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论坛搜索过四逆散,看到许多的前辈高人纷纷称之为神方,其效之奇常常出人意料。查黄煌老师的《中医十大类方》第72页:四逆散证为柴胡证或对疼痛敏感,经常手冷,易紧张、肌肉易痉挛的柴胡体质;胸胁苦满、疼痛、腹痛腹胀,脉弦,舌质坚老而暗或者舌有紫点。在73页中黄煌老师还说了胸胁腹疼痛、四肢不温,柴胡体质是他诊断四逆散证的基本条件。
四逆散的条文:少阴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者,四逆散主之。
四逆一下皆是或然证。本人对此一直不解,偶然地一次机会看到中医基础理论中关于肝主疏泄的解释,突然对四逆散有了一些新的认识。
中医基础理论提到,肝的疏泄功能是指疏通、生发之意,肝为刚脏,体阴用阳,其主升主动,对于气机的生降出入影响甚大。其疏泄之能对于人体情绪,脏腑之气,及津,血、精的流通有重要作用。而四逆散本就是理气之方。本科教材方剂学把四逆散归到调和剂,似有不妥。本人试着从肝的疏泄功能异常对各脏腑的影响,来说明四逆散或然证的出现。欢迎各位板砖。
分而叙述之:
1、咳——对肺和大肠的影响,肺主气的降,肝主气的升,象一个跷跷板一样,肝气若不畅,肺气亦不能正常肃降而上逆为咳。
2、悸,悸为心或心包之病,肝气不顺,影响经脉之气的顺递,手厥阴心包经和足厥阴肝经为同名经,在胸部交接,故气不顺而血不通故悸。
3、小便不利
足厥阴肝经绕阴器,而气能推动津液的运行,肝气不顺而影响下焦的水液代谢,范中林老先生治疗淋证,用四逆散,现在想起来豁然开朗,范老更有加桔梗,开提肺气,利尿通淋效果自然不错。
4、腹中痛和泄利下重,腹为脾所主,从西医解剖上对于的消化道,肝气郁结而克伐脾土,故脾失健运而腹中痛,泄利下重为大肠病,大肠为金,肝木气郁首先犯肺,肺与大肠相表里,故而大肠通降亦收影响,故而泄利下重,而这以上的或然证的本源解释肝气郁所造成的,所以只用四逆散疏通肝气即可。方下加减泄利下重加薤白,薤白在中药学中归为理气类药即是明证。
本人一发此文,想必论坛肯定有前辈说理论多说无益,还是实践说话,的确对于初学,药证方证的确是实用的好用的,在临床上的效果是立竿见影的,之所以做以上分析,是自己近日所悟,方便理解各或然证,但本人绝不是空洞的理论派,呵呵,医学的最终目的还是治病救人的。查长沙方歌括白话解(人民卫生出版社)393页四逆散的现代运用条下有用于传染性肝炎-肝之本脏,有用于胆道蛔虫病-肝之相表里的胆,有用于急慢性阑尾炎的,有用于乳痈的-两者利用四逆散调肝气有助于排臃脓,通调气血,阑尾炎和乳痈皆为脓血相兼之疾,有用于输卵管阻塞的,理气才能使得活血通脉化痰更上一层,有用于胃病的,理气和胃是常法。皆用四逆散疏导气机治本。
本人用四逆散较少当用,一般合方多,有合当归芍药散,有合半夏厚朴汤,有合桂枝茯苓丸的,有合金铃子散的等。合方最多的还是半夏厚朴汤,本人觉得黄老师创制的八味解郁汤超级好用,调身心减压力缓解郁闷情绪超级有效。为何那么多人会合用半夏厚朴汤,本人考虑现在痰湿体质普遍性,还可能本地地处山区,湿本重,湿容易阻碍气机,故多合方。再者方剂学归半夏厚朴汤为理气剂中颇有深意。两方相加,珠联璧合。在这里向黄煌老师致敬,谢谢黄老师的无私奉献。
举几个本人病案中的例子。
1、曾某某,中年,女性,以咳嗽来诊,更年期综合症一年多,时有烘热汗出,周身气串感,中等体型,略瘦,两颧略红,脾气较急,舌暗红,口干,时欲吐(颈椎病史),舌苔白厚腻(舌前部无苔,中后部白厚腻),痰白粘,觉咽喉有痰附着,容易胃胀,腹胀感。
