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梦——金庸的梦中情人
提起风情女人,脑海里总会出现一幅画面:那是个仲夏月夜,一轮如水晶如温玉一样皎洁的圆月,挂在天鹅绒般湛蓝色的夜幕上。空气中可以闻得到淡淡的,带一点甜味的桂花香。那是我的仲夏夜之梦。而这个梦总是和一个名叫夏梦的香港女明星纠缠在一起。在我眼里,夏梦就是这样一个象梦幻一样轻盈、飘渺,象仲夏的月亮一样高洁、脱俗,令人可望不可及的女子。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个当年差一点没把金大侠的“魂儿为之勾去”的“长城大公主”,虽然息影多年,其实在大侠的武侠世界里,处处都可以觅到她的倩影:《神雕侠侣》中冰清玉洁的小龙女,《射雕英雄传》里冰雪聪明的黄蓉,《天龙八部》中,貌若天仙的“神仙姐姐”王语嫣等。痴情的金大侠早已把她对梦中情人的苦苦相思之情融进了他的作品里。使夏梦的艺术生命得已在金剧中延续下来。
夏梦Xia Meng(1933 - )
原名杨蒙,江苏苏州人,生於上海。外形艳而不媚,贞静平和,娴雅大方,兼之身材高挑,有「上帝的杰作」之美誉。
夏梦1947年移居香港,曾於玛利诺书院就读。十八岁时偕友参观「长城电影制片有限公司」拍摄场地,获邀加盟,翌年凭《禁婚记》(1951)一片震动影坛,此後演出过《孽海花》(1953)、《绝代佳人》(1953)(曾获中华人民共和国颁发「优秀影片荣誉奖」)、《欢喜冤家》(1954)、《日出》(1956)、《新婚第一夜》(1956)、《抢新郎》(1958)、《同命鸳鸯》(1960)、《王老虎抢亲》(1960)、《三看御妹刘金定》(1962)、《金枝玉叶》(1964)、《故园春梦》(1964)等著名电影。夏梦是「长城」最受欢迎的女演员之一,与石慧及陈思思合称「长城三公主」,以夏梦居长。
夏梦於1954年结婚,至1967年演完《迎春花》(1968)後退出影坛,移居加拿大,两年後回港经商。1978年自组「青鸟电影公司」,出品《投奔怒海》(1982)、《似水流年》(1984)等著名电影。她亦曾获委任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委员。
夏梦擅演擅唱,演技烫贴自然,不论时装、古装、戏曲电影皆能胜任,反串男装更是俊逸不凡,是国语片罕见的全能演员。其气质神韵独步影坛,後继乏人,故此息影多年仍教人赞叹不已。
1.故园春梦 (1964)
2. 金枝玉叶 (1964)
3. 三看御妹刘金定 (1962)...刘金定
4. 同命鸳鸯 (1960)
5. 王老虎抢亲 (1960)
6. 抢新郎 (1958)
7. 日出 (1956)
8. 新婚第一夜 (1956)
9. 欢喜冤家 (1954)
10. 绝代佳人 (1953)
11. 孽海花 (1953)
12. 新红楼梦 (1952)
13. 禁婚记 (1951)
[金庸与夏梦合影]
“当年唐伯虎爱上一个豪门的丫环秋香,为了接近她,不惜卖身为奴入豪门,我金庸与之相差得远呢!”1957年,一代书侠金庸加盟新组建的香港长城电影制作公司,以大才子的身份屈就出任一个编剧,完全是醉翁之意不在酒。据他一位好友说,金庸爱夏梦如痴如醉,但苦于在生活中难得一见,而夏梦是当时长城影片公司的当家花旦,金庸为了能够时时刻刻看到他的梦中情人,才想到了“加盟”这个绝招。
金庸到了长城影片公司后,为引起夏梦的关注,工作极其卖力,短短3年就创作了《绝代佳人》、《兰花花》、《不要离开我》、《三恋》、《小鸽子姑娘》、《午夜琴声》等电影剧本,后来他又学习导演,不久就与人合作导演了影片《有女怀春》、《王老虎抢亲》等。这个艺名叫“林欢”的“新锐”自然得到了夏梦的注目。
