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因郁致皮肤疾病(附验案3则)

 中医缘的图书馆 2016-12-15

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因郁致皮肤疾病

(附验案3则)

 

 

    临床很多病症与郁证关系密切。如《丹溪心法·六郁》谓:“气血冲和,万病不生,一有怫郁,诸病生焉,故人身诸病,多生于郁。”《景岳全书》载:“凡五气之郁,则诸病皆有,此因病而郁也。至若情志之郁,则总由乎心,此因郁而病也。”关于郁证的治法,清代李用粹《证治汇补·郁证》云:“郁病虽多,皆因气不周流,法当顺气为先。”故疏通气机为郁证总得治则,但又当明辨虚实,实证以疏肝理气为主,依其病情分别配以行血、化痰、利湿、清热、消食之剂;虚证则以益气养血扶正为法。柴胡疏肝散(《医学统旨》)之功能为疏肝解郁、行气止痛,主治肝气郁滞证。本方临床应用较广,凡见胁肋疼痛、胸闷善太息、情志抑郁或易怒、脘腹胀满等均可用本方加减治疗。近年来,笔者运用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三例因郁致皮肤疾病的患者,取效满意。

    1.抑郁症;黄褐斑

    辨证:气滞血瘀。治法:疏肝解郁,活血化瘀。方药:柴胡疏肝散加减。

    魏某,女,26岁。初诊日期:2010年5月9日。主诉:心情郁闷,情绪低落,时有厌世之感,继而两胁胀痛,脘闷嗳气,面生黑斑,久治不愈。刻诊:面生褐斑,精神抑郁,胸部满闷,胁肋胀痛;月经滞后,痛经;舌暗,苔薄白,脉弦细。西医诊断:抑郁症、黄褐斑。中医诊断:郁证、黧黑斑。辨证:气滞血瘀。治法:疏肝解郁,活血化瘀。方予柴胡疏肝散加减。处方:柴胡5g,香附10g,郁金10g,延胡索10g,枳壳15g,木香10g,佛手10g,醋炒陈皮5g,白芍药10g,当归10g,丹参10g,鸡血藤10g,炙甘草5g。每日1剂,水煎服,200ml,2次/d。同时对患者采用移情易性之心理疏导。

    二诊(5月16日):胸部满闷、胁肋胀痛减轻,二便通调。守方继服。

    三诊(5月30日):心胸渐畅,面部褐斑有所消退,咽干。上方去柴胡、香附,加天花粉10g、麦冬10g。

    四诊(6月13日):精神爽,有工作欲望,黄褐斑基本消退;痛经消失,月经正常。继服原方。患者又服药21剂后,诸症悉除。随访1年,一切正常。

      情志内伤,肝失调达,气失疏泄,导致肝气郁结,产生郁证;气滞日久,血行不畅,形成气滞血瘀,郁证未除,叠加黧黑斑。治宜疏肝理气,活血化瘀。方中柴胡辛行苦泄,性善条达肝气,疏肝解郁,善疗肝失疏泄、气机郁阻所致的胸胁及少腹胀痛、情志抑郁、妇女月经失调、痛经等症;香附主入肝经气分,芳香辛行,善行肝气之郁结,为疏肝解郁、调经止痛之要药;郁金味辛能行能散,既能活血,又能星期,治气血瘀滞之痛症;延胡索行血行气止痛;枳壳行气开胸,宽中除胀;木香行脾胃之滞气,疏肝利胆,疗气机阻滞之脘腹胀痛、胁痛;佛手疏肝解郁,理气和中,燥湿化痰;陈皮理气健脾,燥湿化痰;白芍药养血敛阴,柔肝止痛,平抑肝阳;当归补血调经,活血止痛;丹参活血祛瘀,除烦安神;鸡血藤行血补血;甘草解毒和中,调和诸药。全方共奏疏肝理气、活血化瘀之功。

    2.抑郁症;神经性皮炎

    辨证:肝郁化火,肌肤失养。治法:疏肝解郁,清肝泻火,消疹止痒。方药:柴胡疏肝散加减。

    沈某,女,31岁。初诊日期:2010年6月2日。主诉:焦虑、烦躁、全身皮肤瘙痒6个月。患者半年前因婚姻破裂而导致抑郁,时而心情低落,时而焦虑烦躁,随后出现全身皮肤瘙痒,曾去市某医院就诊,经检查诊断为抑郁症,予多虑平治疗,未见疗效。刻诊:焦虑、易怒,胸协胀满,口苦咽干,头疼,目赤;全身皮肤瘙痒,多处有抓痕,颈部及踝部皮肤可见鸡蛋大小的肥厚皮损;大便秘结;舌红、苔薄黄,脉弦数。西医诊断:抑郁症、神经性皮炎。中医诊断:郁证、顽癣。辨证:肝郁化火,肌肤失养。治法:疏肝解郁,清肝泻火,清疹止痒。方以柴胡疏肝散加减。处方:柴胡5g,郁金10g,香附10g,枳壳10g,龙胆草5g,石菖蒲10g,远志15g,生龙骨(先煎)30g,琥珀(研末冲服)3g,白鲜皮10g,防风10g,荆芥10g,蝉蜕10g,麦冬10g,生甘草5g。每日1剂,水煎,早晚分服。同时配合心理疏导。

