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人计时的时、更、鼓、点

 乐乐耘耘 2012-06-25

古人到底是怎样计时的时、更、鼓、点

时:
1.干支计时法

     干支纪时制是中国传统历法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以“60”这个纯粹的数为周期循环纪时,这个制度既不受天文学水平提高、历法改进的影响,又不因朝代更迭而中断,不因国家分裂而混乱。中国历史很长,不同时期不同王朝的历法(包括皇朝年号纪年法)变化纷纭,但干支循环却始终不断,各地一致。据考证,2700年以来,大约100万个日子,干支纪日无一天中断。所以说,干支纪时制度像一根线把各种历法贯穿在一起,对我国历史资料的完整性和连续性起了重要的作用。

   子时(夜11、12点):据说老鼠是深夜里最活跃的动物,所以子时属鼠。        丑时(后半夜1、2点):据说牛是最早耕地的家畜,所以丑时属牛。
   寅时(后半夜3、4点):寅字解析为害怕的意思,古人最怕的动物是老虎,所以寅时属虎。
   卯时(早晨5、6点):据说此时为“大阴”(即月亮)的时间,传说月球中有玉兔,所以卯时就属兔。
   辰时(早晨7、8点):传说此时是群龙行雨的时候,所以辰时属龙。
   巳时(上午9、10点):据说蛇最爱在此时利用青草作掩护,所以巳时属蛇。      午时(上午11、12点):午时阳气到顶,阴气始生,正是骏马驰骋的时候,所以午时属马。
   未时(下午1、2点):传说羊在未时吃过的草,草根再生力很强,所以未时属羊。    申时(下午3、4点):天快晚了,猴要呻叫,所以申时属猴。
   酉时(下午5、6点):此时正当日没月出之际,古有“太阳金鸡”的传说,所以酉时属鸡。
   戌时(晚7、8点):夜的开始,犬守夜,所以戌时属犬。
   亥时(晚9、10点):据说晚上9、10点钟天地最混沌,而猪爱睡觉,混沌不清,所以亥时就属猪。  

    这种十二生肖的称谓,由来已久,约定俗成,并没有什么严格的科学根据。

  天干地支次序表  1.甲子  2.乙丑  3.丙寅  4.丁卯  5.戊辰   6.己巳  7.庚午  8.辛未  9.壬申 10.癸酉 11.甲戌 12.乙亥 13.丙子 14.丁丑 15.戊寅 16.己卯 17.庚辰 18.辛巳 19.壬午 20.癸未 21.甲申 22.乙酉 23.丙戌 24.丁亥 25.戊子 26.己丑 27.庚寅 28.辛卯 29.壬辰 30.癸巳 31.甲午 32.乙未 33.丙申 34.丁酉 35.戊戌 36.己亥 37.庚子 38.辛丑 39.壬寅 40.癸卯  41.甲辰 42.乙巳 43.丙午 44.丁未 45.戊申 46.己酉 47.庚戌 48.辛亥 49.壬子 50.癸丑  51.甲寅 52.乙卯 53.丙辰 54.丁巳 55.戊午 56.己未 57.庚申 58.辛酉 59.壬戌 60.癸亥

2.十二时段计时法
    这种方法是把一昼夜分为十二个时段,每个时段等于现在的两个小时。各时段的名称是: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晡时、日入、黄昏、人定。“夜半”相当于“子时”,就是23点至1点;“鸡鸣”就是1点至3点;“平旦”就是3点至5点;“日出”就是5点至7点……依次类推。

更:
3.更点计时法
    这种计时法出现较晚,它是专用计夜间时间的。“更”与“点”是两种计时单位。
先说“更”。古人把一夜分为五个时辰,夜里的每个时辰被称为“更”。一夜即为“五更”,每“更”为现今的两个小时。

    古代有报更又叫打更的计时法,把夜间分为五更:相当于现代的19时到21时为一更,21时到23时为二更,23时到1时为三更,1时到3时为四更,3时到5时为五更。

鼓:
    古人报更使用击鼓的方式,所以鼓就是更的代名词。

点:古代使用銅壶滴漏计时,以下漏击点为名。一更分为五点,所以一点合现在24分钟。

    午时应该在中午的十一点到一点之间,午时三刻应该是在十一点44分左右。 午时三刻将近正午十二点,太阳正当空,是地面上阴影最短的时候。此时,正是大气、地表、云层等接收了太阳辐射,从而使周围环境温度大幅上升的时候。这在当时人看来是一天当中“阳气”最盛的时候。中国古代一直认为杀人是“阴事”,无论被杀的人是否罪有应得,他的鬼魂总是会来纠缠作出判决的法官、监斩的官员、行刑的刽子手等等和他被处死有关连的人员。所以在阳气最盛的时候行刑,可以压抑鬼魂不敢出现。这应该是习惯上“午时三刻”行刑的最主要原因,所以在旧小说和戏文中才多出现“午时三刻”问斩的画面和场景。“午时三刻”问斩犯人还有另一层意思。在“午时三刻”,人的精力最为萧索,往往呈现昏昏欲睡的状态,处于“伏枕”的边缘,所以此刻处决犯人,犯人在被砍头的瞬间,也许痛苦会减少很多。如此看来,选择这样的时间来处决犯人,也有一些体谅犯人的考虑,体现了古代严酷法治下尚存的一丝人道主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