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陈康这五年 报告文学

 竹风清影 2012-06-27

陈康这五年

  贾娜

陈康这五年

  陈康,重庆市万州人,毕业于四川师范大学中文系,在重庆三峡学院任教九年,后考入重庆市检察院第二分院,现为重庆市忠县检察院检察长。

陈康这五年

  陈康丝毫不掩饰对爱人的宠溺:“你个‘茫’孩儿呦”,尾音拖得老长。谭彦解释说,“茫”在重庆话里就是“笨”的意思,陈康总这么说她。

陈康这五年

  这个不太标准的弓字步,是陈康拍摄时的标准姿势。这张干警抓拍的照片后来被起名为“共同的目标”,挂在了干警艺苑的墙上。

陈康这五年

  办公大楼顶层原本是摆放杂物的地方,陈康把他修葺一新为“楼顶花园”,成为干警休息、娱乐的地方,种有玫瑰、蔷薇、榉藤等等。

  □乱麻要用快刀斩。陈康想起临行前自己的老领导说,“你这个性格去忠县是最合适的。”

  □“陈康,接到举报说,昨天晚上有一个年轻貌美的女同志进了你的房间……”

  □“那时如果我去,就会说检察长和开发商有没有私下交易啊。如果是现在,我就可以拍板了。”

  □“报告检察长,已经三十多万了。”次日上午、下午两个电话,“陈检,我们掌握的五十多万全都突破了!”“告诉大家,回去给庆功。”这一天正好是“3·15”,陈康的生日。

  □“我是不干则已,要干,一定干好!”

  仅仅见过陈康一面,我仍不时想起他。必须承认,陈康是一个很容易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人,不仅仅是因为他敢说敢做的性格,更是因为他在忠县任职五年来的呕心付出,那些感动了我的瞬间。面对这样一个人,我所忐忑的是,自己稚嫩的文笔是否能呈现给读者一个丰满形象的陈康。

  2007荆棘

  陈康到忠县检察院任职,是在2006年底,也就是五年前的现在。“陈检来前,院里人心涣散,正是‘不太景气’的时候。”纪检组长余善满回忆说。陈康何尝不知道?他在重庆市检察院二分院工作多年,对忠县的情况多少有所耳闻,只办案这方面,一年立案二十多件,最后撤案三分之一,不起诉三分之一,真正起诉的不到三分之一。”

  乱麻要用快刀斩。陈康想起临行前自己的老领导说,“你这个性格去忠县是最合适的。”他揉揉头,打开那盏只有八瓦的小台灯,这是他进院给自己置备的第一件装备。办公桌前,翻开账簿,“账上只有一万多块钱,在外该的账还有十多万,而且下一年的财政也已经预支了七十多万。对过去的案件进行清理,统计应退回违法违规扣押、冻结款物一百三十七万。”也就是说,陈康一上任就背了一身债。

  第二天,他就来到县委书记办公室,“书记,我要三十万,检察院的工作需要正常运转!”他把这三十万的用途向书记一一汇报。春节前两天,陈康接到电话:“给你三十五万!”

  这个年,能过了。

  2007年开春刚上班,陈康发布一系列铁腕政策。首先就是财政大权全部收回。“哪怕一分钱的开支也要检察长签字。”接下来,陈康进一步细化“节流”措施,办公室什么时候开灯,下班以后电脑没关,发现一次扣50块钱。电梯只有上下班时间开两部,其余时间只开一部。空调冬天低于十度,夏天高于三十三度才可以开……既已节流,还需开源吧?陈康说不,“要严格规范办案,过去谁都可以在外面拉赞助,现在谁拉赞助谁停职!”

