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破译红楼时间之谜3

 月玲馆 2012-07-03

第三章 从元旦朝贺看元春真实的生日

□ 道可道非常

  本文第二章通过历法资料的查证和辨析,论证了元春真实的去世日期必然是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壬寅年十二月二十九日立春之后(二十九日当天或雍正元年癸卯年正月初一)。这个日期就是元春原型人物的去世日期。能够在小说中做出如此精心安排设计的,必然是前80回的作者,而绝不可能是与曹家毫无关系的外人。也就是说,前80回和后40回必然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既然已经推知了元春真实的去世日期,那么就可以顺理成章地来推算她真实的出生日期。第一章已经讨论过,元春只可能存年31岁,因此,她真实的出生日期一定是在壬申年(1692年)壬寅月期间。

  3.1 壬申年壬寅月“正月初一”和“乙卯”日

  查《近世中西史日对照表》可知,壬申年壬寅月始于辛未年(1691年)十二月十七日丁酉日立春(1692年2月3日星期日),终于壬寅年正月十七日丁卯日惊蛰(1692年3月4日星期二)[1]。如下表:

  表6 壬申年(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壬寅月历日表
  (节录自《近世中西史日对照表》第353页)

  需要说明的是,《近世中西史日对照表》并未标记阴历月份的天干地支,壬申年寅月的天干“壬”是通过年月天干地支之间的固定关系而确定的。古人总结了通过已知的年干和月支推算月干的方法,即“年上起月法”,如下表:

  表7 《年上起月表》
  月/年 甲己 乙庚 丙辛 丁壬 戊癸
  正月 丙寅 戊寅 庚寅 壬寅 甲寅
  二月 丁卯 己卯 辛卯 癸卯 乙卯
  三月 戊辰 庚辰 壬辰 甲辰 丙辰
  四月 己巳 辛巳 癸巳 乙巳 丁巳
  五月 庚午 壬午 甲午 丙午 戊午
  六月 辛未 癸未 乙未 丁未 己未
  七月 壬申 甲申 丙申 戊申 庚申
  八月 癸酉 乙酉 丁酉 己酉 辛酉
  九月 甲戌 丙戌 戊戌 庚戌 壬戌
  十月 乙亥 丁亥 己亥 辛亥 癸亥
  冬月 丙子 戊子 庚子 壬子 甲子
  腊月 丁丑 己丑 辛丑 癸丑 乙丑

  由上表可知,当年干为“丁”或“壬”时,寅月的天干必定是“壬”。
  古人又总结了通过已知的日干和时支推算时干的方法,即“日上起时法”,如下表:

  表8 《日上起时表》
  时/日 甲己 乙庚 丙辛 丁壬 戊癸
  子 甲子 丙子 戊子 庚子 壬子
  丑 乙丑 丁丑 己丑 辛丑 癸丑
  寅 丙寅 戊寅 庚寅 壬寅 甲寅
  卯 丁卯 己卯 辛卯 癸卯 乙卯
  辰 戊辰 庚辰 壬辰 甲辰 丙辰
  巳 己巳 辛巳 癸巳 乙巳 丁巳
  午 庚午 壬午 甲午 丙午 戊午
  未 辛未 癸未 乙未 丁未 己未
  申 壬申 甲申 丙申 戊申 庚申
  酉 癸酉 乙酉 丁酉 己酉 辛酉
  戌 甲戌 丙戌 戊戌 庚戌 壬戌
  亥 乙亥 丁亥 己亥 辛亥 癸亥

  由上表可知,当日柱为“乙卯”,时支为“巳”时,时柱的天干一定是“辛”。
  小说第二回通过冷子兴之口写到,元春生于“大年初一”;第八十六回又通过薛宝钗之口写到,元春生于“甲申年丙寅月乙卯日辛巳时”。那么,元春真实的出生日期会不会是壬申年壬寅月正月初一呢?这个“大年初一”是不是“乙卯日”呢?
  查《近世中西史日对照表》可知,壬申年正月初一是辛亥日(1692年2月17日星期日),乙卯日是正月初五(1692年2月21日星期五)。
  简单地认定元春真实的生日就是正月初一辛亥日,这是不恰当的。从元春并非生于“甲申年丙寅月乙卯日(正月初一)辛巳时”的事实来看,元春也许生于壬申年壬寅月某卯日某巳时,同时这个日子也未必是“正月初一”。简单地认定元春真实的生日就是正月初五乙卯日,也是不恰当的。因为壬申年壬寅月共有3个卯日:

