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37、滞胀

 qyliaowei 2018-04-03

进入到信用货币制度后,只要不采取类似自由汇兑的固定汇率制这样的变相本位制,经济体不大容易受到货币危机的威胁,钱不够的问题似乎总可以通过印钱解决。然而很快,一种名为滞胀的新问题出现了。

 

滞胀就是指经济增长停滞的情况下发生较为严重的通货膨胀。关于其发生的过程与路径,大概有以下的滞胀模型。由于通货膨胀的形成是微妙的、混沌的,模型发展的具体路径也是模糊的。


假设一个经济体主要进行两种产出,面包和房产。开始时,可以生产1000个价格为1元的面包,以及10套价格为200元的房产。由此,所谓的GDP3000元。为支持这3000元的产值,这个经济的个体平均拥有10元的货币余额(不包括信贷余额)。这个经济体的信贷余额将是带有周期性质的波动非常大的不确定数,但从社会整体层面,信贷余额都是可以相互抵消的债券与债务,并没有净余额。

 

在一轮增长周期下,这个经济体的产出得到了大幅提升,面包数量由原来1000个增加到了1500个,房地产的产出由原来的10套增加到了12套。在这轮增长中,面包的价格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不妨假设仍然为1元,但房地产的价格由200/套增长到了400/套,由此,当前GDP变为6300元。

 

在上述过程中,面包是初级产品,比如食品、服装、日化用品的代表。在增长前,初级产品虽然供给不足,但货币余额的匮乏(也就是贫困)使得其价格无法处于高位。而在增长过程中,初级产品的产量大幅增加,人们对初级产品的需求却是逐步提升的、有限的,这使得其价格没有太大的变化空间。而在初级需求得到基本满足的情况下,人们的需求逐渐转化为更不容易增长的房产上,促使房产价格上升。在房地产价格的上升通道中,有几个原因会导致央行的货币超发:

1)央行错误地将初级产品价格的稳定理解为其货币发行是稳健的。事实上,只有在社会显著发现面包供给不足时,才会发生价格波动。而除非遇到大的灾害,由于对面包的需求也是稳步增长的,引发涨价的机制并不明显。

2)由于增长期通常也是信贷扩张期,资产价格的上涨引起了投机信贷的扩张,推动利率上行,使得央行误认为货币供给存在不足,因而向市场注入过量流动性。

3)当房地产价格上升时,人们为购买房地产而进行的储蓄会增加(比如想攒首付),并可能增加现金持有,导致市场上存在通缩迹象。

 

除此之外,在经济增长的后期,由于增长乏力、信贷危机等等原因,都引起央行注入过量流动性。假设在增长周期过后,个体平均的货币余额达到50元。这时,生产更多的面包已经卖不出去了。富有阶层已经取得了足够的房产,中低阶层却连房产的首付都还没有凑齐。而由于置业成本是全劳动人口所面临的共同成本,这一经济局面将有利于面包价格开始上升,在这一过程中,中低阶层的储蓄增长情况有可能得到部分改善。尽管如此,由于中低阶层人数众多,其储蓄改善情况是相当缓慢的,形成房产购买力需要较长时间的积累。

 

于是进入滞胀期。面包的产量依然为1500个,价格增长为1.5元,按CPI口径,通货膨胀率可以达到150%。而房地产的产出可能依然为12套,价格也不变甚至小幅下降。这样,GDP7050元,只增长了11.9%,与之前的110%的增速陡降10倍之巨,相形之下,通货膨胀却陡升。

 

所谓的滞胀,实际上是一个经济体进行价格体系修复的过程。对于一个封闭经济体来说,重要的是相对价格体系。在增长期,过度上涨的资产价格与涨幅较小的初级产品(本质上是劳动力价格)引起了经济结构的扭曲。在本位币制度下,由于货币的有限性,这种扭曲最终以资产价格暴跌的形式平衡,而当暴跌引起严重的财富效应时(也就是严重影响到了消费与产出时),就是大萧条。在信用货币制度下,由于货币被敞开供应,这种扭曲就会通过劳动力价格的上涨来修复,体现为工资与初级产品价格的上升。与此同时,由于GDP的计算过于依赖于投资与资产价格,使得数据上的增长看起来大幅放缓了。

 

相对价格体系的扭曲是结构性问题。脱离本位制的信用货币制度,虽然能够使用货币政策解决货币存量不足带来的货币危机,却不可能解决经济内部结构的问题。相反的,由于对房地产等部门的授信与救助,央行常常在结构扭曲问题上扮演了妨碍扭曲的自我修复,拖延与恶化结构问题的角色。

 

例如在70年代石油危机中发生的滞胀,实质上也是相对价格体系的扭曲的结果,但这不是主动发展的结果,而是一种被动扭曲。其过程大概如下:由于70年代以色列问题导致的中东战争,阿拉伯的产油国大幅提高了石油价格。这时布雷顿森林体系已经瓦解,美国彻底脱离了金本位,而石油是以美元结算的,石油价格的大幅提升无非导致美联储多为了购买石油而多印一些美元。问题在于,阿拉伯的产油国基本没有自己产业,消费品主要依赖进口,投资也在境外,主要就是美国。若假设只有美国与中东两个经济体系,则购买石油多印的美元回到了美国本土,相当于美国的石油部门通过美联储向美国人民征收了一笔铸币税,并导致了通货膨胀,有经济学家称之为“输入型通胀”,但提这个说法的地方对这个问题的理解基本是错误的。原本,通货膨胀本身并不是问题,因为重要的是相对价格而不是价格总体水平,但通货膨胀对穷人的影响与对富人的影响是不同的,穷人承受了更高的相对税负,却没有得到相应的补偿与救济,由此导致经济结构恶化了,穷人开始减少消费,商品滞销,最终导致了经济萧条。

 

滞胀是一种相对温和经济结构自我调节方式,迄今为止,在信用货币制度下发生的最为惨烈的经济危机是上世纪90年代发生的日本经济衰退。这是大萧条、亚洲经济危机这些货币危机以外,最严重一次经济危机。它深刻的指出,在脱离了本位币以后,货币理论任重而道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