  在调整中层干部班子时,陈康一位老朋友出现在他办公室,递上礼品说,有人委托他,想自荐一职位。送走朋友,又一条政策宣布:“原来你什么表现,我都不知道,现在我就看你们第一年的工作业绩和表现,一年以后所有岗位竞争上岗。”

  这一年的故事特别多,陈康给我讲了个小插曲。陈康的爱人谭彦是二分院控申处的副处长,有一次检查工作来到忠县,“前几年,路还不好走,到院里已经是晚上了,我想,我的老婆来了当然和我住了。”陈康开玩笑说。

  第二天上午,刚到办公室,屁股还没着凳,就接到了纪委书记的电话:“陈康,接到举报说,昨天晚上有一个年轻貌美的女同志进了你的房间……”后来,在全院干警大会上,陈康说:“感谢大家对我的监督,使我在这方面不至于犯错。另一方面,这个干警太辛苦了,我老婆一晚上没出门你也知道,说明你一晚上没睡好嘛!”

  “当时就是这样,不信任。我要做事,就一定会触犯一些人的利益。可你不损害他的利益,就损害其他干警的利益。”

  2008信任

  2008年开局,陈康首先财务公开。前一年的账目明细贴在公示栏,对哪一笔有疑问,提出来。大伙儿一看一算,总体开支比以前少了,自己的收入比原来增加了。“这时开始理解了,后来只要我说,哪些方面要节约,要规范,就能执行下去。”

  这一年,陈康还干了一件大事,盖房子。当时有人提出来,离退休同志是否纳入其中?陈康说,这块地是检察院的,和几代检察人都是有关系的,一定要考虑到退休同志。

  有了意向,要拍板的时候,陈康召开全院大会,要98%的人同意,我们才做。“利益问题是最容易引起矛盾的,所以一定要绝大多数通过。”全票通过后,选择方案,陈康又说,这个有三分之二以上同意就行,“每个人利益出发点不同。”

  与开发商谈价钱,陈康始终不参与,他让每个部门推举一个代表组成代表团。“那时如果我去,就会说检察长和开发商有没有私下交易啊。如果是现在,我就可以拍板了。”

  分房的时候,有老同志说,我们辛苦一辈子了,这个时候应该享受一点吧。“我不享受!”陈康“发明”了两次抓阄。第一次抓阄,是抓第二次的抓阄号,第二次抓阄才是选房号。“第一次你说你运气不好,第二次你还有机会啊。”最后,陈康抓了78号。大伙儿没啥话了,“陈检这个人心里真亮堂啊!”

  2009 规范

  “检察日报,绿海副刊,记者贾娜。”职侦局副局长罗文斌拿着我的名片故意一字一句念出声,我不禁笑起来。他嘿嘿一笑,说:“这是我们陈检教的。”

  陈康是个直性子,他说刚到院里的时候,看着有些人不善长待人接物,他就一样样地教,从着装时搭配袜子的颜色到开会时的坐姿,到怎么写材料,错一个标点符号他都能看出来,而且还要当面指出来,有的干警脸上挂不住了,“陈检也太那个了吧。”陈康请了时任二分院副检察长的张云平博士为干警讲司法礼仪。“你不是不服气么?我给你请专业的!”

  李长群是忠县检察院检委会专职委员,近六十岁的他已在院里工作三十三年了,“我经历过四任检察长,最有发言权。”他用“尽心尽责,当之无愧”来形容陈康。李长群说,陈康是他所认识的检察长中,唯一一个不会开车的。他曾经问过陈康为什么不考驾照,陈康说,不愿意因为个人喜好而影响工作。

  李长群接受了这个听起来有些“牵强”的理由,他知道陈康太忙了。“陈检是万州人,到院里一直住在办公楼上的单身宿舍,这五年来,每个周末他都是周五下午下班后走,周日晚上十点他宿舍的灯准时亮起,除非上级院有开会任务。”说的都是细节小事,谁都知道五年如一日的坚持自律有多不容易!

  2010地震

  2004年到2006年前后,忠县集中推进新城建设、旧城改造、沿江乡镇移民搬迁工作,城市面积从3平方公里增至15平方公里。

  2009年底,陈康出手了,查了两名乡镇党委书记,牵出一条线索。“忠县是个大盖子,往往调查一名行贿人,就牵出一串受贿、索贿人员。”2010年初,又查了两名国土局副局长。陈康说,有些线索检察院前两年就掌握了,有的时候为了不打草惊蛇,就放下了。“有些线索要经营。”这句话,他又重复了一遍。

  这时候,有人不“安逸”了,反映到市人大,陈康的压力太大了,“如果不查,就会走漏风声,案子就泡汤了。”这个时候上级机关给予了他强有力的支持。“查!分院介入!”