  十二月二十三癸卯日(2月9日星期六)
  正月初五乙卯日(2月21日星期四)
  正月十七丁卯日(3月4日星期二,惊蛰)

  元春真实的生日究竟是哪一天呢?这就需要根据小说第八十六回所写到的元春八字的命理特征来判断取舍了。

  3.2 元春的八字命理特征对其真实生日的暗示

  本文第一章详细论证过:小说第八十六回所写到的元春八字有三个“贵重的很”的命理特征:“飞天禄马格”、“日禄归时格”和“天月二德坐本命”;但按照命理典籍《三命通会》给定的“游戏规则”,这三个命理特征根本不可能从元春的八字“甲申年丙寅月乙卯日辛巳时”推导出来。另一方面,小说所写的这些命理特征又恰恰是跟元春生活的实际情况相符合的。那么,这些命理特征是不是在暗示元春真实的出生日期呢?
  《三命通会》规定了以上两个命格的特定日期,其中“飞天禄马”:“此格唯有四日:庚子、壬子、辛亥、癸亥”;“日禄归时”:“此格有七日:甲寅(按,指甲日寅时,以下类此)、丁午、戊巳、己午、庚申、壬亥、癸子”。
  根据上述“游戏规则”,如果元春的八字一定要同时出现“飞天禄马”和“日禄归时”,那么她出生的日时只可能是“庚子日甲申时”、“壬子日辛亥时”和“癸亥日壬子时”三种日时组合的其中之一。
  《三命通会》又规定,正月出生的人命理中若要有“天德”或“天德合”,则其四柱八字中必须有“丁”或“壬”;正月出生的人命理中若要有“月德”或“月德合”,则其四柱八字中必须有“丙”或“辛”。
  按照这个“游戏规则”,如果壬申年壬寅月出生的元春在拥有“飞天禄马”和“日禄归时”两个贵重命格的同时还要有“天月二德坐本命”,那么她惟一正确的出生日时组合必定是“壬子日辛亥时”,此时元春真实的八字为:壬申、壬寅、壬子、辛亥。
  查《近世中西史日对照表》,壬申年壬寅月壬子日竟然是“正月初二”(1692年2月18日星期一,雨水)!有趣的是,这一天的“雨水”交节时刻恰恰是亥时(22时47分左右)。
  再查《近世中西史日对照表》,从1692年到程甲本刊出的1791年间,小说第八十六回所写的元春生日“甲申年丙寅月乙卯日辛巳时”有两个:

  1704年2月19日星期二,正月十五,雨水(戌时交节)[2]
  1764年2月4日星期六,正月初三,立春(未时交节)[3]

  这两个日子尽管都不是正月初一,然而一个是正月十五雨水,一个是正月初三立春,用冷子兴的话来说,这的确奇了。更奇的是,如果说后40回是由与曹家毫无关系的外人所续作,那么这位续作者不仅巧妙地将元春真实的去世日期安排在康雍王朝交界的时刻,而且又大胆地将她的出生日期写成了可通过历法资料查证的并非“大年初一”的日子。这种大胆究竟是笨拙愚蠢,还是精心设计呢?
  从“正月十五”这个日期来看,作者似乎是取“雨水”这个节气来暗示元春真实的出生日期;从“正月初三”这个日期来看,作者似乎是取“立春”这个节气来来对应“元春”之意。有如此用心的“续作者”,不是前80回的作者本人,还能是谁呢?

