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徐斌系列文章之一《解读幸运》

 昵称6993165 2012-06-25

徐斌系列文章之一《解读幸运》

 

有一次上课,从一年级到五年级的孩子都有。师范里的老师充满歉意地说:“徐老师,你就凑合着上吧。”我上了一节自编的数学活动课《鸡兔同笼》。为了让每个思维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所收获,我采用了分层要求:一、二年级学生就画图来解决,四、五年级学生就用假设的思路来思考。在40分钟的时间里,所有的学生都运用自己的方法解决了这个所谓的古典难题,学生的情感体验也非常积极。那些淳朴的山里孩子啊,下课后,有两个孩子还拉着我到他们家去做客,他们家住在窑洞里……

  全国各地的“跑”,对于身体来说,的确累。我的日历上,已经很少有节假日休息天了。很多个夜晚, 我都是在火车上度过的。然而,收获,也在其中。每一 次的公开教学,个案在分析中明晰,思想在交流中发 展,理念在争锋中升华,或成功,或失败,它们都是我 阅历上的一笔不可多得的财富。我的教学艺术的曰臻完善,离不开这绽放着的一朵朵具体的花。

  确定位置:描画我的人生坐标

  古希腊人看到重物落地,认为那是物体内部有一种“寻找自己位置的愿望”。

  二年级的一节数学活动课《确定位置》,作为公开课,我曾执教过多次。一位网友听了这堂课后感慨地说:“生活中,工作中,我们都需要给自己确定位置。我想,徐老师的人生坐标是否可以这样描述:对数学一如既往的热爱,是坐标的横轴;对课堂孜孜不倦的追求与超越,是坐标的纵轴。徐老师在自己找准的位置上,在横轴纵轴的交汇里,铸造了一个个辉煌的亮点!

  我想,亮点或许谈不上,但,我的确愿意做一个思考的行者,在实践的土壤里,在审视自己的过程中,不断学习反思,:不断完善自我、超越自我。

  从《九章算术》到《尝试教学法》,从《儿童心理学》到《给教师的建议》,在工作最初的4年里,我阅读了50多部理论书籍和2000多本教育期刊。与布鲁姆、苏霍姆林斯基、陶行知的“亲密接触”,使我开阔了视野,提升了理念,撰写了100多万字的笔记。

  我一直在想——怎样的数学课是好课?在不断 的追问中,我的好课观也在变更着:

  第一阶段:精雕细琢完美无缺

  我曾经对“教学目标明确”“教学程序严谨”“提 问精细恰当”“采用多种媒体”“板书精当美观”“过渡 语言周密设计”“时间控制恰到好处”等等孜孜以求。 我以为一堂好的数学课应该密不透风,滴水不漏,应 该天衣无缝,无可挑剔,应该精雕细琢,完美无缺。

  这段时间,我追寻得好辛苦。有时为了上好一堂数 学研究课,我常常把课堂教学中要说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字都写下来,有时还对着镜子排练教案,甚至掐着秒 表计算时间,哪一个环节用几分钟,那几句话用多少秒 钟,有时甚至幻想,当我讲完课堂结束语的最后一个字时,下课铃声正好响起。我总是精心设计教学过程的每 一个细节,牵着学生按照课前制定的程序进行教学。

  现在来看,这种把学生的认知起点假想为零,这种所谓的结构严谨、由易到难,只是我们老师从成人视野来预设数学学习过程,把学生当作被动的接受者;这种小步子乒乓式答问,看上去进程流畅,学生答错率很低,但这恰恰掩盖了学习的本来面目。我逐渐认识到,课堂不是舞台,学生不是道具,教案不是剧本,教学不是表演。

  第二阶段:多层并进快乐交流

  我开始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反思自己理想中的数 学课堂标准。我渐渐觉得,教师应该把抽象的数学教得富 有趣味,应该在课堂上有全面的目标追求。我把一堂数学 课从教学目标的角度分为三个层次:有知识技能方面的 序列发展要求,有思维能力方面的序列发展要求,还有情 感态度方面的发展要求。同时在教学形式方面,我觉得应 该让所有的学生活动起来,快乐起来,尽可能多地让学生 在游戏和比赛中学习数学,在小组合作交流中学习数学。

  这个阶段,我追求的理想课堂是“教学目标具体而有层次”“教学手段多样化现代化”“教学形式以小组学习为主”“教学过程以游戏比赛为主”。

  我的数学课堂教学中出现了一些个性鲜明的特征:由于大量采用了小组学习,制作了形象逼真的投影片和生动活泼的多媒体课件,采用了大量的故事、比赛、游戏,学生在我的数学课堂上往往情绪十分高涨。乍看上去,在课堂上学生表现非常积极,甚至有些亢奋,场面气氛也十分热闹,动静结合**迭起,但细细回味后就会发现,这种活动和游戏大多只是表面上的“繁荣”,只是少数学生在进行游戏,多数学生是“旁观者”;只是看得起劲,没有真正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只是外在形式上的活跃,数学思维的含量并不高。

  第三阶段:真实有效互动生成

  进一步反思自己的数学课堂,我认识到:数学的课堂是学生发展的天地,数学学习的过程是学生享受教师服务的过程。我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力求“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服务”,追求真实有效和互动生成。

  真实的课堂摈弃演练和造假。真实的课堂不能 无视学生的学习基础,才巴学生当作白纸和容器,随意 刻画和灌输;真实的课堂不能死抱着教案,一问一答,牵着学生鼻子走,不敢越雷池半步;真实的课堂 更不能课前操练,课中表演,少数参与,多数旁观。

  有效的课堂追求简单和实用。应该让学生用简单的方法解决数学问题,就是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而不是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让学生在实际应用中学习数学,让学生知道数学知识的来龙去脉而不只是“烧中段”;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学习鲜活的数学,而不是人为编造、纸上谈兵,不是只动口不动手、只计算不应用,不是学习陈腐僵化的数学。

  互动的课堂讲求对话和共享。好的数学老师应该善于营造一种生动的数学情境,一种平等的对话情境。课堂教学就是在这样的情境中所进行的“对话”,教师和学生不仅仅通过语言进行讨论或交流,而更主要的是进行平等的心灵沟通。在对话的过程中,教师凭借丰富的专业知识和社会阅历感染和影响着学生,同时,学生的见解和来自学生的生活经验直接或间接地作为个人独特的精神展示在教师面前。这种状态下的课堂教学过程,对师生双方来说,都是一种“共享”。

  生成的课堂需要耐心和智慧。课堂教学的价值就在于每一节课都是不可预设、不可复制的生命历程。追求生命的意义应成为数学教学的起点和归宿。尽管如此,我仍觉得,教学设计依然是十分重要的。曾有人错误地认为,既然课堂是生成的,课程改革后应该简化备课,甚至不要备课。殊不知,没有备课时的全面考虑与周密设计,哪有课堂上的有效引导与动态生成,没有上课前的胸有成竹,哪有课堂中的游刃有余。在生成的课堂上需要教师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需求,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需要老师展示学生真实的学习过程,特别是善待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和不足,运用老师的智慧耐心引导学生,使之在获取知识、形成能力的同时获得健康的人格。

人生的坐标,自己描画。天书无垠,行者无疆。一切幸运,都在我们自己的把握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