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美术教学中儿童创造力的培养之四互动式课堂教学模式

 海的歌 2012-05-07

美术教学中儿童创造力的培养之四互动式课堂教学模式

    • 评论:0
    • 浏览:38
    • RSS:0
    文章类型:原创

    互动式美术课堂教学模式

     “互动式教学模式”就是指在美术课堂教学中,在教师的积极引导下,为学生创设各种有效互动机会,优化互动条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课堂上主动自觉地参与,充分地动脑、动口、动手,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使其获得全面和谐、生动活泼、主动发展的一种美术课堂教学程序。

    经过近一年的课堂改革尝试,将课堂初步定为四个模块:创设情景→探求新知→尝试创造→评价延伸。 

        这个模式包含四个环节。

    第一模块:在互动中创设情景

    美术课的教学最忌平铺直叙,因此在课的开头,教师可运用新颖、独特的教学导入手段,激发学生学习情感和兴趣,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利用自己原有的知识经验去同化所学的新知识,主动进入学习角色。

    理论依据:利用小学生年龄小,好奇心强,新奇事物的刺激会唤起学生求知欲的特点来进行情景的创设。这样学生不但学到了美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又锻炼了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

    第二模块:在互动中探究新知

    美术课是造型互动,无论是绘画还是工艺,都要经过观察、思考。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运用感觉器官,视、听、闻、触、摸,来进行新知的学习。教师可通过小讨论、小竞赛、小表演等方式,鼓励学生各抒己见、大胆参与,一方面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另一方面可以使学生相互启迪、开拓视野,形成有利的创作环境,让学生用自己从探索中发现的方法去画画或制作。与此同时,请几个有代表性的同学讲讲自己的发现,上讲台表演自己的发现,让他们充分显示一下自己的创造才能。

    理论依据:重视创设和谐、活泼,师生民主、平等的氛围,使学生在活泼的精神状态下充分发展创新思维,促进潜能的开发。充分体现新课改的全员参与操作,加强个、组交流;以开展“学生帮学生”、“学生比学生”的互动形式,从而促使学生主动发现,主动探求。

     第三模块:在互动中尝试创造。

    首先采用互动的形式,引导学生发言,通过提问、板书、示范操作,强化新的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让学生把知识简单系统化,并能笼统归纳出所发现的造型特点,完善新知识的学习。其次为学生提供自由创造的空间,让他们自由地毫无束缚地去想象、去构思,去表达他们眼中的客观世界。教师可有目的地进行适当的引导,让学生自由体验创造过程中的乐趣和收获。在创造过程中,教师可播放能够烘托气氛的音乐加以渲染,促进学生的创造激情。

    理论依据:学生经历了一个“表象—语言—操作”的过程,使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得以互相配合、互相促进,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的同时,学生的思维能力也得到逐步提高。

    第四模块:在互动中评价延伸。

    教师通过创作展示、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点评并小结等方式,也可配合优秀美术作品的展示对学生进一步激励,鼓励学生在创造美的活动中继续探索,鼓励学生到生活中去认识美,发现美并创造美。

    理论依据:这个过程时间虽短,但是通过形式多样的展示及评价活动,教师画龙点睛式的小结,既可使学生对本课所学知识系统化,又提高了他们的审美能力和创新意识。        

       “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深刻地感觉它”。总之,在课堂中自然而适度地开展“互动式教学模式”,就能让学生有兴趣想“动”,有条件能“动”,有信心“动”好,使学生在一次次思维的惊奇与成功的愉悦中逐步发展与创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