  案子查到关键时刻,陈康在市里开会。一夜一夜地睡不着,在房间里转来转去。“如果这个案子黄了,贪官漏网,检察院怎么向当地人民交代?”他的情绪不能影响到干警,电话里一直鼓劲打气,“没问题,这个案子绝对不会错。”第二天,第三天……

  犯罪嫌疑人被带到异地讯问。这天,嫌疑人交代受贿金额十多万。“案件肯定不会错了。”陈康觉得今儿晚上可以睡会儿了。

  “报告检察长,已经三十多万了。”次日上午、下午两个电话,“陈检,我们掌握的五十多万全都突破了!”“告诉大家,回去给庆功。”这一天正好是“3·15”,陈康的生日。

  这一年,陈康和他的战友们与这些人一一过招,将其拉下马:县委原书记廖觉超、人大常委会原主任谢正华、原常务副县长廖贺平、分管移民的原副县长赵应明等9名市管干部,县建委四任主任王开建、秦勇、邓礼怀、熊文,县环保局原局长徐其平等11名县管干部,涉案总金额1300余万元,引发了忠县政坛一场大地震。坊间送陈康雅号“地震局长”。

  2011荣光

  余善满说,前几年每逢执法规范化检查,忠县院总能被抽到。2007年,检查组给的总结是“各个主要业务科室仍然存在问题”;2008年,“有进步”;2009年,“又有提高”……

  前两天,陈康给我发了一个短信:“今年我院执法规范化工作全市第一,特告知!”

  写人物,我素来不喜欢堆砌数字,总结特点,罗列荣誉,种种枯燥难免让读者心生烦闷。可是,这一次,我想要为大家说说忠县院近两年来取得的成绩:重庆市级“文明单位标兵”、市级“卫生单位”、全市检察机关及忠县“先进基层党组织”、市级“文明接待室”、市“档案管理工作先进集体”、“重庆五一巾帼标兵岗”和县“青年文明号”,派驻看守所检察室被评为全国“一级规范化检察室”、办案组先后10多次受到记功奖励……

  对于一个曾经让上级院提起来头都疼的后进院,这份成绩得来太不容易。

  这五年之前……

  生活中的陈康其实比工作中的他更有意思一点,他请我吃小面,告诉我,他可以连着半个月一天三顿吃面条。他和爱人在一起,会骄傲地说:“我们是模范夫妻。”

  陈康是四川师范大学毕业的,本科学的是中文。大学毕业后在重庆三峡学院当了九年老师,教的是古代汉语和写作。其间,曾有一次机会调入法院,因为学校不放没能成行。后来遇到西南五省联考,他报了检察院,以笔试第二名,面试第一名的成绩进入重庆市检察员第二分院。

  “坦白说,在分院当处长还是比较轻松的,环境好,收入也比基层院高不少。”陈康说,2006年调整干部的时候,自己是不愿意调动的。市院政治部主任点名道:“以陈康为代表的一些同志,不愿意下基层。”他这么点名也是有原因的。

  此前市院举行竞争上岗比赛,分院政治部主任和陈康说:“你不去?是怕自己不行吧?”激将法奏效,陈康一路过关斩将,又一次以笔试第二,面试第一的成绩入围。本就只是为了证明自己,陈康托人找到检察长说情:“我不去市院!”就这样,他出名了。

  这一次,领导找他谈话:“陈康啊,你这个年龄还是要动动嘛!”陈康心想:“我再拿架子,真把自己当诸葛亮了?”

  我问他:“你这个表现怎么看都有贪图享乐,不求上进的嫌疑啊!”陈康说:“我是不干则已,要干,一定干好!”

  我相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