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5)上海苏州河(吴淞江)上的桥(一)

 昵称22346171 2015-07-17

 上海苏州河(吴淞江)上的桥(一)

        苏州河,是黄浦江支流吴淞江上海段的俗称,民间泛指的苏州河段是,西起长宁区北新泾,东至黄浦区外白渡桥,有时也泛指吴淞江全段。

       苏州河之名,始于20世纪中叶上海开埠后,部分爱冒险的外国移民由上海乘船而上,溯吴淞江直达苏州,就顺口称其为苏州河。到1848年,上海道台麟桂在与英国驻沪领事签定扩大英租界协议时,第一次正式把吴淞江写作了苏州河。由此开始,苏州河之名逐渐流行。

       苏州河下游近海处被称为沪渎,是上海市简称的命名来源。苏州河沿岸是上海最初形成发展的中心,催生了几乎大半个古上海,后又用100多年时间成为搭建国际大都市上海的水域框架。

       苏州河(吴淞江)在上海境内有56公里长,由东向西,共架有过49座桥,已拆除2座桥,一是江西路桥:位于江西路两端,前身为自来水桥,旧称二摆渡桥,于1942年拆除。二是吴淞路闸桥:位于中山东一路和吴淞路之间, 1991430日建成通车,20091017日拆除。

       从外白渡桥到西藏路桥,始建于上世纪初,大都已有百年历史。乍浦路桥、四川路桥、河南路桥、西藏路桥,四座桥是典型的欧式风格桥梁,桥体线型优美流畅,桥身细部刻画丰富,桥梁整体与该段苏州河两岸的建筑风格十分协调,是苏州河上重要的景观桥梁。

       从乌镇路桥至长寿路桥,大多是近些年新建、改建的桥梁,桥梁强调交通功能,桥体外部线条简洁明快。

       从昌化路桥至中山西路3号桥,大多为解放后所建。这些桥普遍呆滞、笨重。这是因为受限于那个时代的经济政治因素,所以桥型结构较为简单,造价也相对低廉。

       再往西,有中环桥、外环桥,高速公路桥、高铁桥,还有普通公路桥、人行天桥等等。

       由东向西,苏州河(吴淞江)上海段现有47座桥,有铁桥,也有钢筋混凝土桥,不管是陈年老桥,还是新造桥梁,给整个苏州河增添了文化意义与景观色彩。

 

       1.外白渡桥:位于黄浦区中山东一路和虹口区大名路之间,1856年在外摆渡上建木桥,称之为韦尔斯桥,18738月,在外摆渡桥西另建一座木桥,定名为“公园桥”。人们过桥不再付钱,于是被称之为“外白渡桥”,原韦尔斯桥被拆除。1906年开始建造铁桥, 1907年12月29成,1908120日举行通车典礼,外白渡木桥也被拆掉,这是上海第一座钢铁结构桥,也是上海市区最大的一座钢铁桥,更是中国第一座全钢结构铆接桥梁和仅存的不等高桁架结构桥。

       由于其丰富的历史和独特的设计,外白渡桥成为上海的标志之一,同时也是上海的现代化和工业化的象征。1994215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将外白渡桥列为优秀历史保护建筑之一。20084月,外白渡桥除桥墩以外部分被从原处拆下,并送往上海船厂进行大修,到2009225日,大桥经整修后,以原貌重回原地。

 

上海苏州河(吴淞江)上的桥(一)

上海苏州河(吴淞江)上的桥(一)

上海苏州河(吴淞江)上的桥(一)

      

       2.乍浦路桥:位于黄浦区虎丘路和虹口区乍浦路之间。上海开埠后,美国圣公会主教蓬恩(文惠康)在此渡口之西建造过一座浮桥。1873年将浮桥改为木桥,外国人称蓬恩桥,中国人称头摆渡桥,亦称白渡桥。为区别东邻的外白渡桥,故又称二白渡桥。1927年,木桥拆除,改建钢筋混凝土桥,以乍浦路路名命名。

      乍浦路桥,长71.94米,宽17.3米,其中车行道12.9米,两边人行道各为2.2米。上部为钢筋混凝土悬臂梁,下部为木桩基础的重力式桥台和空心桥墩。桥下3孔,中间一孔,跨径为36.55米。该桥南堍平均坡度3.427%,局部最大坡度4.14%,并形成弯道,其叉道圆明园路,贴近桥堍。