夏梦容貌清丽,身材苗条,1米7的个头,体态优美,熠熠照人。17岁进入长城影片公司,因为文化素质好,人又聪慧伶俐,扮相极俏丽,人称“长城大公主”,有演艺圈“西施”之名,是香港公认的大美人。不过几年时间,就成了银幕上第一流的明星。正是如此,金庸爱慕不已,陷入情网。38岁的金庸进入影片公司时,夏梦24岁,正是女人一生中最娇艳的花季,他得以长期和夏梦一起工作,时时都能与她见面或交谈,且越来越神魂颠倒,痴迷得忘乎所以。可是,金庸对夏梦的爱却是可望而可不及的。最根本原因,夏梦早已名花有主。3年前她21岁时,就与林葆诚先生结婚了。林是上海圣约翰大学的学生,虽是从商,却对艺术有着浓厚的兴趣。他是电影迷,一天,林去看夏梦拍《姊妹曲》,恰好该片缺一个扮演教师的演员,他毛遂自荐客串演出,与夏梦相识并相爱,两人于1954年结为夫妇。夏梦贞洁贤淑忠于夫君,对来自四面八方的许多爱慕者,都一律冷若冰霜加以拒绝。
而此时金庸已爱得欲罢不能,欲说还休。出于对夏梦人品的尊重,他只能限于眼角眉梢间的传情,或含蓄地暗示几句。夏梦敏感,对金庸的心意曲折,自然明白怎么回事。她也很欣赏金庸的人品才学,但心灵深处又不能接受他的爱,不采取断然拒绝的态度,因为实在不忍心伤害他。于是,夏梦保持着和金庸“比爱情少,比友情多”的状态。有时夏梦对金庸嫣然一笑,或几句温存,已经给了金庸极大的安慰。
金庸与夏梦仅有的一次约会,是金庸主动,而夏梦也破例地答应了。在咖啡店的幽幽烛光中和柔柔音乐中,两人频频举杯,浪漫舒怀。金庸趁着几分酒意,终于倾吐了自己的爱慕之情,夏梦听了极其感动,她说她非常敬重他的人品、喜欢他的才华,只可惜他迟到了一步。而她的为人,是绝不愿去伤害夫君的,请求他能体谅她。从此以后,金庸只好把夏梦当作苦心依恋的“梦中情人”了。
1959年,金庸带着失意无奈离开了长城影片公司,去创办他的《明报》。创办《明报》不久后,夏梦曾有过一次长时间的国外旅行,金庸在《明报》上开辟了一个“夏梦游记”专栏,一连十多天登载夏梦写来的散文和小说。金庸对夏梦的深深眷恋,在他的武侠小说中都有显现。《神雕侠侣》中的小龙女、《射雕英雄传》中的黄蓉、《天龙八部》里的王语嫣等绝代佳人,都有与夏梦惊人相似的一面。
“待到山花插满头,莫问奴归处。”1976年,夏梦告别从影17年的生活,移民去了加拿大温哥华。在她远去异国之际,金庸把这并不怎样重要的新闻,一连几天放在《明报》的头版头条位置上,还专门写了一篇社论——《夏梦的春梦》,给夏梦这个魂牵梦绕的梦中情人祝福。金庸平素做事一向比较谨慎,可为了夏梦,却一而再,再而三地做事“出格”,都源于一个“情”字。
金庸1985年被聘为香港基本法起草委员会委员,并担任“政治体制”小组港负责人,1995年又成为香港特区筹委会委员,为香港回归做了很多工作。他是香港文化界的擎旗人,他的新武侠小说驰名海内外,被誉为“文坛侠圣”。近些年来,他多次来大陆,自言:他爱香港更爱大陆。1994年,北京大学授予他“名誉教授”称号。他还定期地到牛津剑桥大学讲述中国历史。人生难免有遗憾,文坛上辉煌得意的金庸,在情场上却曾是悲苦失意的,纵是侠圣才子也难圆爱情的美梦,他嗟叹:“即使‘流水有情’也毕竟东流去……”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迷上明星,加盟电影公司
1957年,金庸加盟以大明星夏梦花旦当家的新组建的香港长城电影制片公司。金庸是个多面手的大才子,为什么要加盟长城影片公司,肯屈就去当个编剧?原来他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完全是为了接近夏梦而去的。据他的一位知友说:他爱夏梦如痴如醉,但苦于难在生活中见到夏梦,才想到了“加盟”这个绝招。
金庸到了长城影片公司之后,为博得夏梦的欢心,在工作上极其卖力,在短短三年?br>就先后创作了《绝代佳人》、《兰花花》、《不要离开我》、《三恋》、《小鸽子姑娘》、《午夜琴声》等电影剧本,可谓是多产编剧了。后来他又学习导演,好在既有才气又肯下功夫,于是他不久便与人合作导演了影片《有女怀春》、《王老虎抢亲》等。当时他的艺叫做“林欢”。他在工作上的出色成绩,自然得到了夏梦的称赞。