  3.3 第53回所写的“朝贺”对元春真实生日的暗示

  元春的生日从小说所写的“大年初一”变成了笔者推断的“正月初二”,读者也许会觉得不好理解,甚至难以接受。可是广大红学研究者和红楼爱好者几乎都没有注意到:小说前80回恰恰暗示了元春真实的生日就是“正月初二”,而非“大年初一”。

  3.3.1 “腊月二十九日”的次日

  第五十三回《宁国府除夕祭宗祠 荣国府元宵开夜宴》写道:

  已到了腊月二十九日了,各色齐备,两府中都换了门神、联对、挂牌,新油了桃符,焕然一新。宁国府从大门、仪门、大厅、暖阁、内厅、内三门、内仪门并内塞门,直到正堂,一路正门大开,两边阶下一色朱红大高照,点的两条金龙一般。
  次日,由贾母有诰封者,皆按品级着朝服,先坐八人大轿,带领着众人进宫朝贺,行礼领宴毕回来,便到宁国府暖阁下轿。诸子弟有未随入朝者,皆在宁府门前排班伺候,然后引入宗祠。(第744页)
  ……
  至次日五鼓,贾母等又按品大妆,摆全副执事进宫朝贺,兼祝元春千秋。(第748页)

  这几段文字写了连续三天之中发生的事情。第一天是“腊月二十九日”,荣宁两府做好了过年的准备;第二天是“腊月二十九日”的“次日”,贾母等人进宫“朝贺”,朝贺回来之后,又去宗祠祭祀祖先;第三天,贾母等人又进宫“朝贺”,还去为元春祝寿。
  我们从第二回冷子兴口中知道,元春出生在“大年初一”,第五十三回回目又明写“除夕”祭宗祠,这样看来,“腊月二十九日”的“次日”显然就是除夕大年三十,第三天理所当然就是正月初一元旦。
  可是,如果我们再细究一下“朝贺”问题,就会发现上面对日期的推断完全错了,广大红学研究者和红楼爱好者都被“狡猾之甚”的小说作者欺骗了。

  3.3.2 作为封建王朝最高礼仪制度的“朝贺”

  什么叫“朝贺”?王景海、陈劳志等编著的“中华民族第一部礼仪汇典”《中华礼仪全书》对“朝贺”的解释是:

  朝贺中国古代朝廷的庆贺大典。即在指定的时日,群臣朝见拜贺皇帝的礼仪活动。文献记载,自汉代定为每年正月初一日为朝贺之日。这一天在史书上称为“元日朝贺”或“元正朝贺”。
  至唐玄宗时,中书门下省上奏,以为“冬至,一阳始生,丌物潜动。自古圣帝明王皆以此日期丌国,观云物,礼之大者,莫逾是时。”于是定冬至为朝贺之日。这一天在史书上称为“冬至朝贺”。
  朝贺有盛大的仪式。汉书载:汉高祖七年,长乐宫落成,儒生叔孙通参照先秦文献记载,制定了一套朝贺礼仪。群臣在长乐宫朝贺刘邦。是日平明,臣僚衣冠楚楚,由谒者导引,依身份地位依次进入宫殿,殿廷上车骑戍卒、旌旗号角,陈列整齐。俟百官就位,刘邦乘车入殿,诸侯王以下相继拜贺。“自诸侯王以下,莫不震恐肃静。”由于当时许多官员出身草莽,不懂礼法,举动稍不如仪,便被御史带出,算是惩罚。臣下均十分严肃,“无敢喧哗失礼者,于是高帝曰:‘吾乃今日知为皇帝之贵也’。”
  此后,历代王朝朝贺都有一套严格规定。[4]

  从这个解释我们可以知道,“朝贺”是发生在特定时日中的庆贺大典,具有鲜明的时间特征和严格的礼仪制度。那么,哪些时日才会举行“朝贺”呢?上面的解释仅列出了两个日期:元旦(正月初一)和冬至。
  也许有人要说,上面的解释仅列举了汉唐两个朝代的“朝贺”日期,后世未必没有“除夕”朝贺。那么,后世,尤其是清代,究竟有没有“除夕”朝贺呢?回答非常明确:从来没有、绝对没有作为常设礼仪制度的“除夕朝贺”!
  何本方、岳庆平主编的《中国宫廷知识词典》对“朝贺”制度作了详尽的解释。从这部词典的解释我们可以知道,“朝贺”是“朝会”制度的一种。词典“朝会”条解释道:

  朝会古代称臣见君曰朝,君见臣曰会,合称朝会。古代朝会有两种,一为大朝,指皇帝于元旦、冬至及大庆之日御正殿受群臣朝贺;一为常朝,指皇帝于平时召见文武官员,处理政务。前者属于礼节庆贺性质,后者属于日常公务性质。常朝中因御殿的时间不问而有早朝、午朝之分;因觐见的人员身分不同而有皇太子、诸王朝、诸司朝觐、藩属来朝等区别。[5]

  词典对“大朝”的解释是:

  大朝帝王于元旦、冬至及大庆之日(如丌寿圣节)御正殿受文武群臣参拜庆贺,称为大朝。《尔雅·释言》注云:“臣见君曰朝。”大者,盖指其礼仪隆重、规模盛大而言。大朝不同于常朝,后者为处理日常政务而设,而前者则纯为礼节庆贺而设。大朝时,明代皇帝御华盖殿,后改乾清官,清代皇帝御太和殿。亲王、太子、以及清代的贝勒、公等与群官依身份,先后贺帝,明代太子还称贺辞。[6]

  词典在对“正旦、冬至大朝会”词条的解释中写道:

  古代元旦和冬至为一年中最重要的两个节日,历代王朝皆规定于元旦和冬至(或冬至后一日)举行大朝会以示庆贺。《宋史·礼志》:“元正一岁之首,冬至一阳之复,圣人重之,制为朝贺之礼焉。”正至大朝会的主要活动内容为:皇帝御正殿受文武百官朝拜;举行大宴。[7]

  这个解释不但明确了朝贺所发生的特定的日期,而且说明了朝贺的根本原因。按这个解释,除夕哪里有可能出现朝贺呢?
  从《中国宫廷知识词典》还可以看到,不仅皇帝受“朝贺”,皇帝的老妈、老婆和儿子都可以受“朝贺”。以下照抄三个词条的解释:

  皇太后受朝贺清制,每逢元旦、冬至及皇太后生日(圣寿节),皇帝率王公大臣、侍卫、都统、子及尚书以上官诣皇太后宫行庆贺礼;皇后率公主、福晋、命妇行礼;京官及地方官具表致贺、行礼于午门外。参阅《清史稿·礼志·皇太后三大节朝贺仪》。

  中宫受朝贺皇后受妃嫔、命妇朝贺。唐制,皇后正、至受群官和外命妇朝贺(见《通典·开元礼纂类·礼八十三》)。唐以后无皇后受群臣贺仪。明制,皇后正旦、冬至、千秋节于坤宁宫(后改为仁智殿)受皇贵妃、众妃.公主及外命妇朝贺,平时每月朔望受命妇朝参,统称为中宫受朝。详见《明史·礼志·中宫受朝仪》。

  朝贺东宫指文武百官于元旦、冬至等节朝见皇太子,行礼致贺。其制始于隋代。《通典·礼三十一》:“隋文帝开皇初.皇太子勇准故事,张乐受朝,宫臣及京官北面称庆。”明制,皇太子于元旦、冬至、千秋节俱受群臣朝贺。其仪详见《明史·礼志·朝贺东宫仪》。[8]

  从以上词条的解释来看,举行朝贺的特定日期是:元旦、冬至(或冬至次日)、国家庆典(丌寿圣节、圣寿节、千秋节等)。接受朝贺的特定人物:皇帝、皇太后、皇后、皇太子。除夕当天绝不可能有作为常设礼仪制度的朝贺,除非这一天是皇太后、皇帝或皇后等人的生日。

