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袭人因何嫁与蒋玉菡

 木柳书屋 2012-07-02

 红楼梦群芳图谱[贴图][分享] .香儿编辑 .

                  袭人因何嫁与蒋玉菡

2012-04-13 10:21:09

袭人是贾府一等大丫头,其身份比不得主子,但在侍妾仆从中的地位却十分看高。尤其在怡红院,不过在宝玉之下,众人之上,甚至说宝玉也在她的掌控之中。论相貌、才艺、性格情趣以至勤快程度她都抵不过晴雯,当初她和晴雯一样都是从老太太那里下来的。贾府规矩,“凡爷们儿大了,未娶亲之先都先放两个人伏侍的”。贾母其实对晴雯期许更高一些,“我的意思说这些丫头的模样爽利言谈针线多不及他,将来只他还可以给宝玉使唤得”。脂砚所谓“晴为黛影,袭为钗副”,也不过是说她的行事。但她面里朴实,内里却也不少心计。一是借宝玉游太虚幻境初懂男女之事时,与其肌肤相亲,使宝玉“视袭人更比别个不同”,借此挟制和管教宝玉,给了王夫人一个只有她伏侍用心敢于管又管得了的印象。二是借宝玉挨打之际,密见王夫人,长篇大论“男女之分”,说“如今二爷也大了,里头姑娘们也大了,日夜一处起坐不方便,由不得叫人悬心、、、、、二爷素日性格,太太是知道的,他又偏好在我们队里闹,倘或不防,前后错了一点半点,不论真假,人多口杂,那起小人的嘴有什么避讳?”王夫人的心思大多在宝玉身上,“我通共这么一个宝玉,难道给你们勾引坏了不成”,怕的就是跟这些姑娘们闹出什么动静,所以袭人的话句句说在王夫人的心坎上。王夫人因此直呼袭人“我的儿”,叫得是那样亲切,并每月从自己的例钱里拨给她二两银子,与贾府的姨娘一般对待。晴雯本也是铁定的宝玉的姨娘,她既不耻袭人的苟且做法,又动不动撵这个撵那个,从没想过自己会离开。但到底还是在袭人的打压之下,被逐夭亡。

如果贾府不生变故,袭人定从宝玉,过她的滋润生活。但在太虚幻境薄命司的册子里,她的判词是这样写的:枉自温柔和顺,空云似桂如兰。堪叹优伶有福,谁知公子无缘。可见终并未嫁与宝玉。根据第二十八回的伏线,蒋玉菡情赠茜香罗,宝玉又转赠袭人,牵出一段姻缘。有此伏线,高鹗后续,无法更改,一按文理将袭人嫁与蒋玉菡,但时间不对,不应该是宝玉出家之后,而是出家之前。第二十回,有一章节专写麝月,宝玉为麝月篦头,脂砚专在此批文提示,袭人走后,宝玉宝钗仍有麝月伏侍。

周汝昌先生认为,袭人嫁与蒋玉菡,是因忠顺王世子在贾府做客时看上袭人,强行索要之后,忠顺王爷也看上了,一气之下赏给了戏子蒋玉菡。袭人是一个长脸,模样并不出众,被王府看上,点名道姓地索要,恐不合逻辑。刘心武先生与周汝昌大体一脉,不过在此基础上有所更动,认为是在贾府败落之际,知袭人是宝玉一等丫环、心爱之婢,赏与戏子,以辱宝玉。既是落败,宝玉自身难保,何谈羞辱,因之不足取。刘恺怡女士有民间研究红楼第一女性之称,多有见地,但在此关节上与周、刘大致无二。

那么花袭人是怎样嫁给蒋玉菡的呢?我以为应综合情况,还得从薛宝钗说起。

薛宝钗为选秀进驻贾府,但很快选秀无望,于是会同薛姨妈、王夫人把目光盯在了宝玉身上。先是借丫环莺儿亮出金锁,比对宝玉之玉,期许金玉良缘。又借元春赐礼之机,羞笼麝串,故露香腕。她的第一大敌人是林黛玉,虽寄人篱下,但有一个贾母关照,即难势破。论貌,风华绝代,各有千秋;论才,拈墨赋诗,不相上下。于此,宝钗以冷香丸压住心中青春之火,娴静照面,理智大度,广结人缘。对老太太尽讨欢喜,生日点戏即可看出。对王夫人尽皆体贴,金钏跳井,与王夫人暖言宽心,并拿出自己的新衣装裹,并说“况且他活着的时候也穿过我的旧衣服”,可见平常即有联络。对宝玉身边的人更不放过,宝玉贴身的小厮是茗烟,她就让自己的大丫头莺儿认了茗烟的娘做干妈。宝玉房里的丫头多,自己都认不过来,而林红玉和坠儿说悄悄话,她不用见人,一听就知道是谁。袭人是宝玉的爱婢,不用说更是她刻意拉拢的对象,“慢慢的闲言中套问他年纪家乡等语,留神窥察”,听说袭人手上活计多做不来,就主动说“我替你做些如何”。以此种种,与袭人坚定地结为了统一战线。但我以为二宝婚后,她们的关系决然不会再这么甜蜜。

对调包计我曾有专文对其进行了颠覆和还原,不是贾母、王夫人、王熙凤瞒宝玉实施调包,而是王夫人、薛姨妈商定、由王熙凤实施、瞒贾母的调包,因此,对于娶薛宝钗宝玉是知道的,但又是无法违逆的,因此,心灰意冷,荒野扔玉。江南甄家被抄,甄宝玉四海流浪,拾得此玉。对此在前文批语中,脂砚曾有甄宝玉拾玉还玉的提示,因此这种设计应是合理的。况且,蒋玉菡这个名字本身也即有“把玉拿”的意思。这玉甄宝玉是识得的,但以罪家身份,不便进贾府呈送,偶遇同样流浪的蒋玉菡,便托其转交。而宝玉大婚后,因丢玉故装浑沌,终日萎靡,与宝钗并未有夫妻之形,相反倒是故意厮黏袭人,以冷宝钗。贾府看宝玉形状,不知其故,寻玉心切,宽言悬赏。待蒋玉菡送玉,贾母喜不自禁,愿赐重礼。大婚后,宝钗与宝玉本已很难弥合,又因袭人左右其中,多不自在。此时,宝钗出言:“能将此玉拾得,竟是跟捡了宝玉的命一般,给多重皆不为过,但念其长年漂泊,无家无业,老祖宗不如赐一内眷,有所安顿,更为贴切。想来袭人伏侍二爷多年,有苦有功,虽不舍得,但唯其地位与形止堪与般配,如成此正果,也不枉袭人一番辛苦。”薛宝钗话到如此,可谓有礼有节,有情有义,众人非但答应,甚或觉得新二奶奶的确宏量。于宝玉而言,并无阻隔,也算给死去的睛雯有了交代。于袭人而言,并非所愿,但有苦难言,只含泪留一句:“好歹留着麝月”。

 

 

 

 欢迎光临木柳书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