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积聚

 淄水渔夫 2012-06-28

1、概述:积聚是腹内结块,或痛或胀的病证。其临床特征:积指有形结块固定不移,痛有定处,病在血分,病位在脏;聚指无形包块,聚散无常,痛无定处,病在气分,病位在腑。西医的肝脾肿大、增生型肠结核、腹腔肿瘤等多属“积”的范畴;胃肠功能紊乱、不完全性肠梗阻等病因所致的包块,则与“聚”关系密切。

2、病因病机:积聚的致病原因很多,其内因为情志失调、饮食所伤、病后所致(如黄疸、久疟、感染虫毒、久泻、久痢);外因为感受寒邪。积聚病位在肝脾,其病机为气机阻滞、瘀血内结,其中聚证以气滞为主,积证以血瘀为主。积聚的病理性质初起多实,后期转以正虚为主。初起时,气滞血瘀,邪气壅实,正气未虚,表现为实证;日久则正气耗伤,有虚实夹杂表现;后期则气血衰少,体质赢弱,则以正虚表现为主。少数聚证日久不愈,可以由气入血转化成积证;积久肝脾两伤,统藏失职,瘀热伤络,导致出血;湿热瘀结,胆汁泛溢,出现黄疸;气血瘀阻,水湿泛滥,亦可出现腹满肢肿等症。

3、辨证论治:积聚辨证有虚实主次之分。聚证多实证,积证初起以邪实为主,中期则邪实正虚兼夹,后期则以正虚为主。积证治疗原则初期以消散为主,中期消补兼施,后期则应养正除积;聚证则以行气散结为主。具体分型论治如下:

⑴聚证证治

①肝气郁结证:腹中结块柔软,时聚时散,攻窜胀痛,脘胁胀闷不适,苔薄,脉弦;为肝失疏泄、腹中气结成块所致,治疗宜疏肝解郁、行气散结,方药选用逍遥散加减:当归、芍药、柴胡、茯苓、白术、薄荷、生姜、丹皮、栀子等;或木香顺气散加减:木香、香附、槟榔、青皮、陈皮、厚朴、苍术、枳壳、砂仁、甘草、生姜等。

②食滞痰阻证:腹胀或痛,腹部时有条索状物聚起,按之胀痛更甚,便秘,纳呆,舌苔腻,脉弦滑;为虫积、食滞、痰浊交阻,气聚不散,结而成块所致,治疗宜理气化痰、导滞散结,方药选用六磨汤加减:沉香、木香、槟榔、乌药、枳壳、大黄等。

⑵积证证治

①气滞血阻证:腹部积块,质软不坚,固定不移,胀痛不适,舌质淡,苔薄,脉弦;为气滞血阻、脉络不和、积而成块所致,治疗宜理气消积、活血散瘀,方药选用柴胡疏肝散合金铃子散加减:柴胡、陈皮、芍药、枳壳、炙甘草、川芎、香附、川楝子、元胡等。

②瘀血内结证:腹部积块明显,质地较硬,固定不移,隐痛或刺痛,形体消瘦,纳谷减少,面色晦暗黧黑,面颈部胸臂或有血痣赤缕,女子可见月事不下,舌质紫或有瘀斑瘀点,脉细涩;为瘀结成块、正气渐损、脾运不健所致,治疗宜祛瘀软坚、扶正健脾,方药选用膈下逐瘀汤加减:桃仁、红花、当归、赤芍、川芎、丹皮、芍药、香附、元胡、枳壳、甘草、五灵脂等;或鳖甲煎丸合六君子汤加减:人参、白术、茯苓、甘草、砂仁、陈皮、半夏、生姜、大枣、鳖甲煎丸(鳖甲、乌扇、黄芩、鼠妇、干姜、大黄、桂枝、石苇、厚朴、瞿麦、紫葳、阿胶、柴胡、蜣螂、芍药、丹皮、庶虫、蜂窠、赤硝、桃仁、人参、半夏、葶苈等)。

③正虚瘀结证:久病体弱,积块坚硬,隐痛或剧痛,饮食大减,肌肉瘦削,神倦乏力,面色萎黄或黧黑,甚则面肢浮肿,舌质淡紫,或光剥无苔,脉细数或弦细;为癥积日久、中虚失运、气血衰少所致,治疗宜补益气血、活血化瘀,方药选用八珍汤合化积丸加减:当归、川芎、芍药、地黄、人参、白术、茯苓、甘草、生姜、大枣、三棱、莪术、阿魏、海浮石、香附、雄黄、槟榔、苏木、瓦楞子、五灵脂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