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看懂上海:苏州河上的桥

 江苏常熟老李 2014-10-07


本文系原创作品,若需转载,请注明来源看看新闻网。

点击观看更多看懂上海往期内容


如今的苏州河,从河口到外环线,还有桥梁30处31座(当然不能算轨交桥梁)。这些桥梁的建造年代不同,风格各异,功能也有差别,俨然一座天然的桥梁博物馆。考考侬,能把31座桥都背出来么?嘿嘿

从东到西,依次如下:外白渡桥、乍浦路桥、四川路桥、河南路桥、山西路桥、福建路桥、浙江路桥、西藏路桥、乌镇路桥、新桥路桥、南北高架桥、恒丰路桥、普济路桥、长寿路桥、昌化路桥、江宁路桥、西康路桥、镇坪路桥、宝成桥、武宁路桥、曹杨路桥、华政校园内的华政桥、凯旋路桥、中山西路桥、内环线高架桥、万航渡路桥、古北路桥、泸定路桥、中环真北路桥、祁连山南路桥、外环吴淞江大桥。

在现有的桥梁中,年代悠久的桥,基本集中在西藏路桥以东,像四川路桥、西藏路桥、乍浦路桥、河南路桥,就是典型的欧式风格桥梁,也是苏州河上的景观桥梁;而西段新建的桥梁,像古北路桥、祁连山南路桥,则是呈现简洁的现代风格,基本属于功能型的桥梁。

不仅如此,这三十一座桥,座座有故事。先来讲讲,最东面、也是最有名的外白渡桥。

“三代白渡桥”

用上海话念这个名字,马上就会知道它背后的含义,“白渡”:过河免费,不要钱。怎么来的这个名字?第一代“外白渡桥”,建于1856年,当时的名字叫“威尔斯桥”,是座木桥,中间设活动桥面,船只驶过时须起吊。

造桥纯粹为牟利的威尔斯等人曾声称,上海道台特准许其专利,人行需交“过桥税”,且只向华人收税,外桥车辆及仆役一概免去。继之,上海居民愤起抗争,粤人詹若愚就在今日的山西路口设置义渡,免费接送两岸过路华人,以示不屈。因市民不再付钱,乃称之为“白渡”。

租界工部局迫于众怒难犯,于1876年在威尔斯桥近侧造了木质浮桥,过桥免费。因其毗邻外滩公园,定名为“公园桥”。从此,这里过桥不再付费,遂称之为“外白渡桥”——这就是第二代的“外白渡桥”,原来的“威尔斯桥”则被工部局收购后拆除。

到了光绪年间,木桥几经补修,以不能适应交通发展的需要,工部局决定另建钢桥代替。光绪32年,打下第一根桩,第二年竣工。这就是第三代外白渡桥。

人们影象里,外白渡桥只是外滩风景区的一部分。事实上,它还承担着极重要的交通作用。有人做过一个统计,八十年代末,每昼夜外白渡桥的交通流量,就已达到2.7万辆次。承受如此巨大的压力,外白渡桥经历了多次“小修小补”,随后,经典的故事发生了。

在2007年年底,外白渡桥的设计公司,英商霍华斯·厄斯金公司致信上海市政部门,提醒外白渡桥已经达到当初设计使用年限100年,现已到期,请注意维修。而细心的上海人,此时又翻出了了当初用英文书写的,外白渡桥的设计图纸——这样,一场移桥工程开始了。到2009年4月,在经历了第一次彻底翻修后,这座1000吨的钢桥重回原址。

“二白渡桥”

乍浦路桥,北连乍浦路南接虎丘路,建于1927年,是一座欧式风格的三孔钢筋混凝土桥。1927年之前,这里是一座木桥,最早建于1873年,因为紧贴“外白渡桥”,所以上海人称其为“里摆渡桥”、或“二白渡桥”。再往前推,这里曾有一座浮桥,是传教士文惠廉建造的。

“四川路桥”

苏州河沿岸有不少著名地标性建筑,上海邮政总局大楼就是一处,而和这栋大楼同时建造的,还有现在的四川路桥。

四川路桥建成于1923年,当时取名为“邮政局桥”,1943年改称为“四川路桥”至今。四川路桥的桥址,最初同样也是个渡口,名“二坝郎渡口”。1878年工部局曾在此建木桥,几经修整重建后,于1922年拆除改建。

“三白渡桥”

