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们为什么不能按“犹太比例”出人才?

 CLib 2012-06-24
□ 张平特拉维夫博客 ‖ 2012-06-24

在我所有关于犹太传统智慧的探索背后,都有一个深深困扰我的问题:为什么我们不能按“犹太比例”出人才?

先说说“犹太比例”。很多人都知道犹太人在人类文明发展中的出色成就。在学术上,这种成就被称为“超额代表”,也就是犹太人在杰出贡献人士中的比例远远大于犹太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例。通常被用来说明“超额代表”的是犹太人诺贝尔奖金的获奖比例:根据2001年诺贝尔奖金颁奖一百周年时的统计,在不到700 名获奖者中,保守估计犹太人为128名,占18%。考虑到犹太人口只占全球人口的0.04%,犹太人的“超额代表”是显而易见的。实际上,这个“超额代表”的单子可以没完没了地开下去,比如,犹太人口只占美国人口的2%左右,但《福布斯》杂志开列的90年代美国最富有的四百位富豪中,犹太人占了四分之一;前40位富豪中18位是犹太人,占45%。全美数百万美元级以上的富豪中,三分之一是犹太人。如此等等。

也许有人会说“天才出于勤奋”,不过犹太人恰好也是世界上休假休得最多的民族之一。今天普世接受的周末休息制度便是犹太人的创举,除了《希伯来圣经》,没有哪个宗教的神明是在创世的时候把周末休息日也一块创造出来的。除了周末,犹太人还享有各种宗教的和世俗的节日,虽然各教派有所差异,但犹太人每年的宗教节日大约总在36天到46天左右,现代以色列的世俗节日(独立日、大屠杀纪念日等等)大约有6天,总数在一个半月左右,难怪有人说犹太人似乎总是在过节。

即使是在地球村形成之前,人类过节的习惯也大多相似,无非是放假、欢庆、饮食,有宗教气氛的加一点宗教活动。犹太人的节日大体也不例外,只是多一样东西 ----书!每个犹太节日,包括周末的安息日,都有一本专门的书。犹太人过节,欢庆饮食之余,都会坐下来安安静静读一本书。换句话说,犹太人的节日多也可以解释为学习日多。无论你从事何种职业,无论你多大年龄,每周都有一天学一点有关宇宙万物的奥秘;每年都有那么几十天做一点关于生命智慧的思考。

再过两天便是犹太人最大的节日之一----逾越节。逾越节前夕的晚餐有点像中国人的年夜饭,不仅饮食丰富,而且合家欢聚,遍请亲戚朋友。跟我们不同的是,人家吃饱喝足了,不是摊开桌子搓麻将看春晚,而是全家围桌而坐----念书。这本书叫做《逾越节传奇》,从主题说,是在解说逾越节的来历,不过总体内涵远远超出这个主题,它实际上是犹太人几千年传统教育的精华集锦。我们不妨来看一小段:

拉比以利亚撒?本?亚撒利雅说:我一如古稀之人,却从不明白为何出埃及之事要在夜间提及,直到本?佐玛解说经文“要叫你一生所有的日子都记念你从埃及地出来的日子”为:“一生的日子”便是说白天,“所有的”便是包括了夜晚。不过,众贤哲说:“一生的日子”说的是今世,“所有的”便是包括了救世主来后的来世。

我们可以看到,即使是在感激纪念上帝将犹太人从埃及拯救出来的时刻,犹太典籍也不忘了教授犹太文明的最基本精神----争辩精神。呈现给读者并不是一个教条式的教导,而是各种观点的开列与交锋;读经的过程与其说是在受教导,不如说是在接受智慧的启迪。

这样一本流传千年的宗教典籍,在世俗化的今天还有多少人在念呢?2007年以色列《最新消息报》做的一项调查表明,59%的犹太人在过节时诵读整部《逾越节传奇》,26%读饭前的一半,另有9%读一部分,总阅读率高达94%。我时常想,如果94%的中国人每年都有几十天的时间读一点思辨的东西,我们这个民族的思维水平大概会不一样吧。以色列诺奖获得者的比例是百万分之1.43,即使按照“以色列比例”的十分之一出人才,中国也会有190位左右的诺奖获得者,足以与德法这些现代文明大国相抗衡。

逾越节不过是犹太人众多节日中的一个,《逾越节传奇》不过是这个“书本民族”浩如烟海的典籍中的一本,正如我这篇小文不过是我们所提出的这个大问题上抛砖引玉的一小步。我的梦想是我们能够积跬步以成千里,最终破解这个谜题,到那时也许我们就可以提出下一个问题:“我们怎样才能按犹太比例出人才?”

(注:文中所述逾越节已过,逾越节通常在阳历的四月,希伯来文的动词的意思是“越过”,就是上帝在领以色列人出埃及前,给埃及人第十个灾难时,灭命的使者在击杀头生的孩子和牲畜时“越过”了门框、门楣上涂了羊血的希伯来人的家庭。因此,每年在逾越节的时候,在每家犹太人都要重述这段的历史,在过节的时候有许多规矩,除了吃无酵的食物之外,另外也要吃一些其它具有特别象征的食物,以纪念先祖由埃及为奴之家被救赎出来。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