 

上海苏州河(吴淞江)上的桥(一)

上海苏州河(吴淞江)上的桥(一)

     

      3.四川路桥:位于黄浦区四川中路和虹口区四川北路之间,原为二摆渡口,1860年建浮桥。1878年工部局在此处建造3.66米木桥,名里摆渡桥、又名白大桥。不到五年木桥损坏,工部局又于1883年重建9.45米宽的新木桥。1922年木桥损坏拆除后,建造钢筋混凝土单悬臂梁加挂孔式桥梁,四川路桥长70.97米,宽18.2米,分3孔跨越苏州河,于1923年建成。因桥北堍有1922年建成的上海邮政总局大楼,故名邮政局桥。1943年改名为四川路桥。

 

上海苏州河(吴淞江)上的桥(一)

上海苏州河(吴淞江)上的桥(一)

     

        4.河南路桥:位于黄浦区河南中路和虹口、闸北两区交界的河南北路之间。原为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设的渡口,名为三摆渡。光绪元年(1875年),由工部局建造木桥,名为三摆渡桥,民间又称“天妃宫桥”。1883年又将原木桥拆除,另建长62米的驼峰式六孔木桥。1927年,拆木桥建新桥,建成一座长64.46米,宽18.2米。三孔混凝土悬臂挂孔桥,并命名为河南路桥。

       20066月,老河南路桥开始拆除重建,新河南路桥于2009119日建成通车,桥由原来的四车道拓宽至六车道。

 

上海苏州河(吴淞江)上的桥(一)

上海苏州河(吴淞江)上的桥(一)

      

       5.山西路桥:位于黄浦区山西路和闸北区山西北路之间,又称盆汤弄桥,老桥于1958年拆除,新桥于2007年底建成,为步行桥。

 

上海苏州河(吴淞江)上的桥(一)

上海苏州河(吴淞江)上的桥(一)

      

       6.福建路桥:位于黄浦区福建中路和闸北区福建北路之间,1875年在此建水闸,后称之为老闸,还建有木桥,故名老闸桥。1966年因木桥破损不堪,不得不拆除。改建一座长71.4米、宽11.58米钢筋混凝土双曲拱桥,于1968年建成人车二用桥。由于当年造桥技术水平低下,又是在文革初期建成的,又多次遭遇货船撞击桥梁事故,运行十几年的钢筋混凝土桥成了摇摇欲坠的危桥。2001年只能将危桥拆除,2004年开始建设新桥,直到2007年底,才竣工通车。主桥宽从9米拓宽到20米,增加一倍多,其中车行道从原來的6米,拓宽到14米,两边各设3米人行道。

 

上海苏州河(吴淞江)上的桥(一)

上海苏州河(吴淞江)上的桥(一)

      

        7.浙江路桥:位于黄浦区浙江中路和闸北区浙江北路之间,清光绪六年(1880年),租界工部局在此建了一座步行木桥,因桥建在苏州河南岸垃圾码头邻近,人们就称它为垃圾桥。西藏路桥建成后,俗称新垃圾桥,浙江路桥也就改称为老垃圾桥了。

       1887年拆除旧木桥,改建一座宽5.19米石礅木桥。190611月,工部局拆除木桥改建成鱼腹式简支梁钢桁架桥,桥下基础结构为木桩重力式桥台。桥长59.74米,宽13.9米,桥面铺设电车单轨,1908年建成,英商电车公司的5路有轨电车从桥上通过。1924年为使浙江路桥能双向通行有轨电车,将木板桥面改为铺设钢筋混凝土桥面,并架设双轨设施。

       1942年,更名为浙江路桥。19638月起,南京路拆除有轨电车轨道,随后5路有轨电车停驶,轨道也被拆除,改为通行无轨电车。1974年对该桥进行较大改造,此后198619931997年又对该桥进行大修和加固。2015年起封闭大修,将恢复铁桥原貌,成为我国仅存的几座鱼腹式钢木桁桥之一。

 

上海苏州河(吴淞江)上的桥(一)

上海苏州河(吴淞江)上的桥(一)