跟大马路、二马路一样,有“二白渡桥”,就有“三白渡桥”,这就是河南路桥。

1843年的时候,这里曾有一个渡口,人称“三摆渡”;次年,长62米的驼峰式六孔木桥,在这个摆渡口建造起来。1925年,木桥又改建成了现在的钢筋混凝土的均衡翅式带悬桥。当年,因桥堍下还建有天后宫,故又称“天后宫桥”。

“老闸桥”

这是老上海口中,福建路桥的另一个名字,因为,当年这里留有古代建造的石闸。1875年,这里建起了一座木桥,就叫“老闸桥”,直到1962年方才拆除,如今的桥则是1968年建成的。与老闸桥相对应的是新闸桥,一座载重量仅3吨的钢架步行桥。(我们在新闸路一篇中曾介绍过,新闸的路名,就是和老闸相对应的;而“闸北”二字,自然也就意味着这座老闸以北的地区。)

“舢板厂新桥”

今天许多人不知道,恒丰路桥原来叫“舢板厂新桥”,当初,这儿曾经是外国人办的赛船总会所在地,上海人称之为“舢板厂”。1903年,由广东、浙江商人集资,在此建造了一座木桁架桥。1927年重建后,正式改名“恒丰桥”。现在的这座桥,是在1987年重建的。

“盆汤弄桥”

老上海一定记得,在苏州河上有一座连接山西南路和山西北路的六孔木桥,“盆汤弄桥”,为啥叫这个名字呢?因为老底子,山西路叫“盆汤弄”。1956年,因其陈旧而被拆除,之后再也没有重建。2006年,河南路桥改建时,为方便行人过河,就建造了现在的山西路桥。

拆掉的“自来水桥”

苏州桥上还有一条专为架设自来水管道的桥,人称“自来水桥”,也就是后来的江西路桥。桥下管道为通向公共租界和法租界的供水管道,英商上海自来水股份有限公司,还在公共租界中心地点,江西路、香港路口,建造了容量为682立方米、高31.5米的水塔1座。1942年,这座桥被整体拆除。

“新、老垃圾桥”

过去在苏州河上,还有以垃圾来冠名的两座桥,新、老垃圾桥。“老垃圾桥”,就是今天的浙江路桥,这也是苏州河上,除外白渡桥之外的另一座钢桁架结构百年老桥,建成于1908年,钢桁梁为鱼腹式,很有特色。在建此钢桥前,这里原有木桥一座,最早建于1880年,因旁有垃圾码头,俗称“垃圾桥”、“老垃圾桥”。

“新垃圾桥”则比“老垃圾桥”更出名,是今天的西藏路桥,老上海也称其为“泥城桥”,我们在一篇《消失的地名》中有过详细的介绍。

“乌镇路桥”

北通乌镇路,南跨南苏州路后,直达东西向的新闸路。最早的乌镇路桥是木桥,建于1929年。1985年,才正式改木桥为钢筋混凝土桥。现在的乌镇路桥是在1998年到1999年间重建的,改成了钢筋混凝土桥面。

“新闸路浮桥”

苏州河上最早的“桥”,其实都是浮桥。1735年雍正年间,苏州河上就有桥了,这座浮桥的位置就在今天的新闸路桥。后来是因为行人车马往来不便,苏州河上才开始没有其他的桥,转而依靠摆渡来过河。

(清末,和新闸相对应的老闸桥)

1916年,新闸路桥被改建成,木桩基的钢桁梁桥,形似浙江路桥,但远不如其坚固。1999年,新闸路桥拆除后,在2000年底,改建为钢梁桥。刚建成时不能通机动车,2009年对桥改造后,现已能通车,但是,又不能和新闸路直接相连,所以,叫“新闸桥”或许更合适。

“共和新路桥”

共和新路桥,1995年建成通车,一头接着上海的“大动脉”南北高架路,是苏州河上最宽的桥。苏州河上的桥,在桥身中段都有绿底白字方块形的桥名牌,唯独此桥无此标识,所以也有人称其为“成都路桥”,因为直接接通当年的“成都路高架”。

“长寿路桥”

长寿路桥,是上海解放后建造的第一座架设在苏州河上的桥梁。1951年开工,1953年竣工。原有的桥,被毁于日军占领时期。新中国成立后,市人民政府工务局几经勘查,投资人民币376万元,建造了贯通东西的永久性桥梁。

现在看看这是个小数目,但在当年,这笔投资占政府全年支出的2%。如今八车道的长寿路桥,是上世纪90年末才竣工通车的。

“造币厂桥”

江宁路桥,建于1929年,最早的时候只是一座五孔木桥,因桥北是建于1922年的中央造币厂,故称“造币厂桥”。1968年,这座经多次修建的木桥改建为钢筋混凝土桥,南通江宁路,北接光复西路。1996年此桥被定为危桥,于2011年底改建,在2012年12月通车。