    二诊(2010年6月9日):胸胁胀满及皮肤瘙痒减轻。上方加北沙参15g。

    三诊(2010年6月23日):心情渐开朗,生活信心渐增;皮疹大部分消退;口干、口苦明显减轻,二便通调。上方去柴胡、龙胆草、香附,加白术10g,炒麦芽15g。

    四诊(2010年7月14日):诸症悉除。停药后,随访1年,未见复发。

    按  恚怒伤肝,肝气郁结,或忧思伤脾,脾失健运,引起气机郁滞,郁久化火则形成气郁化活型郁证;肝火郁滞加之气血运行失调,导致肌肤失养,又形成顽癣。治宜疏肝解郁,清肝泻火,消疹止痒。方中柴胡、郁金、香附疏肝解郁,活血行气止痛;枳壳行气开胸,宽中除胀;龙胆草安神益智,祛痰开窍,消散痈肿;龙骨镇惊安神,平肝潜阳;琥珀镇惊安神,活血散瘀;白鲜皮、防风、荆芥、蝉蜕祛风解表,消疹止痒;麦冬养阴生津,润肺清心;甘草解毒和中,调和诸药。全方共奏疏肝解郁、清肝泻火、消疹止痒之功。

    3.抑郁症;扁平苔藓

    辨证:其余痰凝,阻滞胸咽,凝脂皮肤。治法:疏肝解郁,化痰散结,疏风消疹。方药:柴胡疏肝散合半夏厚朴汤加减。

    于某,女,25岁。初诊日期:2010年5月21日。主诉:咽中有物梗塞、左下肢紫红色扁平丘疹1年。患者1年前因考研落榜,心情低落,自觉咽中有物梗塞,多次去医院检查,鼻咽部无异常所见,认为医生水平低,心情抑郁,不久左下肢起紫红色扁平丘疹,经某医院检查诊断为扁平苔藓,投予外用药膏涂患处,其效不显。刻诊:精神抑郁,胸部闷塞,咽中如有物梗塞,吞之不下,咯之不出;左内踝上方可见2.0cm*2.0cm皮损,由多角形丘疹融合而成,丘疹可见细浅白网状条纹;舌淡,苔白腻,脉弦滑。西医诊断:抑郁症;扁平苔藓。中医诊断:梅氦气;紫癜风。辨证:气郁痰凝,阻滞胸咽,凝脂皮肤。治法:疏肝解郁,化痰散结,疏风消疹。方以柴胡疏肝散合半夏厚朴汤加减。处方:柴胡5g,香附5g,佛手10g,枳壳10g,醋炒陈皮5g,制半夏10g,厚朴10g,茯苓10g,苏叶5g,生姜5g,生地黄10g,白鲜皮10g,蝉蜕10g,炙甘草5g。每日1剂,水煎,早晚分服。同时配合心理疏导。

    二诊(2010年5月28日):抑郁及胸部闷塞感减轻。效不更方,原方继服。

    三诊(2010年6月11日):精神爽,皮疹大部分消失。上方去柴胡、制半夏、生姜。

    四诊(2010年6月25日):咽部梗塞感消失,皮疹全部消退,生活热情情感渐增。上方去生地黄,再服14剂,以巩固疗效。

      肝失条达,疏泄失常,气机郁滞,脾失健运,聚湿生痰,进而痰气郁结于皮肤,致皮肤失养而发为本病。治宜疏肝解郁,化痰散结,消疹润肤。方中柴胡、香附、佛手疏肝解郁,理气调中;枳壳行气开胸,宽中除胀;陈皮理气健脾,燥湿化痰;半夏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善治脏腑之湿痰,散梅核气;厚朴燥湿消痰,下气除满,可疗痰气互阻之梅核气;茯苓渗湿健脾,俾脾运湿去,湿无由生;苏叶芳香行气,协厚朴开郁散结;生姜散郁结,降逆气,消痰涎,和胃止呕;生地黄清热凉血,养阴生津;白鲜皮、蝉蜕疏风消疹;甘草解毒和中,调和诸药。全方共奏疏肝解郁、化痰散结、疏风消疹之功。

作者简介: 周宝宽( 1955 - ) ,男,辽宁沈阳人,主任医师,医学博士。临床30余年,治愈患者20万人。出版个人中医专著5部。以第一作者发表医学论文150余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