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远离肛肠疾病

 皓月冷星 2012-06-26

    肛肠疾病是人类特有的常见病、多发病。据有关普查资料表明,痔疮等肛门直肠疾病的发病率为59.1%,痔疮占所有肛肠病中的87.2%,而其中又以内痔最为常见,占所有肛肠病的52.19%。女性的发病率为67%,男性的发病率为53.9%,以女性的发病率为高;任何年龄都可发病,而 20-40岁的人较为多见,并可随着年龄的增加而逐渐加重,故有“十人九痔”之说。 从广义说:发生在肛门、大肠上的各秆疾病都叫肛肠病,常见病100多种。 从狭义说:发生在肛门与直肠上的各种疾病,常见的有30多种,如:内痔、外痔、混合痔、肛裂,肛瘘、肛周脓肿,肛门皮肤病、肛窦炎、直肠炎,肛管癌、直肠癌等。
  肛肠疾病常见的症状有:肛门和腹部疼痛,便血,便秘,肛门部有肿物脱出,肛门部流粘液或血水,肛门部肿块突起,肛门直肠异物感,肛门瘙痒、腹泻,粘液血便,排便困难,大便外形改变,恶寒发热,贫血等。
预防肛肠疾病,主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饮食调理。
    俗话说“病从口入”。饮食不当也可引起肛肠疾病。肛肠疾病病人大多有切身体会,即在过饮烈酒或过食辛辣之品后肛门病常常发作。
    在食物的品种中如单纯挑食精细粮食和高蛋白的食品,易引起大便干结而量少,使粪便在肠中滞留时间长,对人体健康很为不利,也可引起肛肠疾病。
    所以在平时的饮食中要多吃富含纤维素多的蔬菜,多喝水,不要偏食。有条件者可多吃水果,如柿饼、香蕉等。大便溏稀者可多食山药、黑枣、白扁豆、菠菜等。便秘时亦可通过改变饮食来调理。
    二、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
    有些人不懂得排便的生理过程,不注意肛门保健,大便干燥也不想办法软化,只是在大便时用力而造成肛门损伤。也有一些人每当有便意感时,不考虑是否真有粪便,就去上厕所猛力使劲,或在厕所里长时间蹲坐,使肛门负担过重。这都是不好的习惯。
    好的排便习惯是:每日定时大便一次,排便时所用的力气最小、所需时间最短、排出通畅、便后有轻松感。要做到这一步,首先要建立定时大便的规律性,使粪便保持柔软易于排出的状态;其次不要人为地控制排便感,把规定的大便时间挤掉,当排便感明显时要立即去厕所排便;第三在排便时要抓紧时间、尽快结束,不要在厕所里看书报、吸香烟。
    早饭前后是大便的最佳时间,因为它符合人体的生理规律。人吃饭后由于食物的刺激可加速胃肠蠕动,这种胃肠反射性的蠕动容易产生大便感。早上起床后的直立也可促进结肠运动,所以许多人起床后就要上厕所。
    维持正常的排便规律对肛门保健和增加体质都有一定的意义。
    三、注意劳逸结合。
    我们在临床实践中常常发现病人每在过度劳动时痔疮发作。这是因为在过度劳动后组织弹性疲劳、张力减低、抵抗力下降、肛门部血管扩张产生郁血,引起痔核充血、水肿、疼痛。所以劳动时要注意变换体位,注意休息。经常站立劳动者,如农民、教师应注意适当坐卧休息;久坐久蹲的人,如司机、机关工作人员、工人等要注意增加站立、走动等活动。长途骑自行车时,由于肛门部受压磨擦,容易引起血栓外痔,要注意给以放松,减少磨擦。另外,性生活不能过度,也不能忍精不射,以免肛周肌肉痉挛收缩,影响肛门的血液循环、引起痔疮或加重病情。夜间应注意平卧休息。
    四、克服不良情绪。
    焦躁、忧虑、悲伤、沮丧、抑郁等不良情绪也可能会使消化功能减弱,或刺激胃部造成过多的胃酸 ,其结果也会使胃内气体过多,造成腹胀加剧。
    五、注意锻炼身体。
    每天应该坚持1小时左右的适量运动,不仅有助于克服不良情绪,而且可以帮助消化系统维持正常的功能。 
    六、如已患肛肠疾病,一定要及时到医院就诊,接受正规系统的治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