胜似友情,不越情感界线
当时33岁的他,由于能够长期与24岁的夏梦在一起工作,时时都能与之见面或交谈,于是那“异性触电”的作用,情有独钟的感染,不但越来越使他感到情网缠身,还常常闹得他神魂颠倒,痴迷日增而忘乎所以。夏梦号称“长城大公主”,是香港众口皆碑、大名鼎鼎的“美人”,有香港演艺圈里的“西施”之称。
夏梦祖籍苏州,少女时期生活在上海。她生于知识分子家庭,从小就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1947年,她随家人来到香港,进入圣玛利诺英文书院读书。1949年,学校举行文艺联欢会,由学生用英语演出《圣女贞德》,夏梦主演贞德,获得了极大成功。人们夸她:“人极漂亮,戏又演得精彩”。她喜唱京剧,是一名出色的花旦。夏梦容貌清丽,身材苗条,身高1.70米,体态婀娜优美,艳光熠熠照人。她17岁进入长城影片公司,由于文化素质好,人又聪颖灵慧,扮相又极俏丽,所以在银幕上极有光彩,不愧为第一流的明星。
正因为夏梦如此,才使金庸爱慕不已,倾心拜倒。金庸完全被她迷住了,他曾说:“生活中的夏梦真美,其艳光照得我为之目眩;银幕上的夏梦更美,明星的风采观之就使我加快心跳,魂儿为之勾去。”但使金庸感到极大苦恼的是:他对夏梦的爱是可望而不可即的。他虽满腔痴情,苦苦相恋,却难于实现自己的愿望,其根本原因在于夏梦早已名花有主。早在3年前她21岁时,就与林葆诚先生结婚了。林是上海圣约翰大学的学生,虽是从商,却对艺术有着浓厚的兴趣。他是个电影迷,特别爱看夏梦主演的影片。一天,他去看夏梦拍《姊妹曲》,恰巧该片缺一个扮演教师的演员,他就毛遂自荐客串演出,因此与夏梦相识又相爱,两人于1954年结婚。由此可想而知,金庸感到爱上一位少妇,心理上是有障碍的。更重要的是夏梦忠于夫君,对来自四面八方的许多爱慕追求者,都一律冷若冰霜加以拒绝。
但金庸此时对夏梦已是极难“慧剑断情丝”了。他已爱得欲罢不能,欲说还休。出于人品的考虑,金庸又不能对夏梦采取胡搅蛮缠死皮赖脸的态度,而且也不能显山露水地去表示什么,而只能限于眼角眉梢间的传情,或含蓄侧敲地暗示几句。夏梦机灵敏感,对金庸的隐情曲折,心里自然明白是怎么一回事。她也非常喜欢金庸的人品才学,但心灵深处又不能接受他的爱,故又不能采取断然拒绝的态度,因为实在不忍心伤害他。于是她就采取一种非常友好的态度对他,也就是人常说的“比爱情少,比友谊多”的介乎两者之间极其微妙的状态。有时夏梦对他也眉眼传情,或嫣然一笑,或几句温存,这已经给了金庸很大的慰藉。金庸也明白,不能像其他情人那样,有更亲昵的举动,譬如拥抱接吻之类。夏梦无法回避两人的经常接触,因为他们在电影事业上还需要很好合作,不能因为感情上的问题让电影事业受到影响或损失。例如:她主演的《绝代佳人》、《午夜琴声》等影片是金庸编剧,对于剧中人物的理解与把握,她需要请教他;而她主演的越剧片《王老虎抢亲》又是金庸执导,更需要他与她说戏,表演时作这样那样的具体指导。也就是说:她的电影表演事业处处离不开金庸。他们之间,无论如何是不能发生什么不愉快的事,否则和谐欢快的气氛,肯定会造成损失,也正是因为这个缘故,夏梦是很用心对金庸的。
相逢恨晚,人生难免失意
金庸与夏梦最难忘的一幕,也许是一次夜晚在咖啡店的幽会。这是他们仅有的一次幽会,是金庸主动,而夏梦也是例外地答应了。在咖啡店里的幽幽烛光和柔柔音乐中,两人呢喃而语,不时频频举杯,那种诗意的氛围及浪漫的情调,实在令人陶醉销魂。金庸趁着几分酒意,终于倾吐了自己的爱慕之情,夏梦听了极为感动,她说她是非常敬重他的人品、喜欢他的才华,只可惜他的“爱使”迟到了一步,感叹“恨不相逢未嫁时”了,并说根据她的为人,是绝不愿去伤害夫君的,请求他能格外原谅她。最后她深情地说:“今生今世难偿此愿,也许来生来世还有机会……”这次幽会就这样伤感而无奈地结束了。
从此之后,金庸只好把夏梦当作苦心依恋的“梦中情人”?