“宝成桥”

又名叶家宅路桥,南与长寿路相邻,北与光复西路相连。1931年,由苏州河北岸的崇信纱厂杨杏堤等人捐资建造,为五孔木质行人桥,主要供厂里的工人上下班用。叫“宝成桥”也是因为现在的叶家宅路,当年叫“宝成弄”。1937年“八一三”的时候被炸毁,修复后曾改用“崇东桥”的名字,又因桥址在原谈家渡口,故又名“谈家渡木桥”。

1971年,木桥改建成钢筋混凝土桩基,成为苏州河上唯一的一座双曲拱梁人行桥。后为迎接世博会,把桥名换回了“宝成”二字,同时,也对桥身进行了景观改造。

“最秀气的桥”

“校园桥”、最初又叫“学堂桥”,民国23年建,为圣约翰大学自用人行木桥。1967年木桥因损坏拆除,改设船渡。1980年10月由华东政法学院,在原桥西北200米处重建,改为现名,为钢筋混凝土桩基、双曲拱人行桥,长44米,宽4.3米。

“最浮夸的桥”

在啥地方?武宁路桥!

大概2009年重建好之后,很多媒体吹捧它是“苏州河上最漂亮的景观桥”,但是,这桥太像巴黎塞纳河上的亚历山大三世桥了(如果没记错,跨度应差不少),或者欧洲别的大型城市里的景观桥。但是,这里是中国、这里是上海。

当然,这只是笔者的一家之言,金灿灿也蛮好,和周边的KTV、会所、“侬懂的”浴场气质吻合,就是太阳大的时候,开车过去有点晃眼,呵呵。放一张网友提供的,80年代武宁路桥的老照片,算是回忆一下那个“纯真年代”吧。

“铁路桥”

1915年,辛亥革命后不久的民国政府交通部,就着手建设沪杭铁路。为了使火车通过苏州河,就在现在凯旋路桥的位置,建了一座钢结构桥梁。

官方的称呼叫“沪杭铁路二号桥”,俗称“铁路桥”,北跨光复西路,南连万航渡路。1949年桥被炸毁后,在原址建成了现在的“凯旋路桥”,分成平行的两部分,一座通轻轨线,一座行车行人。

“三号桥”

中山路三号桥,上海人还习惯称它“中山桥”,民国19年在辟筑中山路的同时建造的,当时也只是木结构车行桥。1937年被日军炸毁,后在原地修复;解放战争时,又被国民党军炸毁,解放后修复。

1960年9月,在中山环路拓宽改建时拆除旧桥,在原桥西侧建成大型永久性桥梁,为钢筋混凝土桩基、双悬臂T型梁,3孔,中孔为主航道,边孔均跨越河道及沿河道路成立交状。1985年整修和加固,成为中山环路上的重要桥梁。

“北新泾桥”

(照片为网友拍摄的北新泾湾,右侧即是北新泾桥和背后的中环立交桥)

原名“真北路一号桥”,民国21年,在辟筑真北路后建造,为木结构桥。1964年底旧桥拆除,移址另建新桥,改为现名。桥长80.4米,宽10米,其中两侧人行道各宽1.5米,为钢筋混凝土桩基、单悬臂梁,是市区西部,联系吴淞江南北的重要桥梁。

苏州河上31座桥,我们只是把具有代表性的,有点故事的桥,拿出来说了一下。有一点是共通的,不管是否精致,不管是否年代久远,对于上海这座城市而言,没有苏州河,没有苏州河上的这些桥,上海的城市空间就无法拓展,城市化的区域也远没有现在这么大的规模。

————再讲两句分割线————

听说苏州河上的游船有恢复了,从祁连山路一直延伸到外滩源,但是刚开始生意相当清淡。

让我啰嗦两句,我觉得,做文化产品跟做媒体一样,专业和诚意才是最重要的,我们坚持做“看懂上海”,也是希望有一天,看到来上海的朋友,不是去什么外滩,去什么城隍面,而是拿着“看懂上海”,穿梭在上海的马路间,阅读这座中国近现代最有魅力的城市。

要是有这天,阿拉两只胖子也心满意足了,哈。

“看懂上海”开通了线上微社区“旁友帮帮忙”,点击“阅读原文”可以浏览,并留下您对我们的意见和建议。

同时,您也可以留下您对上海感兴趣的问题,如果您是老克勒,那请一定不要“吝啬”,让我们一起把上海的人文面传承下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