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亚行分析当前通货膨胀形势并提出政策建议

 文海睿得 2012-06-23
亚行分析当前通货膨胀形势并提出政策建议

 

近日亚行发布的《2008年亚洲发展展望》(以下简称《展望》)对当前食品和燃料价格上涨以及亚洲发展中经济体普遍面临的通货膨胀压力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政策建议,有关内容整理如下:

 

一、当前的通货膨胀形势

《展望》指出,由食品和燃料价格上涨引发的通货膨胀压力已经影响到亚洲的许多发展中成员,给亚洲经济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石油价格近期上涨迅速,自2002年以来以每年平均增加10美元的幅度持续攀升到20082月的每桶95美元,并于近期屡创80年代中期以来的新高。越南20082月份汽油价格从每公升1.3万越南盾上涨到1.45万越南盾,上涨幅度达到11.5%;柴油价格上涨36%达到每公升1.39万越南盾。

大米的价格近年来翻了一番,从200212月每吨185美元到200712月上涨到378美元,而到2008年初则每吨的价格超过了500美元。这对亚洲许多发展中成员特别是主要依靠进口大米的巴基斯坦、菲律宾等国家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食品价格是计算通货膨胀指标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食品价格与物价指数之间关系更加紧密。在孟加拉国,食品在物价指数中占的比重高达59%,印度占57%,菲律宾占55%,越南占42%。毫无疑问,粮食价格的上涨将会对城市贫困人口和农村贫困家庭的生活造成更大影响,他们不得不拿出更多的家庭收入用于解决吃饭问题,这样他们在教育和医疗等方面的开支必然会大大减少。

 

二、《展望》分析了造成石油和食品价格上涨的原因

1、导致石油价格攀升的因素

第一,石油供应不足导致价格上涨。国际能源机构指出,为满足经济发展需求,2008年石油产量需每天增加170万桶。但由于OPEC成员内部政策制约以及非OPEC成员石油产量已经达到顶峰并且开始衰减等因素共同作用,造成了当前石油供应紧张。

第二,替代能源发展缓慢。有关替代能源如油砂、生物燃料和天然气等的生产,因为其投资巨大而且投入与产出间隔往往要五年以上,发展比较困难。

第三,运输行业对石油需求有增无减。经济快速发展和城市化对运输业的需求快速增加。虽然当前使用混合能源的混合发动机有所应用,但短期内不会改变海、陆、空运输行业以燃油发动机为主的现状,所以不可能缩减对石油产品的需求。

第四,期货投机推波助澜。石油期货中的投机行为在最近的油价上涨问题上也扮演了一个重要角色。

2、造成食品价格上涨的因素

第一,油价上涨与食品价格联动。计量经济学分析证明,石油价格的增长会对食品价格产生重要影响,因此食品价格和石油价格的变动往往是一致的。具体来讲,包括石油在内的能源价格的增长导致了灌溉系统用电成本的提高,拖拉机、收割机、脱粒机等燃料成本的增加以及与农业生产相关的运输成本的增加,都会间接导致食品价格的增长。

第二,粮食供应面临挑战。一方面,近年来大米库存量呈下降趋势,全球大米库存量从2000年的1.5亿吨降至2008年的7千万吨(美国农业部数据);另一方面,新兴发展中国家经济高速发展和快速城市化,促使其对食品质量要求的提高和对粮食需求的大幅度增加。这种状况必然导致粮食供求不平衡,从而引起粮价上涨。

第三,多种因素影响农业生产。一是农业用地供给紧张、淡水缺乏以及劳动力从农业领域向非农领域的转移;二是主要非食品生产(如生物燃料)的增长占用了原来的部分粮食生产资源,削弱了粮食生产能力;三是农业技术和农业基础建设投入不足造成单位产量增长缓慢;四是气候变化方面的因素如干旱、洪灾的增多对粮食产量造成影响。

第四,当前的贸易政策很大程度上歪曲了国际上农产品的价格信号,并降低了对其供应情况的快速、有效的反应。

 

三、亚洲发展中经济体应对通货膨胀措施

《展望》指出,食品和燃料价格上涨给社会造成的潜在压力导致亚洲各发展中经济体采取不同的措施来保证供应、平抑物价。

一是许多亚洲发展中经济体对食品、燃料等给予财政补贴。例如,印度政府312日提请议会批准增加1890亿卢比用于提高食品、化肥补贴和发行债券为石油公司融资。(其中用于粮食支出582.4亿,用于化肥补贴380亿,发行债券为石油公司融资929.7亿)。泰国为减轻消费者负担实施了为期6个月的每公升柴油补贴0.9泰铢的短期政策。印尼政府不得不将其2008年燃料补贴金额增至3倍达到130万亿印尼盾(约141.1亿美元),而其食品价格补贴也将从早先预计的7.2万亿印尼盾攀升到19.8万亿盾(约22亿美元)。

二是调整食品和燃料进出口关税。一些国家临时取消了食品和粮食等的进口关税,并对出口征税或采取其他限制措施,以保证国内供应。如,菲律宾能源部决定从200841日起将天然矿物质和石油产品的进口关税从原有的2%降至1%

三是一部分国家采取了对粮食等相关商品价格进行行政干预的措施。

 

四、对抑制通货膨胀措施的分析及政策建议

亚洲发展中经济体都面临通货膨胀的压力。物价上涨将导致企业和家庭支出成本的增长,进而很快会引发人们对工资上涨的要求。企业最终会将上升的成本转移到其产品的价格中,导致更高的产品价格。因此如不采取有效措施,易形成恶性通货膨胀。

《展望》对目前亚洲发展中经济体采取的应对通货膨胀的措施进行了分析:

第一,增加对食品和燃料等商品的价格补贴,很大程度上

会加重政府的财政负担,无助于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第二,调整有关商品的进出口关税,只会改变局部资源分配状况,无法从整体上改变全球供求关系失衡的现状;

第三,通过行政手段抑制物价,直接干预市场,只是一种短期政策,从长远看,则可能会导致将来更高的价格上涨。

《展望》提出了应对通货膨胀的政策建议:

第一,适度采取紧缩的货币政策和提高汇率,虽然这会带来收入增长的减速,但如果依旧保持宽松的货币政策和抵制提高汇率,只能加重通货膨胀的压力。

第二,努力通过促进农业技术进步、提高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特别是加强水利设施建设)、为农业生产提供贷款等相关服务等措施,增加农业产出。

第三,在预算允许的范围内,逐步采取措施提高贫困人口的收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