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02月17日 星期五 新民晚报
驾收粪船 摇着铃铛 一天倒300多只马桶 马惠福,是一位与苏州河为伴,在苏州河上工作了40年的“老环卫”,如今他仍天天驾船从莫干山路码头出发,每天雷打不动,按上午、下午两个航次,巡查苏州河,为上海市民守护着苏州河河面及岸边的洁净,“今天苏州河的水清景美来得如此不易,每一位上海人都有责任守护我们的母亲河,不能让母亲河再度蒙尘、受污染”。 40年前,进入市容环卫部门工作的老马,第一份工作就像穿街走巷兼吆喝,同样在苏州河上乘船摇铃,还要扯着嗓门对船只高声喊:“倒马桶,统统拎出来喽!”而他的同学,也大多分配在苏州河岸边的棉纺厂、印染厂、煤球厂等等当工人,那时候,依赖水运的上海各大型企业都驻扎在苏州河沿线,“苏州河成为我们这一代上海人踏上社会的第一站”。 每天,他们三人一组,驾着收粪船、摇着铃铛,为行驶在苏州河上的船只“倒马桶”,“铃铛一响,苏州河船上的人就知道收马桶的来了”,老马说,“说是马桶,可不是上海人家里用的那种马桶,而是船上几十号人一起使用的‘大块头’”。光是老马他们那一组,一天就要倒300多只马桶,“可想那时的苏州河上的航运有多繁忙”。那时,苏州河里有从崇明运西瓜、运农副产品的船只,有为煤球厂运煤的船只,以及沿河的棉纺厂、无线电厂、火柴厂等等企业的运输船只。 “初干这行当时,要说没顾虑不现实。尤其那刺鼻难闻的气味,还不时粪渍粘衣,让人恶心吃不下饭,不过日子久了就习惯了。”老马说。 垃圾码头粪码头 如今“销声匿迹” 本世纪初搬到苏州河边上的中远两湾城的居民都还清晰地记得,那时,苏州河里的“扑扑”船是小区居民最心烦的噪音,程度甚至超过了从小区旁飞驶而过的火车、轻轨。 “以前,仅从外白渡桥到真北路桥的苏州河水域,就分布着10个大型垃圾、粪便码头,最后一个凯旋路垃圾码头直到2007年才拆除,从此,苏州河上的垃圾船、岸边的垃圾码头才淡出上海市民的视线,彻底从苏州河撤离”。 记者从市容部门的档案材料中看到,那时苏州河沿岸的10个垃圾码头、粪码头,每天承担着黄浦、虹口、闸北、静安、普陀、长宁六区的生活垃圾转运重任,每天通过苏州河码头装卸、从苏州河转运到老港的生活垃圾就达到1480吨,粪便1340吨,“从苏州河市区段开到老港,船要行驶3天3夜”。在装船及运输过程中,部分垃圾、粪便、油类物质、船民生活垃圾也不可避免地排入到苏州河水体中,加之上游河道漂下来的水草及饭盒、泡沫塑料等白色污染物,不但形成有碍观瞻的水面漂浮垃圾,而且造成水体污染。同时,环卫码头和运输船只设施陈旧简陋,与周围环境极不协调,严重损害上海的城市景观。 据市容部门透露,截至2010年,苏州河34公里岸线再没有环卫粪便、生活垃圾和污泥码头,95%的苏州河岸走廊成为观光、休闲的景观通道,一个水清、岸洁、有绿的崭新苏州河呈现在市民面前,并成为鸟儿、鱼儿的“新家”。甚至在北苏州河路有幢公寓大厅的屋檐下,竟还有燕儿筑窝繁衍后代,且哺育出五只燕宝宝的奇特一景,让进出的市民啧啧称奇。苏州河防洪墙上也随处可见一道道白色的鸟粪痕迹。 “曾经的垃圾、粪码头已‘销声匿迹’,再无痕迹可寻,但它们却永远留在我的记忆之中”。