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中直击/一座帝陵的繁华往事

 堇荼如饴 2012-07-01

关 中 直 击


2012-06-27

    这是一座历时53年、每年耗费国家赋税三分之一修建的陵墓,这里埋葬着开创中国封建王朝第一个发展高峰的汉武大帝刘彻,在这里陪伴他的则是他的爱妃和他的肱股大臣们,而守卫在他陵墓周围的是一座时有27.7万人的繁华城邑。拨开历史的烟云,茂陵静静地坐落在西咸新区秦汉新城的最西边,与五陵塬上的其他西汉帝陵遥遥相望,为这片正在迅速崛起的热土构筑起一道神秘而又波澜壮阔的历史风景线。

一座帝陵的繁华往事

——西咸新区文化扫描之四


  茂陵博物馆全景
  卧牛(茂陵国宝)
  马踏匈奴(茂陵国宝)
  伏虎(茂陵国宝)

       2000年:埋藏地下的“大汉雄风”

  2000多年前,秦汉时期的中国先后出现了两位著名的皇帝,一位
是秦始皇帝嬴政,一位是汉武帝刘彻。秦始皇统一了中国,建立了第
一个中央集权制;汉武帝选贤任能、锐意进取、开拓疆域,成就了治
国安邦的功业。这两位皇帝不仅在政绩上有相似之处,而死后的盛葬
也不相上下。秦始皇帝陵有秦兵马俑为证,足见其盛葬的规模和耗资
的巨大。而汉武帝茂陵以茂陵及陪葬墓群为凭,其盛葬的规模和耗资
的巨大,不在秦始皇陵之下。秦汉流行的盛葬之风下,也再没有能超
过秦始皇陵和汉武帝陵的。
  在西汉的11座皇帝陵中,茂陵是最高大的一座,其墓葬极其丰富,
有“中国的金字塔”之称。汉武帝16岁即位,在位54年,茂陵是在其
即位的第二年就开始兴建,历时53年,建陵耗资占到全国每年赋税的
三分之一,陵园建筑非常宏伟。占地面积5.6万平方米,封土84.8万
立方米,全部为夯土构筑,虽然营造至今已有2100多年,历经风吹雨
打、水土流失,但并没有对茂陵的规模造成太大影响。
  茂陵墓内殉葬品极为丰厚,《汉书?贡禹传》记载:“武帝弃天
下,霍光专事,妄多藏金钱财物,鸟兽鱼鳖牛马虎豹生擒,凡百九十
物,尽瘗藏之。”《新唐书?虞世南传》也记载道:“武帝历年长久,
比葬,陵中不复容物。”由于汉武帝在位时间长久,死后入藏时,地
宫内已塞满宝物,无法再装。
  除了宝物,陪他在这里长眠的还有他的爱妃和忠臣良将。按照汉
武帝生前旨意,陪着他死后葬在茂陵园区及陵邑郊区的文臣武将和夫
人等墓,共有20多座,其中既有爱妃李夫人,又有大将卫青、霍去病,
朝廷重臣霍光、公孙弘等。霍去病墓和卫青墓紧邻,距离汉武帝陵最
近。
  霍去病18岁率兵作战,先后六次讨伐匈奴,全获大胜,功勋卓著,
不幸于24岁时因病去世。汉武帝对霍去病英年早逝非常痛惜,为了表
彰和纪念他的功勋,把霍去病墓建在自己的陵寝旁,要求把墓建的像
祁连山一样,并在墓地放置石人、石马、马踏匈奴等大型石雕,营造
一派祁连山的生态世界。
  在2000年前,茂陵并不是一个孤寂的地方。为了繁荣茂陵的经济,
汉武帝不断迁徙众多的文武大臣、豪富、名门定居在此,最多的时候,
茂陵邑的人口已达到27.7万人之多。这些豪富们的到来,直接促使了
陵邑的繁荣。纨绔子弟们在这里斗鸡走马,为所欲为,以致后人们用
“五陵少年”、“五陵公子”来形容富贵人家的子弟。

