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旅美散记(六)

 冬天的虎丘 2012-06-28

   众所周知,美国的大学是没有围墙的。有些大学差不多就是一个小城镇,公交车行驶在校园里,学校与小城融为一体;而中小学正相反,因为对象是未成年人,校园大多是封闭或半封闭的。用什么来封闭?硅谷的中小学又是啥样?

  

  我常常推着宝宝在学校附近转悠,发现这里的中小学校园一般是用一人多高的木板或钢丝网,与校舍连起来,形成校园的“围墙”。为了方便孩子、家长进出,一般会留下敞开的通道。小学从整体上来说几乎是封闭的;中学大多是半封闭的。

 

  平时,在校园门口会挂上“闲人免进”的牌子。只有在下午三、四点钟放学后,我们才能走进学校,在草坪上或儿童乐园里游玩一番。既然是学校,总会有个高大、醒目或漂亮、气派的的校门吧?回答是否定的。好像美国人并不在意门面:我所见过的无论是中小学,还是著名高校、富人社区、大的公司……作为招牌的门面,大多是一米左右宽,半人高的一段矮墙或一个标志,上面简单地写着名称,没有什么点缀,更谈不上豪华、大事铺张。

 

  近来,美国的中小学放暑假了。社区的草坪上、运动场上,到处可见孩子们生龙活虎的身影。那放假后的美国中小学校园,会大门紧闭,空空荡荡,悄无人声吗?一天下午我刚来到小学校旁,里面就传来嘈杂的人声。只见校园的门敞开着,大人、小孩还不少呢:他们自由自在地做着自己喜欢的各项运动,整个校园里热闹非凡,显得生气勃勃的。校园,一下子成了全民健身的场所。

 

  美国由于地广人稀,这里中小学的规模都不大——仅有可数的几排平房校舍,但草坪、运动场地却非常大。暑假期间,学校将教室、办公室、厕所都锁了;其余的全都开放:有着各种儿童设施的儿童乐园、运动场地、大草坪……下午四点左右,我常常与宝宝坐在宽畅的半露天的大餐厅里,四周是高大茂密的树木、绿油油的草坪,让人赏心悦目。我拿出自己带的书或从图书馆的广告架上拿几份免费的报纸,坐在这里随意地阅读。这里空气清新、凉爽,十分惬意。宝宝面向热闹的运动场面,他清澈的眼睛滴溜溜地转动着,观赏着。你瞧:运动的人群中,有金发碧眼的美国人、皮肤黝黑的印度人、黄皮肤的日本人或韩国人……当然也不能少了咱们中国人。他们三五成群的打蓝球、踢足球、骑自行车、乘滑梯、荡秋千……还有不少暑期体育训练班也在这里进行,足球班为多。活泼、可爱的孩子们身穿统一的服装,在教练的带领下,一遍遍地练习基本功:踢腿,弯腰、高抬腿、跑步……这些训练班自然是收费的,有人告诉我,一般一课时要收十多美元。而学钢琴或拉小提琴的,那就贵多了——每课时约需四、五十美元。

  

  一天,两个一丁点儿大的小孩在玩滑板,他们熟练地滑来滑去。我问,“你们几岁了,是哪里人?”回答,一个四岁,一个六岁;一个是美国人,一个是韩国人。一次,见一个约五岁的小孩脚踩四轮滑板,他小小的身体绕着几个打蓝球的高大的小伙子,在蓝球架下迅速地穿来窜去,仿佛腾云驾雾般的轻松、自如,玩得真是老练!我对他招招手——想逗逗他。谁知,他玩兴正酣,举着小手对我他连连摇摆——只顾自己玩,不肯应我。一个黑人孩子竟别出心裁地将滑板垫在身下,整个人几乎是贴着地面飞快地滑行——玩得太精彩了!玩滑板,既是一种运动,也是经济实惠的交通工具,不少孩子用它来代步上学呢。

  

  等太阳西斜时——阳光不那么火辣了(加州的阳光可是非常厉害的),我带着一岁的宝宝来到天鹅绒般翠绿的草坪上戏耍,他尽情地在这里摸爬滚打。夕阳余晖下的小学校园,也是最为热闹的时候:有的市民在这里溜狗;有的快步急走;有的练习高尔夫球……常见一个年轻的日本母亲陪着幼小的女孩练习骑自行车;一对中年的印度夫妻,那女的身披彩色的薄纱,围着草地一圈一圈地快走;一韩国年轻的父亲带着一男一女两个十岁左右的小孩打羽毛球……面对这样充满生机、热气腾腾的场景,我想,学校这样做真好:既保护了校舍,又开放了运动场地。暑假中的校园,一下子成了全民健身的场所。