上海苏州河(吴淞江)上的桥(一)

       

        8.西藏路桥:位于黄浦区西藏中路和闸北区西藏北路之间,原名泥城桥,又名自来火厂桥,俗称新垃圾桥。早在清咸丰三年(1853年),就在此处建木桥。1899年,租界工部局将当时苏州河的支流泥城浜填平筑路有了泥城路即今天的西藏中路,所以西藏路上至今还有郑家木桥八仙桥南洋桥等过去泥城浜上古桥名遗址。并在泥城路上与苏州河对岸建了一座长47.7米,宽9.14米木桥。

       1922年工部局拆除木桥改建成钢筋混凝土桥,因桥南堍有英商煤气公司,当时上海人把煤气称作自来火,故而桥名就叫自来火厂桥。但民间还是称他为新垃圾桥或泥城桥。1942年,改名为西藏路桥,并进行加固拓宽,形成长68.28米,宽18.2米,最大承载重号称百吨的干线桥梁。

       2003年起拆除具有60多年历史的老西藏路桥,重建一座长100米,宽40米双向6车道现代化桥梁。新桥的装饰也较到位,既保持其原有风格又含现代化元素,提高了桥的使用功能。

 

上海苏州河(吴淞江)上的桥(一)

上海苏州河(吴淞江)上的桥(一)

上海苏州河(吴淞江)上的桥(一)
 

       9.乌镇路桥:位于黄浦区新闸路和闸北区乌镇路之间,最早乌镇路桥始建于1929年,为六孔木桥。抗战时被毁,1948年重建为新型木桥,桥长60.35米,宽9.4米。1985年拆除旧木桥,改建为钢筋混凝土桥,但仍只能通行人和非机动车。19971月因桥安全问题而拆除,199811月再次重建,19995月建成长60.35米,宽9.4米钢筋混凝土简支架一桥梁,是苏州河上目前最年轻的桥。

 

上海苏州河(吴淞江)上的桥(一)

上海苏州河(吴淞江)上的桥(一)

   

       10.新闸桥:位于黄浦区新桥路和闸北区大统路之间,曾号称是苏州河上第一桥。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在此又建了一座石水闸。由于福建路水闸先建在前,逐称老闸,此闸就称为新闸,新闸二字由此而来。此后效法老闸,乾隆二年(1737年)在石闸上铺设抽板浮桥,以便行人在无船只通行时行走。清同治元年(1862年),巡抚李鸿章主持,并改建成第一座三孔吊桥形石闸桥,中间那孔木板桥面系有铁链,两岸设有盘车,有大船来即用盘车将桥板吊起。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商董徐鸿逵等募集资金改建石磴木桥,取名新闸桥。

        宣统二年(1910年),由于老桥不能适应日益增多的行人尤其人力车辆的通行,由闸北巡警总局提出申请,改建新型木桥。由于辛亥革命兴起,巡警总局长姚继之挟卷建桥款白银32000两潜逃,被迫停工。拖延到1915年才复工, 1916年建成上部为穿过式钢桁架拱形梁架,下部为木桩基重力式平台,长60.35米、宽6.1米,载重量为3吨的新闸桥。2000年新闸路桥原拆原建,禁行机动车。

 

上海苏州河(吴淞江)上的桥(一)

上海苏州河(吴淞江)上的桥(一)

     

       11.成都路南北高架桥:位于黄浦、静安两区交界的成都北路和闸北区共和新路之间,始建于199310月。上海南北高架路(即成都路高架路一期工程),南起中山南一路,北接中山北路,全长8.45公里,于199511月建成。南北高架路标准段路宽25.5米,主线为6车道,要跨越50多米宽的苏州河,为此建造了这座高架桥,是南北高架道路工程中唯一跨苏州河的桥梁。

       成都路桥其长度按设计为三跨主桥65米,前后二跨各44米,共153米,55.5米,其中车行道49.5米,两旁行人道各3米。桥面宽阔平整,是苏州河上桥面最宽的一座桥,东西两侧有桥堡供行人上下桥,非机动车无法通行。桥体与高架路浑然天成,机动车辆行驶中没有过桥的感觉。

       此后为与轨道交通1号线北延伸线相结合,南北高架路又从柳营路延伸到泰和路与外环线相连接,共9.65公里。于2002124日建成,形成一条18.1公里南北大通道。

 

