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地图:中國最早的世界地圖《大明混一圖》!圖!!

 沪学 2012-06-28

中國最早的世界地圖《大明混一圖》





按此在新窗口瀏覽圖片
《大明混一圖》原件長3.86米,寬4.75米,彩繪絹本,是我國目前已知尺寸最大、年代最久遠、保存最完好的古代世界地圖,當屬國寶級珍貴曆史文物。

按此在新窗口瀏覽圖片
《大明混一圖》圖上繪製的非洲地域圖比歐洲人當年繪製的非洲地圖早100多年。圖為4月18日,觀眾在西安舉辦的中國檔案珍品展上參觀由中國第一曆史檔案館複製的《大明混一圖》仿真品。



《大明混一圖》簡介

  絹本彩繪《大明混一圖》是中國人繪製的一幅明代早期的彩色世界地圖。所繪地理範圍東至日本、朝鮮; 南至爪哇;西達非洲西海岸、西歐;北至貝加爾湖以南。全圖沒有明顯的疆域界限,僅以地名方框的不同顏色, 來區別內外所屬。圖中著重描繪了明王朝各級治所、山脈、河流的相對位置,鎮寨堡驛、渠塘堰井、湖泊澤池、 邊地島嶼以及古遺址、古河道等共計1 000餘處。全圖以內地較詳,邊疆略疏。明以外的地域以西方描繪最為 詳細,所列名稱幾百個,河道湖泊,一目了然。

  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史研究所的汪前進研究員是國內首次對此圖做過專門研究的學者,所得基本結論為: 《大明混一圖》成圖於明洪武二十二年(公元1389年)六月至九月之間,作者不詳。其中國內部分縱比例尺為 1?106萬,橫比例尺為1?82萬。國內部分依據朱思本《輿地圖》繪成(有學者對此有不同看法),非洲、歐 洲和東南亞部分依據李澤民《聲教廣被圖》繪成,而印度等地可能是依據劄魯馬丁的《地球儀》和彩色地圖繪 製。北部還可能參照其他地圖資料。

  汪博士介紹說,《大明混一圖》的繪製未見文獻記載,他曾將依據朱思本《輿地圖》增補的羅洪先《廣輿 圖》與《大明混一圖》對照分析,發現它們之間有驚人的相似之處,說明有同源關係。在《大明混一圖》的西 南部和《廣輿圖》的《西南海夷圖》上都繪有同一形狀的非洲、非洲東岸的島嶼和地中海等,地名的用字、所 標的位置也相同。但是因為朱思本的《輿地圖》中沒有繪製域外部分,所以再將這兩圖與比《大明混一圖》晚 的《混一疆理曆代圖都之圖》進行比較,可發現三者在非洲、地中海部分均相同,而且《大明混一圖》和《混 一疆理曆代圖都之圖》的歐洲、中亞部分也相同。後者是根據《聲教廣被圖》所繪,所以《大明混一圖》在這 些區域應是依據《聲教廣被圖》繪成的。但是《大明混一圖》中還繪有印度,且形狀突出,而《混一疆理曆代 國都之圖》中則不明顯,所以《大明混一圖》的這一部分應該是參照了其他的地圖。



最早描繪非洲的世界地圖 1389年的《大明混一圖》


  早於公元一世紀,中國已有提及非洲地方的記載。但是當時中國人到非洲是為皇帝尋找貢品,而不是經商,所以,並沒有像歐洲人那樣建立基地,或留下明顯的記號。其實早在葡萄牙著名航海家迪亞斯於1488年航行繞過好望角前,中國人便已經環繞非洲航行。例如在南非北部發現 的中國陶器,可追溯至13世紀左右,東開普省的石刻藝術亦描繪了中國人模樣的人物。

