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廊桥保护维修 古貌风韵尚存

 文博专业图书馆 2012-06-27

浏阳,位于湖南省省会长沙市的正东方。境内水系发达,有浏阳河、南川河、捞刀河三条河流贯穿其中,河面上大小桥梁数以百计,可年龄最长,保存较好要数社港镇合盛村的新安桥。该桥始建于明成化十年(1474),是一座由红砂岩砌筑的单孔券拱桥与桥面上建有木构桥亭所组成的古廊桥。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使用价值。20065月,湖南省人民政府将其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新安桥屡经修葺,基本保留了明清时期的历史风貌。该桥因历经550余年风雨沧桑,桥亭木构均不同程度地出现糟朽腐蚀,石拱桥红砂岩石构普遍风化。近年来,当地村民曾多次组织进行过义务性的抢险加固工作,但由于缺乏文物维修专业知识,以致在更换酥碱分化石柱础时改用红砖浆砌、外抹水泥的做法,施工后出现柱础高低误差大,致使木柱严重歪斜,屋面瓦大量滑落,险情急剧上演。曾一度引起新闻媒体及社会各界人士的高度关注。同时也引起了市文物局领导班子的重视,20106月,市文物局派业务科室技术人员前往新安桥,进行维修前残损情况全方位的勘查。随后科学编制了《新安桥保护维修工程设计方案》,方案针对新安桥木构桥亭、券拱石构两大部分,制订详细的修缮措施和步骤。

新安桥破损严重,维修刻不容缓,市文物局在维修经费十分短缺的情况下,根据当地村民文物保护意识较高的有利条件,想方设法挤出一部分资金,将此项维修工程发包给当地村上组织施工。为达到维修设计方案的要求和目的,文保科技术人员10多次往返工地,进行现场指导。经甲乙双方的共同努力,半年前摇摇欲坠、险情四起的新安桥得以修复。在文物部门的精心指导下,按照文物维修基本原则“保存原来的建筑形制;保存原来的建筑结构;保存原来的建筑材料;保存原先的工艺技术”的“四保存”的施工要求进行了全面的保护维修和加固处理,彻底排除了新安古廊桥濒临倒塌的险情。201011月,维修工程竣工验收,全面通过。此次新安桥的保护修缮,真正达到了文物古建筑“修旧如旧”、“延年益寿”的良好效果。赢得了社会各界及当地村民的一致好评。

2010年新安桥的抢险维修,是浏阳文物局践行科学发展观活动的重要举措;是继浏阳众多文物保护单位维修的又一个亮点工程:同时,也是浏阳文物人坚决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物工作方针的具体体现。

     浏阳市文物管理局  任新民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