诉诸笔端,祝福情人远去
1959年,金庸带着失意无奈离开了长城影片公司,去创办他的《明报》,去致力写作他的武侠小说了。他创办《明报》不久,夏梦曾有过一次长时间的国外旅游,他就在《明报》上系列报导夏梦的游踪行迹,而且还开辟了一个专栏——“夏梦游记”,一连十多天登载夏梦所写旅游散文和小说。假如不是依然深深地眷恋着夏梦,他又何苦如此?金庸的“藕断丝连”表现在他创作的武侠小说中深深寄托着他对夏梦的爱,细心的读者都不难看出。像《神雕侠侣》的小龙女,《射雕英雄传》里的黄蓉,《天龙八部》里的王语嫣等,从这些绝代佳人身上都可以看到夏梦极其相似,可见金庸之用心良苦。三毛说:“金庸小说的特殊之处,就在于它写出一个人类至今仍捉摸不透的、既可让人上天堂又可让人下地狱的‘情’字。而不了解金庸与夏梦的这一段情,就不会读懂他在小说中‘情缘’的描写。”
1976年,夏梦告别了从影17年的生活,共拍了42部影片。她告别了香港,移民去了加拿大定居。这自然又在金庸心湖搅起一阵波澜。在她远别去异国之际,金庸情心依依,就破例把这一件本是很平常的事,一连几天在头版头条位置上,用了很大篇幅详细作了报导。
不仅如此,金庸还为此专门写了一篇社论——《夏梦的春梦》,“对于这许多年来,曾使她成名的电影圈,以及一页在影坛中奋斗的历史,夏梦肯定会有无限的依恋低回,可是,她终于走了。这其中,自然会有许多原因,在我们的想象之中,一定是加拿大草原的空气更加新鲜,能使她过着更恬静的生活,所以她才在事业高峰之际,毅然抛弃一切,还于幽谷,遁世独立,正是‘去也终须去,住也不曾住,他年山花插满头,莫问奴归处。’我们谨于此为她祝福。”
《明报》的社评一向评述的是社会大事、国际风云,专为一个女明星的移民国外而大作文章,实在是一件异常的事,不明白其中内幕的人会感到惊讶,只有懂得内情的人,才能理解作为《明报》主编金庸先生对夏梦的那份不同寻常的痴心爱恋。金庸做事一向是谨慎的,这次却情迷心窍,做出了格。
夏梦终于去了,留下了一个梦,一个别人难解的谜团。
金庸苦恋多年,终未修成正果,但毕竟给他留下了一个终生怀念的梦。
1957年,一代书侠金庸向《大公报》辞职,到长城电影公司当了两年编剧。“长城”两年留下了一段关于金庸与夏梦谜一般的传说,成为笼罩他生命历程的一支如梦如歌、美丽而凄迷的插曲。
24岁的夏梦号称“长城大公主”,早已是当红的明星,年轻美貌,是香港众口皆碑、大名鼎鼎的“美人”,有香港演艺圈里的“西施”之称,是票房卖座率的保证。名导演李翰祥赞美她是“中国电影有史以来最最漂亮的女明星。气质不俗,令人沉醉。”不过,早在金庸进“长城”前,她就已在1954年“嫁作商人妇”,金庸也于1956年和朱玫缔结了生命中的第二次姻缘。他们的相识在金庸进“长城”之前,1956年,金庸编剧的《绝代佳人》(署名“林欢”)由夏梦主演、李萍倩导演拍成了电影。有一种说法,夏梦与金庸共事时,戏称他为“姚家阿姨”,所以他还起过一个鲜为人知的笔名“姚嘉依”。
1956年,金庸曾在《三剑楼随笔》写过一篇《快乐和庄严——法国影人谈中国人》,说有一次和法国电影制片人亚历山大·慕努舒金(A.Mnaushkine)、法国电影协会的代表加劳(P.Caurou)等一起吃饭,他们刚从北京参加完法国电影周,经香港回国,在坐的有香港演员石慧等——
“这是一次很愉快的谈话,大家交换了意见,还谈到将来合作的计划。有人向石慧开玩笑说:‘怎么他老是说夏梦,不说石慧呢?’大家都笑了,因为在法文中表示‘动人、可爱’等意思的charmant,声音就像在叫‘夏梦’,几位法国先生在谈话中大赞中国与中国人,所以不断听到‘夏梦、夏梦’之声。”
这是他文章中第一次出现“夏梦”的名字。
金庸对这件往事,一直都没有提过。但是在他的小说里,不难看到夏梦的影子。像《射雕》里的黄蓉,《天龙八部》里的王语嫣,《神雕》里的小龙女,无论一颦一笑,都跟夏梦相似。读者如果留意一下,一定会发现我并没有打诳。”