老马驾船带着我们在如今的苏州河景观区域寻找那些曾有的记忆—— 从外白渡桥开始算起,位于山西路桥与河南路桥之间的山东路垃圾码头是苏州河上第一座环卫码头,如今紧挨着外滩源的景观区域;再过来是乌镇路垃圾码头,当时这个码头岸线长达100米,算得上苏州河上的大码头,如今是苏州河第一个亲水平台,经常有市民来这里放生鱼类,不远处就是苏州河沿岸的第一幢高层住宅;位于闸北区的浙江路、光复路、长安路粪码头,如今都已被绿化覆盖;沿苏州河逆水而上,就到了苏州河上最大的亲水平台——蝴蝶湾,这个创新地将城市污水处理与后现代派绿化景观融为一体的都市绿地,是市民最爱的苏州河沿岸休闲地带,而过去这里是煤球厂,以前很多上海市民家里烧的煤球,就在这里生产、加工。 老马导航,船一路前行,驶入普陀区段,原先光新路附近有座粪码头,东新路旁是垃圾码头、粪码头紧挨着,如今光新路附近一座崭新的江宁路桥即将诞生,东新路垃圾、粪码头原址上建起了郁郁葱葱的景观绿化,背后是大批新建的高档河景住宅,苏州河早已被搬上了房产广告,成了吸引购房者的“最大卖点”;南岸的长宁区,凯旋路桥东侧是曾经的粪码头,西侧是原先的垃圾码头,2007年11月8日,作为当时苏州河上的最后一座环卫码头,凯旋路桥西侧的垃圾码头在一片欢呼声中启动搬迁、拆除工程,“古老的环卫作业码头终于完成了它的历史使用,彻底撤出苏州河岸线。” 打造景观河旅游河 游艇码头“弹眼落睛” 由于开展疏浚工程,目前苏州河只有环卫的保洁艇,市容部门的巡视船只可以航行,苏州河显得格外的安静。垃圾码头、粪码头及各类运输码头都已销声匿迹了,不见踪影。位于普陀区江宁路、长风生态区的游船码头,苏州河沿岸高档住宅的游艇码头,停靠在岸边的游船和游艇格外“弹眼落睛”,预示着苏州河将从此成为一条美丽的景观河、旅游河。 长长的苏州河岸线,已无法找到“老上海”记忆中一座座码头的“实体”,但过去的码头旧址早已深深刻在老马的记忆深处。在一路巡航中,老马仍能准确说出每一座码头的位置,苏州河沿岸每家工厂的所在,“如果当时的码头拆除时能留下一两座,给我们的子孙后代留下我们这一代人有关苏州的记忆。尽管那样的记忆并不是很美好,但留下来,可以让我们更好地告诉后代,我们曾经对母亲河造成的污染,而后又是如何痛下决心对母亲河的治理。大拆除只能拆掉一个又一个码头,并不会抹掉苏州河的那段黑臭历史。” 本报记者 沈敏岚 特约通讯员 刘维光
据了解,为保持苏州河景观水域“水面清、水岸洁、水门亮”的市容环境面貌,市市容环境卫生水域管理处建立了“四定”的巡查日常勤务模式,确定了各条段(强家角桥—真北路桥、武宁路桥—强家角桥、长寿路桥—武宁路桥、长寿路桥—浙江路桥、浙江路桥—东港口)巡查工作的要求及规范,实行“定人、定岗、定时、定责”巡查勤务模式。 市容环卫水域管理处加强对苏州河水面的质量监管工作,按照保洁合同标准,强化日常水面保洁质量的检查考核,注重提高水面保洁工作实效,力争实现景观水域的水面质量月平均优良率稳定在92%以上;继续做好水葫芦等水生植物的治理工作。按照水生植物规律,做好水生植物的预警分析,完善作业力量配置,提高库区的拦捞效率,力争实现景观水域无水生植物污染。 |
|
来自: 10同心圆10 > 《苏州河上行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