解郁汤原方,重用法半夏
柴胡10克,枳壳12克,白芍10克,生甘草10克,法半夏25克,厚朴12克,紫苏梗10克,茯苓12克,干姜6克。
三剂服完,咳嗽止。
2、谢某某,52岁,男,主诉:头痛数月,体型偏瘦,颜面黑暗,柴胡体质,述头顶好像冒火一样,脸面发肿感,头面部怕风,被风吹了可以感觉到头面部的毛发根根在颤动,时欲吐,舌头麻木,颈项疼痛,舌淡红半夏线,脉滑数偏弦,之前到多家医院治疗过,效果不好,在南平92医院检查为脑动脉硬化改变,自述乃是一次性生活后饮啤酒后出现,烟酒不忌。
柴胡15克,枳壳15克,白芍15克,生甘草10克,法半夏18克,厚朴10克,紫苏10克,茯苓30克,干姜8克,延胡索10克,炒酸枣仁10克,川芎10克。3剂。
复诊,服用上药两贴,头痛消失,现在主诉,头面部怕风冷,头皮脸上觉厚感,八位解郁汤加当归芍药散。
柴胡15克,枳壳15克 ,白芍15克,生甘草10克,法半夏18克,厚朴10克,紫苏10克,茯苓30克,干姜8克,炒酸枣仁15克,肉桂8克,生白术8克,当归10克,泽泻15克,丹皮8克。3包
3、李某某,女,中年,复诊,腰、颈软组织损伤痛感日渐减轻,现主诉:内外眼角痒,小便至末会痛,大便至末肛门口灼热感,腹胀,反酸,反酸多在吃饱后发生,说话语声高,说话赶,有点结巴,柴胡体质,面黄暗,在右侧嘴角下有些许的小痘。给予八味解郁汤加减,合左金丸治疗吞酸嘈杂,加连翘治疗痘及小便痛,加川芎治疗软组织损伤疼痛。
柴胡15克,白芍15克,枳壳15克,生甘草5克,姜半夏15克,厚朴15克,茯苓15克,苏梗15克,连翘15克,川芎15克,吴茱萸8克,黄连3克。3剂
服用上药内外眼角痒症减轻较多,小便至末会痛的症状消失,大便至末肛门口灼热感亦消失,反酸消失。
4、晏某,男,30岁,面圆,体丰,饱食后反酸两日,平时性格沉郁,四肢微凉,眠差,心烦。给予解郁汤合栀子厚朴汤。
法半夏15克,厚朴10克,紫苏12克,茯苓30克,干姜5克,柴胡10克,白芍10克,生甘草5克,栀子8克。两剂
服用上药两剂,诸症愈。
5、吴某某之夫,晚上睡觉觉得燥热数日,心烦,不想盖被子,口干,舌头淡红苔黄腻,给予解郁除烦汤加薏米。
柴胡15克,枳壳15克,生甘草8克,白芍15克,法半夏15克,厚朴10克,紫苏10克,茯苓10克,连翘20克,黄芩10克,栀子12克,薏米25克。
3帖服完,睡眠好转,燥热减轻。
6、黄某某,女,初中生,主诉失眠多日,夜里心烦,容易生气,体瘦,面黄白之间,慢性鼻炎史,柴胡体质。给予解郁汤加酸枣仁
柴胡10克,法半夏10克,枳壳10克,生甘草6克,厚朴8克,紫苏10克,茯苓10克,白芍10克,炒酸枣仁10克。3帖
其母告之,药服完后眠转佳,女儿还闹着要服药,说效果好,还说服完药后,睡的好了,连慢性鼻炎的症状都好了起来,该女生之前本人都是麻黄类方加减治疗其慢性鼻炎,也有效果,解郁汤亦有效,大出意外。
7、刘某某,女,50岁,主诉:汗出异常10天,在我院老中医处开服中药无效,其汗出常在头面部烘热感后出现,体瘦极,主诉繁多,性格小心谨慎,考虑问题多,轻度焦虑,没有主见,平素胃部怕凉,大便不好排,4-5天一次,如猫屎状,心烦,眠差,容易生气,四肢冰冷,调身心为主。给予解郁汤加酸枣仁安神敛汗。叮嘱睡前半小时服用。
柴胡10克,枳壳10克,白芍10克,生甘草10克,法半夏10克,厚朴10克,紫苏10克,茯苓25克,酸枣仁10克。2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