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颤证

 淄水渔夫 2012-06-28

1、概述:颤证是以头部或肢体摇动颤抖,不能自制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病证。轻者表现为头摇动或手足微颤,重者可见头部震摇,肢体颤动不止,甚则肢节拘急,失去生活自理能力。本病又称为“振掉”、“颤振”、“震颤”。颤证重症表现为头部震摇、肢体颤动不止,甚则肢节拘急,失去生活自理能力。本病相当于西医的“震颤麻痹”、“肝豆状核变性”、“特发性震颤”、“甲状腺机能亢进”等病。

2、病因病机:

颤证的的发病原因是由于饮食失调、情志所伤、长期嗜酒和劳欲过度。颤证的病位在筋脉,与肝、脾、肾关系密切。基本病机为肝风内动、筋脉失养,病理性质总属本虚标实,病之本为气血阴阳亏虚,肝脾肾脏受损,病之标为风、痰、瘀、火阻滞经脉。其病理演变为久病正气益虚,积损难复,致沉疴难愈。

3、诊断依据

⑴病史:部分病人与情志有关,或继发于脑部病变。

⑵临床表现:①头部及肢体颤抖、摇动,不能自制,甚者颤动不止,四肢强急。②常伴动作笨作,活动减少,多汗流涎,语言缓慢不清,烦躁不寐,神识呆顿等症状。③多发生于中老年人,一般呈隐袭起病,逐渐加重,不能自行缓解。

4、辨证论治:

颤证的辨证要点应辨标本虚实。实证者为风、火、痰、瘀,表现为震颤较剧,肢体僵硬,烦躁不宁,胸闷体胖,遇郁怒而发;虚证者为肝肾阴虚、气血不足,表现为病久颤抖无力,缠绵难愈,腰膝酸软,体瘦眩晕,遇烦劳而加重。颤证的治疗原则实证宜清热、化痰、熄风,虚证宜滋补肝肾、益气养血、调补阴阳为主。具体证型分证论治如下:

⑴风阳内动证:肢体颤动粗大,程度较重,不能自制,眩晕耳鸣,易激动,心情紧张时颤动加重,伴有肢体麻木,口苦而干,语言迟缓不清,流涎,尿赤,大便干,舌质红,苔黄,脉弦;为郁怒伤肝、郁火生风、风阳扰筋所致,治疗宜镇肝熄风、舒筋止颤,方药选用天麻钩藤饮合镇肝熄风汤加减:天麻、钩藤、石决明、栀子、黄芩、川牛膝、怀牛膝、杜仲、桑寄生、益母草、茯苓、夜交藤、代赭石、生龙骨、生牡蛎、生龟板、生白芍、玄参、天冬、川楝子、生麦芽、茵陈、甘草等。

⑵痰热风动证:头摇不止,肢麻震颤,重则手不能持物,头晕目眩,胸脘痞闷,口苦口粘,甚则口吐痰涎,舌体胖大,有齿痕,舌质红,舌苔黄腻,脉弦滑数;为痰热内蕴、热及生风、筋脉失约所致,治疗宜清热化痰、平肝熄风,方药选用导痰汤合羚角钩藤汤加减:半夏、橘红、茯苓、炙甘草、南星、枳实、生姜、羚羊角、钩藤、桑叶、菊花、生地、贝母、白芍、竹茹等。

⑶气血亏虚证:头摇肢颤,面色恍白,表情淡漠,神疲乏力,动则气短,心悸健忘,眩晕,纳呆,舌体胖大,舌质淡红,苔薄白滑,脉沉濡无力或沉细弱;为气血两虚、筋脉失养、虚风内动所致,治疗宜益气养血、濡养筋脉,方药选用人参养荣汤加减:白芍、当归、陈皮、黄芪、肉桂、人参、白术、甘草、熟地、五味子、茯苓、远志、生姜、大枣等。

⑷髓海不足证:头摇肢颤,持物不稳,腰膝酸软,失眠心烦,头晕,耳鸣,善忘,老年患者常兼有神呆、痴傻,舌质红,苔薄白,或红绛无苔,脉象细数;为髓海不足、神机失养、肢体失主所致,治疗宜填精补髓、育阴熄风,方药选用龟鹿二仙膏合大定风珠加减:鹿角、生龟板、枸杞、人参、陈酒、生白芍、阿胶、生地、麻仁、五味子、生牡蛎、麦冬、炙甘草、鸡子黄等。

⑸阳气虚衰证:头摇肢颤,筋脉拘挛,畏寒肢冷,四肢麻木,心悸懒言,动则气短,自汗,小便清长或自遗,大便溏,舌质淡,舌苔薄白,脉沉迟无力;为阳气虚衰、筋脉失温所致,治疗宜补肾助阳、温煦筋脉,方药选用地黄饮子加减:生地、生黄芪、熟地、甘草、天冬、麦冬、石斛、枇杷叶、枳实、泽泻、人参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