  3.3.3 《清会典》及其《则例》对“朝贺”的法律规定

  冯其庸、李希凡先生主编的《红楼梦大辞典》引用富察敦崇的《燕京岁时记》来证明“除夕”有“朝贺”:

  (除夕)朝贺封建帝制时代,在京朝官诰命,除夕之晨,必先进宫朝贺。清·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除夕》:“京师谓除夕为三十晚上。是日清晨,皇上升殿受贺;庶僚叩谒本管,谓之拜官年。”[9]

  这个解释很成问题。“皇上升殿受贺”就是接受“朝贺”吗?这个解释合乎自汉代以来历朝历代的礼仪规范吗?从逻辑上来说,如果我们单看《燕京岁时记》这两个词条的记载,实在无法断定除夕清晨“皇上升殿受贺”到底是不是接受朝贺。另一方面,从历朝历代的礼仪规范来看,可以断定没有常设的“除夕朝贺”。如果富察敦崇的本意是在写除夕清晨皇帝接受“朝贺”,那他真是“荒谬绝伦”。
  现在,我们来看看《四库全书》中《钦定大清会典》和《钦定大清会典则例》对“朝贺”是如何规定的。
  《钦定大清会典》汇集了康熙、雍正、乾隆、嘉庆和光绪五朝的会典,因此又被称为“五朝会典”。吉林大学法学院吕丽《〈清会典〉辨析》一文论证了《清会典》“是一部具有典制史书特点、法规汇编形式、综合性法典之外观、根本法之地位的行政法典,是礼仪之邦‘官礼’的集大成者”。作为一部在行法律,会典所载的“故事”必须是在行的,即“凡庙朝典礼官司所守,皆现在所行直书于典”;因特殊情况不按会典行事的,则属特例,需经皇帝御批方才得行;会典未有记载的,则不准行;违反会典要受处罚。会典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其他法律要与会典的内容和精神相符合,不得与其相抵触[10]。
  中国人民大学档案学院丁华东《清代会典和则例的编纂及其制度》一文又论述了会典和则例的关系。该文写道:“除了作为行政宪章的会典以外,在清代,各衙门都还纂辑则例。所谓则例,就是把衙门中经办的事例归纳起来,编选成册,由皇帝批准颁布实施,作为会典的实施细则,使有关官员在办理事务时有所参照遵循。”[11]
  《钦定大清会典·凡例》则是如此描述会典、则例及其相互关系的:

  一、会典以典章会要为义,所载必经久常行之制,兹编于国家大经大法,官司所守,朝野所遵,皆总括纲领,勒为完书。其诸司事例,随时损益。凡颁之纶绋,议自群寮,旧制新裁,与夫微文末义,缕析条分,并详则例。以典为纲,以则为目,庶详略有体。

  会典和则例的性质搞清楚了,我们现在就来看看清会典和则例对“朝贺”是如何规定的。《钦定大清会典·卷二十·嘉礼·朝会一》:

  凡元日、长至次日、丌寿圣节及遇国家庆典,皇帝御太和殿,群臣上表称贺,则有大朝之仪。在外直省官及四夷属国豫期表贺,至日各率属望阙行礼,与京朝官同。
  月之每旬五日,皇帝御太和殿受朝,则有常朝之仪。

  由以上规定可以看出:“朝贺”属于大朝之仪,只有在上述引文所规定的特定日期内才能举行。除夕在非皇帝、皇后等人生日的情况下根本不可能有“朝贺”。
  再来看看《钦定大清会典则例·卷五十六·礼部·朝会三》的规定:

  一元日皇太后宫朝贺顺治八年题准元日设皇太后仪驾及丹陛大乐,皇帝御礼服,率王公、大臣、侍卫诣皇太后宫行礼。毕,公主、福晋以下,都统、尚书、子、命妇以上诣皇太后宫行礼。

  康熙八年,题准元日太皇太后仪驾中和韶乐全设,皇太后仪驾丹陛大乐全设,皇帝御礼服,率王公以下、内大臣、侍卫暨都统、尚书、子以上,咸朝服,先朝于太皇太后宫。毕,次诣皇太后宫,行礼如仪。
  次日,皇后御礼服,率公主、福晋以下、都统、尚书、子、命妇以上,咸朝服,朝于太皇太后宫。毕,次诣皇太后宫行礼如仪。