金庸对他的情感生活向来讳莫如深、保持低调,这件事也没有听到过他本人的任何说法,但他的老朋友倪匡等都言之凿凿,到底是不是空穴来风呢,也许只有他自己心中清楚。
图为大侠金庸
夏梦的初恋情人---“名导”岑范
作为一名蜚声海内外的著名电影艺术家,岑范的梦,梦得纯粹,梦得奇幻,梦得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中国电影人,象他这样被好梦眷顾的也不多,导过的电影叫《红楼梦》、《梦非梦》,演过的电影有《春之梦》、《蝴蝶梦》,梦中的情人是夏梦。他一生追逐中国电影理想的梦,绚丽而缤纷。 怀着报效祖国的满腔热忱,1951年,青年才俊岑范踏上了罗湖桥头,投身于新中国的电影事业,先后在八一电影制片厂、北京电影制片厂、上海海燕电影制片厂担任编剧、导演等职。
离开香港前夕,长城电影公司的的人找到年轻英俊的岑范,希望跟他签7年演出合约。在香港,岑范除了担任编剧、导演等,还出演了多部电影,如和胡蝶的《春之梦》、和白光的《蝴蝶梦》、和夏梦的《禁婚记》等,名气如日中天。但他去意已决,无计挽留。
后来知道,那时长城公司亟需一个年龄和身材跟当家花旦夏梦相衬的男演员配戏,岑范的气质形象乃最佳人选。
夏梦是个口碑极好、才貌俱佳的影星,适逢花样年华。她和岑范,同在一个公司里,平时的接触让两个优秀的年轻人互生爱慕,但谁也没有说破,始终保持兄妹般纯洁友谊。1951年,当岑范跟夏梦说他要回家了,夏梦不加考虑,当即说,她也要回家。
夏梦是苏州人,不过此时,全家都在香港。一个女孩如此勇敢爽快地作出决定,其中包含的意思让岑范感动不已。
那时,从香港回内陆要打通行证,不是件易事。岑范辗转从广州的亲戚处拿到一张通行证,有效期是“1951年9月4日至9月7日”,夏梦说她的通行证公司答应了会替她办妥。9月6日,岑范如期踏上归程;夏梦承诺,一俟拿到通行证即回来。
这一别,直到1955年,两人才在北京北海公园相见。原来,长城公司对夏梦的承诺只是搪塞。回国后,岑范陆续收到夏梦的五封信,岑范也回了五封,因有人做手脚,夏梦却一封都没收到。造化弄人,4年后重逢,夏梦已作人妇。香港有她一个幸福家庭。
“夏梦的美貌还是其次,她的心地更美,非常善良。”回忆当年的红颜知己,岑范不胜唏嘘,“有一回,我们几个人在海里游泳,我的脚被礁石上的寄生物割了一道大口,鲜血直流。有人打来一盆淡水,夏梦当即蹲下来要给我洗伤口,被我制止了。她一直说要来看望我母亲。1955年,她到北京后便到西直门看我妈。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她好几次特意从香港专门给我吃素的母亲邮寄罐头花生油过来。”
杖朝之年的岑范,如今租着斜土路上一间房子。25年前,母亲过世后,他便孑然一身。这么多年,无数女性爱慕过他,但他“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终身未娶。岑范坦承,假如没有认识过夏梦,他也许会在人生的某个阶段跟某个女子结婚生子。“但是我认识了夏梦,别人就跟她没有可比性了。我们之间没有谁辜负谁,而且始终保持着兄妹般的纯洁。”
面对夏梦今天的幸福,岑范非常释然:“爱一个人,是要对方好。她现在家庭好、子女好、事业好,我觉得非常欣慰。甚至窃喜,幸亏没有拿到通行证,如果那时回到内陆,以她的背景,文革浩劫中不知会遭遇什么灾难。我又保护不了她。”果然1967年,夏梦在出演最后一部影片《迎春花》后,因所在的左派长城电影公司受内陆文革冲击而退出影坛,移居加拿大温哥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