师素质急需提高》,呼吁那些老师努力提高自己的素质。

现在的学生,有些出口就是脏话、痞话,或者为一点点小事就打架,喜欢用武力解决问题。虽然这个和家长的教育、和社会大环境有关,可我们的老师也脱卸不了责任啊。有些老师,学生犯一点小错,就破口大骂,有的甚至连他的祖宗十八代都骂上了。还有的老师,喜欢体罚学生,动不动就是罚站,罚做俯卧撑,罚打耳光……体罚之后就了事,又不给学生做思想教育。这样的行为没有起到教育好学生的作用,反而让学生模仿他们的简单粗暴的解决问题的方式,以后与同学有了矛盾,就用拳头去解决。现在,校园暴力越来越多,我们老师是不是也该反省一下自己呢?

                                四、《不要因为这样的话而自得》

吴非老师语:教师必须通过教育教学,让学生敬重文化和文明,让学生敬重教育,敬重教师,敬重所有的劳动者。所有的这一切,是为了使学生获得教养,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而不是为了证明个人的能力,证明自己具有超越同行的专业素养。

吴非老师针对有些老师为自己教了个第一名或有些学生要求换到他的班级去上课而沾沾自喜的时候,说出了“不要因为这样的话而自得”以及上面的一段话。作为老师,他的本职工作就是教好学生,包括学习成绩和思想教育。可有些老师,片面地追求成绩,而忽略了对学生的情感教育。或者为了争夺优秀生,大肆吹嘘自己的教学如何了得,家长、学生如何喜欢他,有的甚至以贬低同事来达到目的。有些老师没有这么卑鄙,但是也会沉浸在自己的成绩中,而不再去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

年轻时的我也曾这样浮躁过。曾为自己每年荣获全镇第一名而洋洋自得;曾为领导、老师的表扬而沾沾自喜。现在想起来,觉得那时的自己是多么幼稚。我现在就不会这样了,我现在看重的是教育教学过程,看重的是与学生的倾心交流。只要我努力教了,没得第一名也没什么啊。当然,要得到绝大部分学生的喜爱和尊重,老师要加强自己的人格魅力和增进与学生的沟通、交流。曾有一位老师对我说:“你教的班级每次考第一名并不仅仅是因为你的教学能力强,而是与你和学生的关系融洽分不开的。”我不能否认,他的话确实有道理。我觉得,首先要让学生喜欢上自己,他们就会喜欢上这门功课,就会努力去学习。所以我会先用真诚的爱心、灿烂的笑脸俘获学生的心,然后用精彩的故事、幽默的语言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最后用灵活的方法、多样的活动构建高效课堂,让学生在45分钟里掌握知识。绝大部分学生很喜欢我,很喜欢上我的课,历史成绩自然就不赖。当然,也有个别学生上课不听课,甚至吵闹。有时制止、批评都无用。所以我还得想办法,好好地去探究,让更多的学生能喜欢上学习,让更多的学生成为文明之人,让更多的学生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我已开始付出了行动,真希望自己能如朱永新老师说的“只要行动,就有收获”,我也相信几年之后自己会有所收获的,我期待着!

                       五、《“没有问题”是大问题》

吴非老师语:学生缺乏问题意识,提不出问题,无法辨析问题的价值,是应试教育模式下最令人担忧的问题。学校对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总好像有种不安,教育者对青年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往往非常担忧,一旦他们有自己的思考,一旦他们有了质疑意识,一旦他们学会了批判,往往便视之为异端,而丝毫没有认识到,这正是教育的成功。

多么精辟的话啊!可我们老师只知道每天为了让学生考出一个高分,而不辞辛苦地废寝忘食地给学生灌知识,从没想过要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从没想过要让学生的思想自由的飞翔,从没想过教育是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老师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重复那种“填鸭式”的教学形式后,慢慢长大的学生在学习上的能力却越来越像婴儿,他们总是等着老师喂食给他们吃,老师灌输了一些知识,他们就被动的接受,从不主动去学习,也不去怀疑老师讲的是否正确,就全盘照收。有的学生甚至还绝食,拒绝老师的食物。哎,应试教育下的学生还有几个能提出具有价值的问题呢?悲哀,这是应试教育的悲哀!

常听初中的数学老师抱怨,现在的学生怎么那么笨,连成绩较好的学生都只会做老师讲过的题型,稍有改变,就不会动笔了,根本不能举一反三。也许他们不知道,现在的小学数学老师为了追求高分,为了追求高的升学率,每天就是反复地讲,反复地考,学生还要反复地抄。有的老师,一个学期竟然让学生抄做数学书上的题目达六七次。还有的老师竟然让学生在晨读课背数学题!这样的做法严重地束缚了学生的思维,他们还怎么能举一反三啊?也许有些老师会认为我的是无稽之谈,可这些却是真真切切地发生在我们身边,我们或者我们的子女或多或少地经历过,很多学生也跟我讲过,要不我怎么会知道这些事呢?

突然想起了一件事:我在冷江师范读书的时候,原本教我们《语文基础知识》的谢老师被派去参加社调活动,就让一位五十多岁的老师来教。没想到,他上第一节课的时候,就宣布了一条纪律,就是任何学生不能在课堂上提问,只能听他讲。以前在谢老师的课堂上特别喜欢提问的我不理解,就问他:“老师,难道我们有不懂的地方不能问您吗?或者对您讲的我们有不同的看法,也不能提出来和您探讨吗?”他斩钉截铁地回答:“是的,就是不能。”我无语。有一次,我觉得他把一个语法知识讲错了,就站起来小心翼翼地提出来。没想到,他给了我劈头盖脸地一顿骂,并且再次地强调,课堂上不能提问。那次我委屈得差点掉下了眼泪,也没有心思听课。以后我对他的课堂完全失去了兴趣,就不再认真听他的课,本来这门功课很好的我那次期末考试却只打了70多分。现在,我当老师也差不多二十年了,可还是不能理解那位老师的举动。平时和一些老师闲聊时,我说起过这件事,可老师们仅仅把它当做一个笑话听,而没有去深思。

       无论如何,教育教学不能“唯分数论”。所以我们老师还是要启发学生的思维,鼓励学生多动脑,多提问,多质疑。千万不要再和以上提到的老师一样,来禁锢学生的思维,扼杀学生的创造意识。但愿如此!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