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時社會不安但不動蕩,民生凋敝但不破敗;中國南北各個城市死氣沉沉,卻還井然有序,保持著帝國最後的體麵。大清國依然頂襲著康乾盛世的華袞,盡管衣縫裏爬滿了虱子,表麵卻還光鮮。
《大清帝國城市印象-19世紀英國銅版畫》(上海科技文獻出版社,李天綱編譯),這部畫冊的英文書名原為《中國:那個古代帝國的風景、建築和社會風俗》。書名解釋說:“由托馬斯-阿羅姆先生根據可靠的素描稿重新畫出,另由賴特先生從曆史角度作描述性的注釋”。出版者是倫敦費塞爾公司。這部大型畫冊的初版時間在1843年,即鴉片戰爭剛剛結束的那一年。
歐洲把中國看作是世界上的“超級大國”。畫冊中中國還沒有被醜化、妖魔化,相反被描繪成其大無邊的天堂帝國。
19世紀前期的歐洲對中國還是具有敬意。於是,我們就看到了這本畫冊中的中國。當時社會不安但不動蕩,民生凋敝但不破敗;中國南北各個城市死氣沉沉,卻還井然有序,保持著帝國最後的體麵。大清國依然頂襲著康乾盛世的華袞,盡管衣縫裏爬滿了虱子,表麵卻還光鮮。
阿羅姆沒有到過中國,他借用了別人的素描稿,重新畫清國。目前所知,他主要借用了1793年訪問清國的英國馬嘎爾尼使團隨團畫師威廉-亞曆山大的畫稿。
西直門外
18世紀末到過北京的英國人都還承認:北京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
1793年,馬嘎爾尼使團到達中國,他們獲悉北京人口數是300萬,光是都城(韃靼城)就有14平方英裏,紫禁城麵積也超過了1平方英裏,比當時剛剛擴建的倫敦城還要大三分之一,是18世紀世界最大城市,倫敦的城市規模,無法和北京相比。
清代北京城的西麵,共有阜成門、西直門、西便門、廣安門四座西門,西直門處於西北,馬嘎爾尼一行的使節們經此門到圓明園。北京城牆拆光了,西洋畫的筆觸,寫實的風格供我們遙想當年。城門有些失真,不該高聳如寶塔。資料說威廉-亞曆山大是1799年在英國完成這幅畫的,可能是丟了素描稿,憑印象畫的。他把中國的建築誇大得高大以符合英國人的想象。這幅水彩畫的原作收藏在大英博物館。
清代的北京,仍然是一個水源比較充沛的城市。玉泉河自西注入護城河,貫通城內宮中的積水潭、北海、中海、南海。當時的北京雖不象南京、揚州、蘇杭等江南城市般“秦淮風月”,但不致如日後幹枯得河底朝天,偶爾也能看見城下揚帆飄動,舟楫往返。
正大光明殿
19世紀英國人印象最深刻的清朝宮殿,不是紫禁城裏的太和殿,而是圓明園中的正大光明殿。1793年8月22日,馬嘎爾尼勳爵一行獲準進入圓明園的宏雅園,到9月2日離開,赴承德謁見乾隆皇帝,英國使節在這裏住了十多天。在此期間他們在大學士和申的安排下參觀了正大光明殿,並在殿中安裝布置了從英國帶來的儀器設備,等皇帝從承德避暑回京後觀看。隨團畫師威廉-亞曆山大畫了題為“圓明園正大光明殿”的畫,阿羅姆在作這幅畫時作了些修改。
圓明園是皇家禁苑,很少有文人墨客的題詠。中國方麵隻有禦準的宮廷畫師繪過《圓明園圖》,現在法國巴黎國家圖書館。正蠊餉韉釹??螅?夥?婊?晌?蘇涔?睦?芳鍬肌5?牽???說幕?釙岸加辛?鰨?粗貧日饈遣豢贍艿摹?刺漆貳?蛟吹摹對裁髟巴肌罰?釙耙參??鰨?杉???亞曆山大的原作和阿羅姆的改作有失誤。
英國人早知道清朝皇帝喜歡歐洲的“奇技淫巧”,便準備了一整套的天文儀器,都是當時最精密和先進的。一時看來,正大光明殿好象是一個歐洲高科技展覽館。但據說乾隆對這些並不感興趣,說:“這些東西隻配給兒童玩。”他不知自己回贈的幾件禮品才真是“小兒科”:玉雕、繡花荷包和景泰藍瓶子。
乾隆更喜歡從法國弄來的那些能給他的帝國帶來榮耀和聲色享受的八音盒以及豪華馬車。有學者把乾隆皇帝和俄國沙皇彼得大帝、法王路易十四列為並世三大君主,三人中間,弘曆最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