上海苏州河(吴淞江)上的桥(一)

上海苏州河(吴淞江)上的桥(一)

    

      12.恒丰路桥:位于静安区石门二路与闸北区恒丰路之间,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在此建了一座木桁架桥,定名为“汇通桥”,俗称“新木桥”。上1927年重建新木桥,改名为“恒丰路桥”,当地百姓仍称之为“舢板厂桥”,或“麦根路桥”。

      抗战胜利后,木桥已破旧不堪。于1947年动工重建,1948年,建成钢筋混凝土结构五孔、长52.7米桥梁。1986年起,为配合建设上海新客站工程而拆除重建,1987年竣工。桥为3跨,中间55米首先采用悬臂浇筑法施工工艺一跨过河,两边各30米,再加引桥总长275米:桥宽29米,其中车行道达23米。重建后的恒丰路桥对干改善南北交通和苏州河水上交通安全起了重要作用。

 

上海苏州河(吴淞江)上的桥(一)

上海苏州河(吴淞江)上的桥(一)

    

       13.普济路桥:位于静安区海防路与闸北区普济路之间,又名海防路桥,这里,原来是小船摆渡口,并无桥梁。1996年因长寿路桥扩建工程,为解决行人分流等问题而动工新建此桥的。199710月,普济路桥建成,为行人、非机动车通行简易桥。两头基本上没有引桥,都是铁板踏步式上下桥,桥面也很狭。

       2009年市府把包括普济路桥在内苏州河上17座桥的整治和攺造工程列为年度十大实事项目之一。普济路桥是拆桥重建,抬髙并加宽桥面,改三跨过河为一跨过河,桥长423.33米,主桥车行道宽7米,仍为人行和非机动车二用桥。

 

上海苏州河(吴淞江)上的桥(一)

上海苏州河(吴淞江)上的桥(一)

     

      14.长寿路桥:位于闸北区天目西路与普陀区长寿路之间,原为广肇渡(天目路原名广肇路)渡口,依靠渡船沟通东西交通。1951年市府决定拨款拓宽长寿路昌化路至苏州河的路面並撤广肇渡新建长寿桥。当年528日奠基开工,1953928日建成通车,取名“长寿桥”。这是上海解放后,在苏州河上建造的第一座新桥,为钢筋混凝土单悬臂多跨结构桥梁。

      1996年市府将拓宽长寿路、天目路列为三横三纵骨干道路,建设成东西向主干道之一。长寿路拓宽工程从199610月开工,到19971217日竣工通车。长寿路拓宽后,路宽4250米,设628车道,路中央建有46米不军的中央绿化隔离带。

      在拓宽长寿路期间,同时对长寿桥进行了改造,在原桥两侧各加建一条新桥,改名为“长寿路桥”。199812月,新桥建成,由原来的一座桥变成了三桥並列的组合桥,两座新桥包围着一座旧桥,新建的两座桥比老桥髙、长。老桥两旁绿化很好,夹在新桥中间更不显眼。

 

上海苏州河(吴淞江)上的桥(一)

上海苏州河(吴淞江)上的桥(一)

上海苏州河(吴淞江)上的桥(一)

     

       15.昌化路桥:位于普陀区昌化路与中潭路之间,昌化路(原名归化路)苏州河口与对岸潘家湾之间原来有一渡口(谭家渡),用木船进行摆渡。1951年建一座人行木桥,名“归化路桥”,后由于年久失修,还多次发生船只撞桥事故。为此市有关部门决定拆除重建,于19749月建成桥长48.98米,宽13.7米钢筋混凝土中承式肋拱桥,这也是跨越苏州河的第一座中承式肋拱桥。

      上世纪90年代,在文革期间建成的昌化路桥已不能适应时代需要。为此,有关部门决定拆除狭窄的老桥重建新桥。不仅拓宽桥面满足行人和车辆通行的需要,又把桥建成既实用又美观的景观桥。桥总长未加长,然而加宽到24米,并在灯光、装饰等方面加以美化。新桥于20019月建成通车。

 

上海苏州河(吴淞江)上的桥(一)

上海苏州河(吴淞江)上的桥(一)

     

