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把握领导工作中的细节

 太阳下的森林 2012-06-29
在领导工作中,关于大与小、粗与细似有两种相对的观点:第一种观点是抓大放小,宜粗不宜细;第二种观点是以小见大,细节决定绩效。这两种观点孤立来看似乎矛盾,但在领导工作中却是统一的。第一种观点作为领导工作的一般原则,是完全正确的,但这个原则不适用于处理具体事件。要把领导工作做到位,必须在领导工作中坚持第二种观点。没有这种观点指导具体工作,就会效果难保,第一种观点也就会失去依据。事实上,第一种观点更多地用于产生决策,第二种观点则是实施决策的指导思想。前者适用于执政,后者适用于行政;前者适用于领导,后者适用于管理;前者适用于决策,后者适用于执行;前者适用于部署,后者适用于检查。简单地肯定或否定其中任何一种观点都是不妥的,用其中的一种观点来否定另一种观点也是不妥的。由于领导者往往忽视细节,所以接下来主要谈谈细节的把握问题。

  一、细节不细。细节是小事情,但可以演变为大问题,所以我们讲细节不细。关于这个论断,常常见诸报端,并称为某某理论。有一个理论叫破窗理论,说的是一个建筑物的窗户玻璃被打坏了,如果不及时维修,其他人就可能受到某些暗示性的纵容而去打烂更多的窗户玻璃,结果是一片狼藉。这个理论告诉我们,对于影响深远的细节,要把它当做第一块被打碎的窗户玻璃,及时修好,否则,细节不补将酿成大祸。领导工作是分层次的,细节在的层次往往属于技术层面,在领导活动中是属于低层次的末节问题,在领导者对工作进行排队、编号时,往往因其细而注意不到。而且处理细节问题,也不是领导者关注的重点。领导者关注的是中心工作、第二位和第三位的工作,领导者强调的是中心环节和主要环节,而不是末端和细节的问题。只有当这些细节妨碍了面上的工作或激发了其他矛盾时,才会引起领导者的重视。领导者用这种思维方式来对待细节是欠妥的。因为细节不是孤立的,它附着在千头万绪、彼此牵连和相互制约的事物中,处理好了不见得有什么成就,但处理不好就是一个“病灶”,细节就变为大事,所以,细节不细。领导者在抓落实时,要同时落实细节,确保细节工作能到位。

  二、细节之细。在领导工作中,我们会把某些环节确定为细节,但这种确定是相对的,换言之,细节是具体的细节。一种是保持事物性质的细节,即这个事情虽然是细节的,但它能折射出全局来,保持着全局的基本性质。正像一颗水珠虽然只是大海中极其微小的一分子,但也能折射出太阳的光辉。

  三、关于细节的领导艺术。根据细节的特点,在运用中要把握三点。一是以小见大的领导艺术。细节虽然小,但处理细节问题,却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而要站在大的角度来看细节。脱离了整体,细节将失去依据,细节的整合将失去方向。如果没有磁场,指南针就会摇摆不定;如果没有整体的统率,细节将会相互矛盾。二是分解细节的艺术。整体通过分解变成一个个细节,细节集合起来要能还原为整体。所以科学分解整体,变整体为细节至关重要。在这里,分解必须立体,点、线、面、体能够统一起来。不能留下未分解的细节没人管,也不能让细节交叉重叠导致多头领导,否则,细节必然损害整体。三是细节衔接的艺术。细节因其细,必然需要衔接。要做好工序性衔接,即环节上、步骤上、行动上衔接。这种衔接做不好,在每一个细节上就会产生损耗,领导效能就会大打折扣。要做好黏合性衔接,即把细节加以拼盘,特别要注意拼盘过程中可能产生的排异反应,做好细节之间的磨合和相互适应。四是见物见人的艺术。之所以要强调这一点,是因为细节更加需要当事人的关注。大的事情有方针政策、规范规程来定势,而决定细节的依据是不规范的,需要领导者的判断,需要当事人依靠对细节的正确理解来行事。所以,在处理细节问题时,更应强调人的因素第一,见物更要见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