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幸福的六个法门 自人类诞生以来,一直都在为追求幸福而努力着,关于如何才能获得人生的幸福,从古及今无数的智者都提出了独到的见解,虽说法无定法,但是幸福就在人的内心的说法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同,其实虽说从内心寻求幸福已成为一条势在必行的途径,但是只有内外兼顾的追求才是不失偏颇的。我认为老子在《道德经》第十章中为我们指出的追求人生幸福的六个法门确是人类追求幸福的圣经宝典,他是这样说的: “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致柔,能婴儿乎?涤除玄览,能无疵乎?爱民治国,能无为乎?天门开阖,能为雌乎?明白四达,能无知乎?生之畜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这段话的意思就是说:身心灵合一,能不离开吗?聚合精气以致柔顺,能像婴儿那样吗?洗除杂念静心内观,能没有瑕疵吗?爱护百姓治理国家,能自然无为吗?天门动静开合,能保持致虚安静吗?明白事理通晓四方,能不用心机吗?生万物养万物,生长万物而不据为己有,兴作万物而不自恃己能,长养万物而不视己为主宰。这就叫玄德。 老子的这段话不但为指导人生获得真正的幸福提供了法门,还为人类修养玄德指明了方向。人类对幸福的追求不外乎向内和向外两个方向,向外主要是从追寻对物质和空间的拓展上来满足欲望,向内主要是从对精神和智慧的发掘上获得对幸福的感悟。其实人类只有在这两个方面都进行恰如其分的发展,才能修成大德,从而创造真正的幸福。 现在我们来分析一下老子所教的六个法门。 一、“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这是在指导我们:只有保持身心灵合一才能真正获得幸福的法门。 在幸福人生的追求中,健康的身体、健全的心智和安宁的灵魂这三者和谐圆满的发展是我们生活的主要目的。在这三者当中,没有孰优孰劣之分,它们是一损俱损,一荣俱荣,彼此息息相关,它们中的每一方都应该得到充分的满足。如果我们一味地去追求灵魂的安宁而忽视身体的健康和心智的发展,那无异于岌岌可危的空中楼阁;如果我们仅仅关注心智的发展而忽视身体或灵魂的滋养也是极为错误的;而最为危险的一点,如果我们只停留在肉体感官的享乐而忽视心智和灵魂的健全发展,这将会产生更坏的结果。因此,真正美好富足的生活意味着人的身体、心智、灵魂三者能够得到和谐的发展。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获得真正的幸福和满足。 要运用好老子教给我们的这个法门,关键要把握三点:一是为保障身体康健提供良好的物质条件;二是为充实心灵浇灌完美的文化乳汁;三是为灵魂的安逸创造爱的花园。只有在这三方面都得到充盈和满足,才能让身、心、灵得到真正的满足合一,从而获得人生的真正快乐和幸福。 有一句话说:“要让灵魂跟上身体的步伐。”这也正是要达到老子所说的“载营魄抱一而无离”可以说“载营魄抱一而无离”是指导我们走向幸福人生的最重要法门。 二、“专气致柔,能婴儿乎?”这是指导我们自然柔和,精气专一的法门,是获得健康体魄的基础保障。 我们可以观察婴儿的生息,婴儿在睡眠时总是呼吸得深、细、匀、缓,使身体真气充盈。婴儿一旦醒来,不是哭闹,就是呀呀学语,总是咿咿呀呀地叫个不停,但是不管婴儿如何哭喊,永不会见到他们的噪子沙哑,这都是因为婴儿自然柔和,精气专一的结果,从这里我们就可以学到像婴儿一样地专气致柔正是保障健康的一个良好法门。 三、“涤除玄览,能无疵乎?”这是指导我们涤除杂念,专心致志,保证心灵纯洁的法门。 在接触纷纭世界的人生实践中,我们天天都会遇到各种形形色色、乱七八糟的事物,有的对人生有利,有的对人生有害,我们一定要涤除一切有害的因素,只保留对身心健康有利的部分来净化我们的人生。这就要求我们要扫除心中的一切私心杂念,达到心灵纯洁、清静如一的境界。“涤除玄览”就是让我们在纯洁中悟道,体悟世界的本质和规律。“能无疵乎?”是说我们在体悟了世界的本质和规律后,就能消除一切不合乎道的观念和行为。 四、“爱民治国,能无为乎?”这是指导我们正确地处理一切世间事务的法门。不论是治身治国、还是处事为民都要抛开自我之智,依道而行,才能取得无所不为的成果。 有不少的执政者为了谋取政治资本,不惜劳民伤财去搞自己的“形象工程”,这是一种“妄为”的行为,真正的“无为而治”要从以考虑民生的实际出发,只做对民有利的事情,要真正地去不为“政绩”,专为“民生”。 这里的“无为”还有一种含义就是要抛弃个人崇拜、以博采众长的方法去做好各项事业,完成爱民治国的宏基伟业。真正是天生睿知的人,决不只用自己的知能来处理天下大事,必须集思广益,博采众议,然后有所取裁,才能领导多方,完成大业。许多先哲们之所以能够涉世而成不朽的功业,正是因为他们能善于运用众智而成其大智。就像历史上被人喜爱的第一个平民皇帝汉高祖刘邦那样,从表面看来,他是漫不在乎,大而化之的人物。当他统一天下,登上皇帝的宝座以后,曾坦白地说:“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所以为吾擒也。”这正是老子的“爱民治国,能无知乎”的一个很好的写照。 五、“天门开阖,能为雌乎?”这是指导人们虚位以受,包容天下的法门。 从气功的角度上讲,当功夫修炼到一定境界,就会打开天门与外界进行能量交换,这时就要恪守柔道,虚位以受。而开与阖,是指个人修炼既可出世,又可入世。出世是为了更好的修炼,只有出世修炼成大道,才能更好地入世,否则,凭什么济世安民?“为雌”是指安身立命要循规律、守法治。只有恪守正道,才能永立于不败之地。 大海以处低位而容纳了百川,人生以虚怀若谷而赢得天下,这就是“天门开阖,能为雌乎?”给我们的最好启示。 六、“明白四达,能无知乎?”这是在告诉我们要永远顺道而行的法门。 当人生修炼到一定程度,就会彻悟大道,窥破天机,这时依然要不自我炫耀,一切按客观规律办事。顺道而行就是不管到了什么境界都要去说该说的话,去做该做的事,决不做有违于客观规律的事情。 总括老子教给我们的六个法门,就是让我们获得以下的境界: 一是精神与形体合一不离,则身能长存。 二是呼吸如婴儿一样的和气柔和,则气能不耗。 三是息心静虑,返观内照,则心能无瑕。 四是爱民治国,无知无为,则民能淳朴。 五是虚位以受,守雌包容,则聚能不失。 六是事理通达,大智若愚,则能无为,无为则能无不为。这就是我们修炼的“玄德”。 最后老子又进一步地说明了什么是玄德。他说“生之畜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这也就是指顺其自然地生养万物是修道育德的方法和过程。“生而不有”,是无私;“为而不恃”,是无争;“长而不宰”,是无为。无私,无争,无为,正是大道之性,这种合乎道的思想、行为就是玄德。玄德表明自我之德与道合一,是德的最高境界,具备了玄德,也就具备了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达到了这种致高致远的境界,就必然获得人生的真正幸福。 《道德经》真不愧为一部智慧宝库,无论是歌颂水的“七善”,还是这里所叙的“六个法门”,无不都是指导人生幸福的圣经宝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