       16.江宁路桥:位于普陀区江宁路与光复习路之间,19298月建成一座5孔木桥,定名“造币厂桥”,俗称“洋钿(银元)桥”。19494月,造币厂桥已破损不堪,为此停止使用。在北岸桥西首约20公尺处重新建造一座木质排架简支梁桥。长50.62米,宽5.49米,改名为“江宁路桥”。1953年在木桥一侧加宽人行道。196861日拆除木桥,改建成钢筋混凝土桥,19694月建成通车。南面通江宁路,桥北则跨过光复西路和上海造币厂与光新路接通,桥长321米,其中主桥为68米,宽19米。其中车行道14米,人行道各宽2.5米。

        201112月起,再此对江宁路桥拆除重建。新江宁路桥于20121222日建成通车,北起光复西路,南至江宁路-澳门路口,全长约588米,其中桥梁总长约318米,主桥桥宽22米。新江宁路桥在具备交通功能的同时,还非常注重与周边建筑环境的和谐统一,新建了绿地及人行通道,与苏州河两岸的景观相得益彰,为周边居民增加了休憩的空间。上海造币厂老大楼就在桥旁,站在桥上就可以就近欣赏。

 

上海苏州河(吴淞江)上的桥(一)

上海苏州河(吴淞江)上的桥(一)

     

       17.西康路桥:位于普陀区西康路北端,连接光复西路。西康路,旧名“小沙渡路”,苏州河清水湾,原为“小沙渡”。1981年撤渡,新建了钢筋混凝土人行桥,自行车上下须推行,命名西康路桥。

 

上海苏州河(吴淞江)上的桥(一)

上海苏州河(吴淞江)上的桥(一)

      

       18.镇坪路桥:位于普陀区常德路与镇坪路之间,2007年开始建造,200979日竣工通车。镇坪路桥长660米,主桥210米,一跨过河,在河水中不设桥墩。设有机动车道4条,非机动车和人行道各2条。桥梁建设和装饰包括灯光配备都比较现代化。但受地理环境的影响,人行道坡度较陡,骑自行车者还要推行,许多行人仍选择过西康路桥而行。

 

上海苏州河(吴淞江)上的桥(一)

上海苏州河(吴淞江)上的桥(一)

     

        19.叶家宅路桥:位于普陀区叶家宅路北端(宝成弄),北与光复西路相接,此处原是小木船摆渡的渡口,名叫“谈家渡”,1931年,由苏州河北岸的崇信纱厂杨杏堤等人捐资建造,为五孔木质行人桥,因桥南是宝成弄(今叶家宅路),故得名“宝成桥”。1937年在“八一三”战火中被日军炸毁,1939修复,以崇信纱厂和东华纱厂两厂名命名,叫“崇东桥”,又叫“谈家渡木桥”。

        1971年,市有关部门决定拆除木桥,改建成钢筋混凝土桩基,成为苏州河上唯一的一座双曲拱梁人行桥,该桥长45米,宽5.1米,自行车须推行通过,

并改为现名。2009年,进行景观改造。桥身为宫廷黄色,踏步是四川红的大理石,有四根希腊古典式灯柱等。风格特别显眼。

 

上海苏州河(吴淞江)上的桥(一)

上海苏州河(吴淞江)上的桥(一)

    

        20.武宁路桥:位于静安区武宁南路和普陀区武宁路之间,解放前此处与宝成桥一起统称谈家渡,只是这里称西谈家渡,宝成桥那里称东谈家渡。 1955年在建造武宁路(从中山西路到长寿路),同时建造武宁路桥,当年51日开工,1956630日建成通车,为解放后新建的大型钢筋混凝土永久性桥梁。

        1967年,结合武宁路的南北延伸,对武宁路桥进行改建,桥面拓宽至25米。2000年,拓宽武宁路,同时改建武宁路桥为三跨钢结构箱形截面连续梁,桥面宽达39米。设62慢和双向人行道,使其成为贯通南北的交通干道。2008年,借鉴法国塞纳河亚历山大三世桥式样,对桥面和引桥进行仿欧化装饰,200971日完成。

 

上海苏州河(吴淞江)上的桥(一)

上海苏州河(吴淞江)上的桥(一)

上海苏州河(吴淞江)上的桥(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