 

   也许由于美国自然环境优美,绿色的运动场地多,感觉美国人很喜欢户外运动。美国的许多大草坪,就是专门让市民进行体育、文娱活动的。美国人对蓝球也是情有独衷,如果在社区里闲逛,你会发现不少人家车库的门口挂着蓝球架——随时可在自家门口练习。双休日,是骑车族们快乐的日子。常见老外身着时髦的健身衣、带着五彩的头盔,那健美的体型,俯着身子踩着漂亮的赛车疾驶而去,也是街上的一景。

 

 

       《二、三趣事》

  

       《犯了大忌》 

 

     一天,我在中文书架前流览,见一女工作人员在整理图书。我问,“你们这里的图书是按什么来分类排架的?”“首先是按文种分:中文、英文、日文……然后按学科分类,再按作者的字母顺序排列。中文书比较少,就分为两大类:小说类与非小说类。”看她很热心,也非常耐心,我就将心中的疑惑提出来,“这个图书馆为什么每人每次可借一百本书?其实,借二、三十本就足够了。”“我们的宗旨就是为读者服务,尽可能地让读者满意、舒服、方便。”“每次可借一百本书,你们的工作量太大了!”她没有直接回答我的问题,而是问,“你有没有小孩在这里读小学?”“没有。”“美国的小学老师会开出阅读书目,一般规定每天要有二十分钟的课外书阅读量。从小培养孩子喜爱读书,大量阅读的习惯。”我为自己心中的疑惑终于找到了答案而高兴,“这样做太好了:广泛、大量的课外阅读,可增长知识、开阔视野,更重要的是从小培养了一个人自学的能力。这样的习惯会让人受益终身,一个有着很强的自学能力的人,一定会前途无量!难怪常常看见老外提着一大包一大包的图书,送进自己的汽车;有的还拎着小箱子呢。”见我很兴奋,因势利导地说,“是啊,你也可以介绍到中国大陆去!”我想,我们国内的教学现状就是只读老师教的课本,课外读物常被视为闲书、无用的书,真是观念成旧、非常短视!

 

      我告诉她,我认识这里咨询部的闻英。她说,“闻英是图书馆的正式工作人员,我不是,你有问题也可以问她。”也许是中国人的思维习惯诱导了我,我不加思索地脱口而出,“你不是正式人员,那是按小时记工?一个月能拿多少钱呢?”“你问得太多了!”她轻轻地这样说了一句,但我忽然意识到,自己犯了大忌:在美国,收入是个人隐私,是绝对不能问的。女性的年龄、婚否,也是绝对不能问的。于是,马上道歉,“对不起,对不起!”但看她那很温和的样子,就不能不佩服她的涵养了。这,也体现了她们对待读者的态度。

 

        《你能来做主持吗?》

 

    这些天,我抓紧点滴的时间阅读了莫言的长篇小说《蛙》。这部书是图书馆特意为七月的中文读书讨论会购买的,为了让更多的人阅读,图书馆规定借期为两周。读完后,我及时地去图书馆二楼咨询部还书。 

 

  正巧是闻英(她是读书会的主持人,去年我在会上认识了她。)值班。我说,“这本书你选得很好,计划生育在中国确实是个大事:如果中国现在只有几亿人口,那就不是现在这样的状况了。”她点点头,“是的。这次讨论会我是非常希望你能来参加,没想到你真的又来硅谷了。”我说,“这次讨论会,我会参加的。”“你看书很快呀,有没有做点笔记?”“做了一点,这部小说不仅展示了中国几十年来的乡村生育史,也毫不违避地揭露了目前中国生育问题上的混乱景象。写作方式很新颖,也很有特色:居然将整个小说分两部分:前半部是用书信体写的,后半部分是采用话剧的剧本形式来写。”“你能与旅美的华人女作家吴遥玲一起主持吗?”她的话让我颇感意外。我真是非常乐意体验一回,在异国他乡当主持人的味道。然而,我无奈地说,“可能不行:因为我目前的主要任务是带宝宝。讨论会是星期四,如果是星期天,我可以让女儿看着。星期四我只能带着宝宝来参加讨论会了。”闻英宽容地说,“那里场地很大的。”“我知道。”于是,我们继续低声地谈论着这部小说。但不时有人前来咨询,为了不失礼貌,我很快告辞了。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暑假中的小学校园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钢丝网的围墙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美国校车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用木板做围墙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读者预约的书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阅览室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图书馆大厅兼借书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