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昨天徐家汇的温度是39.1度,平了六十多年的纪录,随着天气越来越来,做菜也越来越难了。菜场的海产摊上,放了不少碎冰以求降温,摊主还不断地用凉水在冲,当然这已经不是什么凉水,而是温水了。然而即使如此,海产摊附近依然弥漫着腥臭的气味,使人不敢问津。
不吃海鲜,来点猪肉吧,弄个大排面吃吃也不错,可朋友们又说”如今猪肉涨价,连方便面都涨价,要不花钱才好。”我说,还真有不花钱的菜呢!
还是来说夏天,说我小时候的夏天,那时的夏天没有现在这么热,许多单位只要超过三十五度,就有冷饮发,虽然只是一根盐水棒冰;若是超过三十八度,有些单位根本就不用去上班,放假消暑。那时家中没有空调,只有电影院里才有冷气,那中家中也没有冰箱,附近的工矿企业都有冰水售卖,所以每到暑假,孩子们天天都会捧着热水瓶去”拷”冰水,三分钱一大瓶。冰水买回来,冲酸梅粉,冲桔子粉,做成各式各样的自制果汁。
当然,冷饮不是天天能吃的,西瓜就成了大多数家庭的夏日恩物。那时,上海的弄堂里还有井,于是大家都用网线袋拴住西瓜,再挂到井里、沉在水下,等要吃的时候,从井里吊上来。由于井水冬暖夏凉,从井里捞上来的的西瓜好似冰镇了一般,沁人心脾。
吃西瓜的时候,最开心的还是小孩子,因为不但有西瓜吃,还有瓜子可捡。那时,大多数家庭都会把瓜子收集起来,勤劳的主妇将瓜子洗开净、晒干,等到夏天过去,瓜子也收集了不少,于是主妇一古脑儿将瓜子放在铁锅里炒熟,给孩子们当零食。那种瓜子很小,不象现在的阔板瓜子,由于是自家的铁锅小批量翻炒,所以炒得很透,吃着也很香。
勤劳的主妇还不止于此,她们还能把西瓜皮也做成菜呢,这就是道不花钱的菜。以前,经常吃到西瓜皮做的菜,也不以为然,如今鱼腥虾蟹吃多了,回想起西瓜皮来,倒还真不失为一道绝佳的消暑好菜呢!
用西瓜皮做菜,对西瓜很有讲究,瓜要新鲜,将瓜切开后,用指甲在瓜皮的截面上掐一下,如果脆脆的可以掐下一块来,则比较适宜来做这道菜。
其次,对于西瓜的品种也有讲究,以前的瓜是通体墨绿的,俗称”解放瓜”,解放瓜的皮很硬,硬则老,做这道菜的话,要选用嫩的瓜来做,然而太嫩的解放瓜往往没有长熟,所以不是所有的瓜皮都能做菜。
后来,有了一种深绿、淡绿条纹相间的瓜,是一种叫做8424的杂交新品。这种瓜皮薄籽少肉甜,很受大家欢迎。现在的上海,大多数是这种瓜。
我们就用8424来做菜,当然,你得先把瓜瓤吃了,要是为了做菜买个瓜,把瓜瓤扔了,那就和”买椟还珠”差不多了。
瓜肉都吃了,当然只剩下瓜皮,不过,这还不能直接拿来做菜。接着,要削瓜皮了。
首先,削内圈,就是有瓜瓤的那一面,要把所有的软软的部分都削去,其实瓜皮是绿的,瓜肉是红的,瓜皮紧贴着瓜肉的部分是透明的,要把这层透明的部分也削去,削到真正的绿色的瓜皮为止。或是嫌”削”麻烦,也可以用薄的不锈钢调羹来”刮”,不过”刮”的话,也挺费力,而且还会汁水飞溅,我不推荐。
削完了内圈,还要削外圈,就是有硬皮的那一面,用锋利的小刀将硬皮削去,削到可以看到硬皮下的纤维为止。外面的硬皮很硬,也很滑,削的时候要注意安全。
两面都削好的西瓜皮,有”生腥气”,还不能吃,必须要腌上一腌,腌过的西瓜皮,即嫩且脆,是很爽口的东西。
腌瓜皮很容易,将瓜皮放在容器里,撒上盐拌匀,一只西瓜放两三勺盐即可,每过半个小时,将西瓜皮翻一下,腌上两三个小时后,容器里会有一大滩水,倒水倒去即可。
这种两三小时的腌法,上海人叫做”曝盐”,不过上海人念作”爆”,而不是”瀑”。将腌好的西瓜皮倒去水后,用凉开水冲洗干净,沥干水份。
然后,就可以自由发挥喽,这种曝腌的西瓜皮,不宜存放,要腌好即吃。最简单的吃法,切成小方块,那一角硬币的大小,俗你”指甲块”,用麻油拌一下,就可以吃了。喜欢酸甜口味的,可以再加点醋和糖。当然,品味重的,还可浇上辣椒油乃到辣椒酱再吃。
你尽可以发挥你的想象,切成小块可以拌,切成条、切成丝,当然也可以拌,你要是”心相好”的话,可以切成任何形状来拌,反正是”不要钱”的菜,怎么做都不有人说你”暴殄天物”的。
西瓜皮不但可以拌来吃,还可以炒来吃,炒毛豆子就是最经典的一种,具体炒法与我写的《毛豆子酱瓜》大同小异,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参阅。
过去,还有把西瓜皮腌好后晾干存放的,那种腌法要放许多的盐,待水分出尽后再晾干,做出菜来即咸而又不够脆,那种做法乃是物资缺乏时代中没有办法的办法,如今大可不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