在國外,直到15世紀,歐洲人繪製的地圖上才有了非洲大陸類似的畫法。15世紀托勒密的名著《地理學》譯成拉丁文,受該書啟發而繪製的世界地圖,表現了托勒密想象中的非洲:一塊漏掉一部分的大陸,南半部是空白,西部的海岸線尚未確定。而在14世紀,中國人已經繪出了包含東南亞、南亞廣闊海域及整個非洲大陸和部分歐洲在內的大半個世界的地圖,這就是《大明混一圖》。

這幅明代世界地圖,以大明王朝版圖為中心,東起日本,西達歐洲,南括爪哇,北至蒙古。全圖沒有明顯的疆域界限,僅以地名條塊的不同顏色,來區別內外所屬。圖中著重描繪了明王朝各級治所、山脈、河流的相對位置,鎮寨堡驛、渠塘堰井、湖泊澤池、邊地島嶼以及古遺址、古河道等共計一千餘處。

在《大明混一圖》上,歐洲和非洲地區描繪得都很詳細,繪製得也很規整,而且筆法流暢。非洲大陸位於這幅地圖的左下方,其中河流的方位非常接近尼羅河和奧蘭治河,突出部分的山地與德雷肯斯山脈的位置吻合。地圖中還顯示在非洲大陸的中心有一個大湖,這可能是根據阿拉伯的傳說繪製的。因為在傳說中曾寫道“撒哈拉沙漠以南更遠的地方有一個大湖,其麵積遠大於裏海”。地圖上南部非洲的好望角,海陸線條精美,形製一目了然,仿佛讓人們看到當年鄭和萬船揚帆,七下西洋,繞過非洲好望角遠征西方,開創古代中國乃至世界航海史的偉大壯舉。

  《大明混一圖》最早繪製於明洪武二十二年(公元1389年),長3.87米、寬4.75米。這幅彌足珍貴的古代寶圖是世界上最早最大的世界地圖,也是迄今為止我們所能見到的最早描繪非洲的世界地圖。

  它的被發現,源於南非國民議會女議長金瓦拉博士——一位研究古代非洲地圖和世界地圖的曆史學家、古代地圖收藏家。金瓦拉博士勤於收集世界各地新地圖信息。1969年,華盛頓大學的一位華人教授在加拿大演講時,提到有一幅中國古代世界地圖精準地描繪了非洲大陸。金瓦拉博士得知後,於1988年初派助手專程赴美向鄭教授調查該地圖的來龍去脈,但僅獲此圖藏於日本一佛寺的信息。金博士隨即跟蹤追訪,最終在日本一所大學的圖書館裏找到了《大明混一圖》,並弄清該圖由中國人李凱(音譯)1402年繪製,後被一朝鮮使者受命帶回朝鮮。再後,日本軍閥侵占朝鮮,將該圖掠奪到日本密藏於一寺廟方丈的私人圖書館,最終被方丈贈予日本一所大學。1999年,應金瓦拉的請求,日本有關方麵複製了《大明混一圖》相贈,使她30年的願望得以實現。

  後來,當金瓦拉得知《大明混一圖》實為“孿生兄弟”,最早的一幅繪製於1389年,便立馬請求中國駐南非大使幫助尋找“孿生”《大明混一圖》中的“哥哥”。1999年11月,李鵬訪問南非,特意向金瓦拉議長贈送了一份特殊的禮物——《中國古代地圖集》,其卷首幾頁正有著1389年繪製的《大明混一圖》。

  國寶級的《大明混一圖》珍本原樣為彩繪絹本,藏於中國第一曆史檔案館。由於年代久遠,尺寸過大,早已不適合公開展出。2002年11月12日,中國第一曆史檔案館與敦煌藝術研究院、浙江大學的專家共同按原圖尺寸精心複製了的一幅《大明混一圖》在南非議會向公眾展出,金瓦拉議長在開幕式上說:“《大明混一圖》向世人表明,這幅由中國人繪製的地圖,比西方探險家到非洲早了100年,所謂歐洲人最早發現非洲的曆史需要改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