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屋建瓴与宇下查漏

 太阳下的森林 2012-06-25

 高屋建瓴,原意是把瓶子里的水从高屋顶上向下倾倒,比喻居高临下,不可阻遏。现在,常用来形容领导干部认识事物全面透彻,提出见解高明睿智,所作决策英明果断。

  古人说,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意思是,想知道房屋是否漏雨,人要在屋檐下,想了解政绩有何缺失,要深入民间征求意见。

  领导干部虽然站得高、看得远,但不可能全知全能,更不可能先知先觉。所以说,领导干部看问题、定政策、作决策要想做到高屋建瓴,必先要宇下查漏,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深入群众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

  领导干部定政策、作决策,不能靠拍脑袋、想当然,任何策略都不是从脑袋里凭空冒出来的。调查研究是正确决策的前提,只有依据充分,决断才能容易;只有依据准确,决策才能科学。不进行调查研究,就不可能发现问题或提出问题,更谈不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只有搞好调查研究,才能了解和掌握客观实际,才能结合实际准确地反馈相关信息,并及时调整有关偏差,迅速制定相应策略,以适应层出不穷的新情况。否则,闭门造车,主观臆断,就不可能制定出正确的政策和措施。

  一日万机,一人听断,虽复忧劳,安能尽善,先哲如此告诫。领导干部决策要做到高屋建瓴,就要勤于宇下查漏。而要提高宇下查漏的科学性、针对性和有效性,就应努力做到以下三点:

  经常深入基层群众。尽力从文山会海和迎来送往中摆脱出来,深入厂矿车间和田间地头,放下架子、扑下身子,同群众一起交谈和讨论问题,认真倾听群众的呼声,体察群众的情绪,总结群众的经验,掌握第一手资料。对存在的问题,不仅要了解问题的现状,还要了解问题的历史,弄清来龙去脉和原因,找准问题的症结,从根本上解决群众的困难。领导干部到基层调研,不仅要身入,更重要的是心入,防止浮光掠影,走马观花。

  注意调研的全面性。调查范围要尽可能地宽一些。既要调查机关,又要调查基层;既要调查干部,又要调查群众;既要解剖典型,又要了解全局;既要到工作局面好和先进的地方去总结经验,又要到困难较多、情况复杂、矛盾集中的地方去研究问题。条件艰苦和问题较多的地方,应成为调研重点,要花更多时间去了解和研究,防止以偏概全,作出既顺应发展形势又符合实际情况的正确决策。

  善于倾听各方意见。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立场出发,对同样的问题会有不同的见解,多方听取意见,多方汲取智慧,权衡比较,可以最大程度地激发人的思维,达到集思广益的效果。不为偏听常俯耳,倾听的姿态很重要。领导干部与群众交谈,要眼睛向下,以甘当小学生的谦虚态度,真诚地与群众沟通和交流,从内心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做到谋划发展思路向群众问计,查找发展中的问题倾听群众意见,改进发展措施向群众请教,从而凝聚群众的智慧和力量,推进各项事业蓬勃发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热点新闻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