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南海的历史定义

 居茨山人 2012-06-24

历史定义

    南海(South China Sea)是中国以南的边缘海。南海是中国古代人的一个地理海域概念,不同历史年代南海这个地理海域概念和范围是不同的,远在古代,中国古代人就知道了西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地中海等海域。但是,在中国古代对各海区的名称使用混乱。在先秦时代,中国古代人的地理知识有限,但是,已经认识到中国是天下的一部分,天下虽大,不如海洋大,海洋环抱着陆地。那时的中国古代人已有了“南海”概念,即指中国南方海洋及附近洋面。随着航海活动增加,对中国周围的海洋有了进一步认识。“南海”这一地理概念覆盖的地理范围更为广阔,除了指中国南方海洋外,也指东南亚和印度洋东部海域。

    1973年12月出土于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中古地图,被历史学家谭其骧命名为《西汉初期长沙国深平防区地形图》,又称《长沙国南部地形图》,简称《地形图》,这地图画在长宽各96厘米的正方形绢上,根据与该图同时出土的一件木牍上 “十二年二月乙已朔戊辰”的字样,可知该墓的下葬年代为汉文帝十二年(公元前168年),所以成图时间当在2100年之前。《地形图》是现存最早标绘南海的地图。《地形图》的方位是上南下北,从全图看,主要区域绘制精确细致,其他部分则精度下降。从主区向上往南直到南海,这是西汉诸侯南越(南粤)王的辖区。这部分图的比例尺变小,绘图精度显著下降,图上画有河流,海岸线象征性地画为半月形曲线。不管怎样,2100多年前中国的地图上就已经出现了南海[1][2]。到了唐代,中国古代航海家在“南海”这一地理概念外,又增加一个新的地理概念:“西南海”,它泛指今日印、巴大陆南部海域,还包括了今日阿拉伯海。应该指出的是“南海”、“西南海”均是以中国本土为基准,以中国本土为观察中心点,其地理坐标中心是中国,它们都是中国古代航海家——舟师命名的。

    汉代、南北朝时称为涨海、沸海。唐代以后逐渐改称南海。南海是亚洲三大边缘海之一。北接中国广东、广西,东面和南面分别隔菲律宾群岛和大巽他群岛与太平洋、印度洋为邻,西临中南半岛和马来半岛,面积为3,500,000平方公里的深海盆。四周较浅,中间深陷;平均深度1,212公尺,最深处达5,559公尺。西部有北部湾和泰国湾两个大型海湾。汇入南海的主要河流有珠江、韩江以及中南半岛上的红河、湄公河和湄南河等。中国在南海中的重要岛屿有海南岛和东沙、西沙、中沙、南沙四大群岛以及黄岩岛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