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课堂语言十忌

 林如老师图书馆 2012-06-24
课堂语言十忌

1、“忌唠叨,累赘的语言”: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以最简洁的语言传递最大限度的信息。因此,教师的课堂语言表达,必须准确、简洁、鲜明、生动,做到语言流畅清晰,有条不紊。但有些教师,他们生怕学生听不懂,讲课时习惯于唠唠叨叨。为了强调某个问题,适当重复是允许的,但是常言道:“话说三遍,淡如水。”老是那么几句话,学生就会产生厌烦情绪。
2、“忌讽刺、挖苦、嘲弄的语言”:在教学过程中,个别学生有时违犯课堂纪律,甚至闹恶作剧,干扰和破坏课堂正常教学秩序。对这样的学生进行严格的批评和耐心的教育都是非常必要的。然而,有的教师对学生进行冷嘲热讽,甚至狠狠地挖苦,当众讽刺学生,有的教师甚至嘲弄学生。如:“你肚子里墨水不多坏水不少!”、“真笨得出奇!怎么一点都不开窍”等等。这不仅造成教学秩序失控,而且严重刺伤了学生的自尊心,破坏了师生关系。
3、“忌揭短、定论的语言”:学生学习成绩提高,往往是波浪式发展的,出现某些反复是正常的。当学生学习成绩有提高时,教师应及时给予鼓励;当学生学习成绩下降时,教师就应该给予正确的引导和帮助。学生成绩只能提高,不能下降的思想,是完全不现实的。决不能对学生揭、算陈年旧帐。有的教师还常以停滞的观点给学生下结论。如:“你这个完蛋了,升学没希望了!”、“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你连钟也不撞了!”等等。学生就会破罐子破摔,以致丧失前进的信心。
4、“忌离题、闲谈的语言”:课堂语言力求做到精炼、简洁、紧扣课题。但有些教师常常心血来潮,脱离教学内容,东拉西扯,漫无边际地大谈“山海经”。学生常常听得津津有味,颇受“欢迎”,实际上影响和干扰了教学计划的完成,降低了教学质量。在课堂教学中,结合教材内容,拓宽思路,适当地穿插一些有关的故事、寓言和新颖、风趣、幽默的话语,对于活跃课堂气氛,调节学生的紧张情绪,增加语言的活动性,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也是有效的。但这是有限度的,严格掌握分寸,语到则止,恰到好处。
5、“忌诋毁、中伤、排他的语言”:有的教师为提高自己的威信,讲课时,常常无原则地议论其他的教师,不负责任地随意给其他教师下断语,甚至对同学科的教师进行诋毁性的评论;有的教师缺乏理智地把工作、生活中产生的消极思想情绪带进课堂,借题发挥,公开在学生面前发牢骚,泄私愤;更常见是的,有的教师为了强调本学科的重要性,不恰当地说些轻视和排斥其他学科的话。这样做的结果,不仅不能提高教师本身的威信,反而会降低自己威信,破坏教师在学生中的美好形象。同时,还会影响学科之间的协调配合,离间和破坏教师之间,师生之间的正常关系,干扰正常的教学秩序,影响教学效果。
6、“忌哄骗、威胁的语言”:有的教师不能正确地运用启发鼓励的语言形式,而是错误地运用诱惑性、哄骗性语言去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的教师甚至运用威胁语言恐吓学生,以求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听课主动性和积极性。这种课堂语言不仅不能持久地、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而且还会损害教师形象,降低课堂教学威信,造成学生心理的变态发展。
7、“忌过誉、粉饰、护短的语言”:课堂教学中,有经验的教师对待学生是该表扬则表扬,该批评则批评。表扬时要掌握好语言分寸,力求恰到好处,倘若言过其实,赞誉失当,达不到表扬的目的。同样,批评过大,也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压抑学生的自信心和进取心。在教学实践中,有的教师对成绩差的学生,批评毫不留情,不仅严厉,甚至挖苦、讽刺、嘲弄学生。对成绩好的学生,常因为偏爱而对他们偶然的退步和错误,不能及时给予批评帮助,即使批评,也是轻描淡写,一语带过。有的教师生怕降低某学生的威信,甚至对其错误护短。
8、“忌轻蔑、鄙视、侮辱的语言”:课堂教学中,对学习成绩差的学生要因材施教。对思维迟钝、接受能力差的学生,更应给予格外的关心、爱护和帮助。但有的教师对他们采取轻蔑、鄙视的错误态度,甚至在课堂上说些侮辱学生人格的话。如:“你不是块读书的料。”、“生的笨头笨脑还想考大学,瞎想!”。你伤害的是一个同学,但却把坏印象留给了全班同学。
9、“忌吹嘘、夸大、不合实际的语言”: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是学生学习、效仿的楷模。教师必须重视课堂语言的规范化,注意语言,清除污染,力求教学语言健康和纯洁。有个别教师为树立自己的威信,赢得学生的敬重和信服,有意无意地在讲台上吹嘘和炫耀自己,语言中也不乏贬低他人抬高自己的言词,甚至讲些言过其实的空话、大话和假话。教师的美好形象是赢得学生敬重、信赖和爱戴的心理基础,在教学活动中,每个教师必须注意自我形象的塑造。那种企图依靠自我吹嘘,说大话、空话、假话的做法,其结果必然会失去学生的尊重、依赖和爱戴。
10、“忌污秽、肮脏的语言”: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自始至终都是学生注意的中心,教师的每一句话都会不同程度地扣动着学生的心灵。教师用美的语言表达美的心灵,只有诚挚、真实的话语才能拨动学生情感的心弦。凡是优秀的教师无不在课堂语言上下功夫,努力净化语言,力求课堂语言、健康。个别教师不注意自己的语言污染,不自觉地把社会上一些肮脏、污秽、低下的语言带进课堂。这样不仅有损教师的形象,而且也会污染学生的语言,对学生身心健康成长产生不良影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