         50年:一个人和一座博物馆

  那段“开疆拓土、奠定版图”的峥嵘岁月,随着时光一起远去,
留给人们的是一片青草漫漫的陵园和一段段激动人心的历史故事,曾
经煊赫一时、富甲天下、号称“五陵之冠”的茂陵邑也变成陕西普通
的农村,唯有霍去病陵墓前那个著名的石刻“马踏匈奴”还在向人们
昭示这里埋葬着一个战功赫赫的将军。
  霍去病墓前石刻群共17件,12件被列为国宝。这些石雕题材多样、
雕刻手法简练、造型雄健遒劲、古拙粗狂,是我国迄今发现时代最早、
保存最完整的大型石雕,也是汉代石雕艺术的杰出代表、在我国美术
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在国内外享有极高的声誉,素为中外艺术大师
所景仰。郭沫若先生评价霍去病墓前石雕是“中华民族国粹”;鲁迅
先生称“唯汉人石刻气魄深沉雄大”;美国基辛格先生称“茂陵是展
现中国伟大历史的又一个展览馆”。
  西咸新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王军谈到:“我每次看到茂陵石雕,
就想我们中国的文化不可妄自菲薄。希腊雕塑精美绝伦令人叹为观止,
但汉武帝茂陵的大汉石雕更雄浑天成,足以和西方伟大的艺术品较一
高下,看到这些作品,不得不惊叹古人的创造力,从而感觉到中华文
明的伟大。汉唐时期的长安城引领着世界城市建设历史数千年”。
  陕西省早在1956年就为霍去病墓址建立茂陵文管所,负责保护霍
去病墓上遗存的大型石雕、茂陵陪葬墓及陵区遗存的遗址遗迹。1961
年3月4日,茂陵、霍去病墓同时被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如果说还有谁对茂陵有更深厚的感情,那么非王志杰莫属,从19
66年继任茂陵文管所所长,1979年茂陵文管所改建为茂陵博物馆,
王志杰随任茂陵博物馆党支部书记、馆长至今,50年的时间里,王志
杰的生命已经完全和茂陵融合在一起。
  文物流失,王志杰就和同事们走街串巷到老百姓家里去收集文物;
资金不足,王志杰带领大家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理论研究少,王志
杰一头钻进西汉历史和陵园历史,从文物鉴定、文物保护、文物开发、
文物利用各个方面,形成了茂陵立体的、全方位的学术构架。其中《
茂陵志》为我国第一部古陵墓志书,填补了国内空白,被誉为世纪文
献性学术专著。
  从清除杂草,整修院落,植树种花,王志杰带领博物馆的员工,
凭借自力更生、愚公移山的精神,将原来3600平方米、20件文物的小
小文管所,发展为占地面积15.4万平方米,馆藏文物5021件,国宝文
物14件的西汉断代史博物馆,年接待中外游客达50余万人次。小小的
文管所被建成为三季有花、四季常青的“园林式博物馆”,成为国家
首批AAAA级旅游景区。现在,迈进茂陵景区,仿汉图案青石路面平整
洁净,引导标识明显,游览环境优美,让人有一种清新悦目、心旷神
怡的感觉。

        未来:期待保护和开发实现双赢

  茂陵的保护和旅游开发时刻处于一种矛盾之中:早在10年前,王
志杰就请来陕西省旅游和考古界的专家为茂陵博物馆的发展出谋划策,
“大汉雄风文化园”项目应运而生。至今人们还能在互联网上搜到20
05年时“大汉雄风文化园——茂陵博物馆扩建工程建设项目”的招
商介绍。然而,由于茂陵陵区的考古勘探工作在当时尚未完成,这一
项目暂时被搁置起来。
  这一搁置就是10年。2011年,茂陵博物馆为纳入西咸新区秦汉新
城后,这个项目在秦汉新城的网站上得以展示。人们期待着西咸新区
特殊的发展模式能够开启帝陵的神奇之门,实现保护和开发双赢,在
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实现保护。
  在《西咸新区总体规划》中,其历史文化保护与彰显是一个重要
的内容,其文化彰显策略为:以周秦汉历史遗迹和渭北帝陵历史遗存
带为依托,以有效保护、合理利用、环境融合为原则,梳理贯通城市
文化脉络,发掘历史文化潜在的价值,彰显城市文化特色。
  其历史遗存的保护为:建设历史文化保护特区,保护各个历史时
期的重要历史文化遗存。严格按照文物保护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在
划定的保护范围内切实加强对文物保护单位的管理,建设活动必须严
格按照有关规定履行手续。
  其开发利用为:延续大都市帝陵文化、秦汉文化、古都历史三条
文化带,通过发掘与环境整治形成展示公园、博物馆和文化创意旅游
产业集中区,与渭河生态景观带相呼应。以汉长安城为纽带,连接渭
北帝陵遗址带及周秦汉古都遗址带,建设国家级秦汉文化展示区和国
际化大都市生态文化遗址公园。
  “西咸新区是一项伟大的事业,这块土地流淌着渭河、沣河、泾
河,这是一块充满历史感的土地。每次途经这些河流和五陵塬,穿梭
在帝陵中,总觉得我们是在创造历史,有一种责任感,这是一项伟大
的事业。”西咸新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王军说到。
  “茂陵已经和其他8个帝陵一起,共同构成西咸新区帝陵文化的
主体,而且是目前秦汉新城内所拥有的9个帝陵中唯一一个帝陵博物
馆,这对于茂陵来说,西咸新区的成立,可以为茂陵的发展提供了一
个新机遇,这种先天优势将会为茂陵博物馆在以后的发展中争取到更
多的资源和机会。因此,在做茂陵的旅游规划时,不妨高起点、高标
准、将眼光放得更长、更开阔一些。”长期关注汉文化研究的西北大
学教授韩养民对于今天的茂陵博物馆寄予了更多的希望。
  时至今日,考古工作的先期介入为茂陵赢得了更多的时间。为配
合国家大遗址保护规划的制定和实施,2006年9月开始,陕西省考古
研究院与咸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对汉武帝茂陵进行了全面调查与勘探。
到目前为止,已探明了茂陵的整体布局与陵区范围,为茂陵保护规划
的制定提供了基础资料。
  2011年,在纳入西咸新区范围之际,王志杰为茂陵博物馆的发展
再次进行了构想,“未来的茂陵景区主要由文物参展区、游乐苑、观
光休闲旅游区三个部分组成。文物参展区主要由茂陵博物馆构成,游
乐苑主要由汉代文化艺术演示区、大汉雄风展示区、大汉生活娱乐体
验区三个展(演)示区构成,观光休闲旅游区由植物观光园区和陵墓
观光休闲区两个小部分构成,总体规划,相互协调、配套,让游客既
能感受浓厚的大汉历史文化,也可放松休闲娱乐。”王志杰介绍说。
  随着考古勘探的进一步完善,无论是文化展示,还是植物观光,
先行一步的茂陵将会给西咸新区的帝陵保护和开发带来怎样的样板示
范,人们拭目以待。
               (本报记者 王 睿 苏 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