  由以上两段引文可以看到,从顺治八年开始,元旦当天,有“命妇”朝贺皇太后的法律规定;从康熙八年开始,命妇朝贺皇太后的日期改在了正月初二,在这一天,命妇不但要朝贺皇太后,而且首先要去朝贺太皇太后。
  这样一来,《红楼梦》第五十三回写到的两次朝贺,都可以在清代的法律制度上落实了,都可以从清代的根本大法及其实施细则上找到依。这就是说:按照法律规定,“腊月二十九日”的次日贾母等人进宫朝贺,这个“次日”毫无疑问、千真丌确就是“元旦”,这个“朝贺”毫无疑问、千真丌确就是去朝贺皇帝;第二天贾母等人又去朝贺,这一天毫无疑问、千真丌确就是“正月初二”,这个“朝贺”毫无疑问、千真丌确就是去朝贺皇帝的奶奶(如果他奶奶还活着的话)和老妈。
  由此看来,元春真实的生日毫无疑问、千真丌确就是“正月初二”,笔者按八字命理对元春生日的推断完全正确,历史及法律的定例跟笔者的理论推断腹成了完美的相互证明。

  3.4 元春真实的生日所具有的命理特征

  在确证了元春真实的生日后,我们再来看看她真实的四柱八字“壬申、壬寅、壬子、辛亥”与小说第八十六回所写命理特征的关系。上文已经论述过,这个八字一定会使元春拥有“飞天禄马格”、“日禄归时”和“天月二德作本命”。但在其他方面,这个八字的命理特征只可能与小说所写相近似,而不能按字面所写一一坐实。
  小说写“惟申字内有正官禄马”。根据“壬禄在亥”的原则,日干壬与年支申相匹配,申字内绝对不会出现“禄神”;根据“申子辰马在寅”的原则,日支子与年支申相匹配,申字内也绝对不会有“驿马”。但是,月支寅却是日支子的“驿马”。既然有在八字中出现了“驿马”,小说中算命先生所论的所谓“这就是家里养不住的,也不见什么好”这一条命理就依然成立。
  小说写“这日子是乙卯,初春木旺,虽是比肩,那里知道愈比愈好”。日干乙与日支卯所藏的天干乙相匹配,当然会出现“比肩”(参见第一章表2和表3),但是日干壬与日支子所藏的天干癸相匹配,只会出现“比劫”(即劫财、败财)。另一方面,日干壬与年干壬、年支申所藏的天干壬、月干壬,以及时支亥所藏的天干壬相匹配,都会出现“比肩”,因此符合小说所写的命理“愈比愈好”。
  总体来看,只有当元春的四柱八字为“壬申、壬寅、壬子、辛亥”时,才能最大程度地符合小说所写的命理特征。换言之,小说所写的命理特征也正好是对元春真实出生日期的暗示。
  关于元春八字四柱中神煞的分布情况见下表。对于不熟悉八字命理的读者来说,从互联网上下载一些演算八字的所谓“专业命理”软件将会有助于理解小说的写法和本文的论述。

  表9 元妃真实四柱八字神煞表

  十神 地支藏干 十神 神煞
  庚 偏印
  比肩 壬申 戊 偏官 太极贵人
  癸 劫财

  甲 食神
  比肩 壬寅 戊 偏官 文昌、驿马、六甲空亡
  丙 偏财

  壬子 癸 劫财 羊刃、红艳、将星、天德合、孤鸾煞

  正印 辛亥 壬 比肩 干禄、流霞、亡神、孤辰、月德合、六甲空亡
  甲 食神

  小说第九十五回写道:“但元妃并无所出,惟谥曰‘贤淑贵妃’。”(第1344页)按照推命术的说法,这是所谓“命犯孤鸾煞”的情况。“孤鸾煞”主要论男女婚姻不顺之事,所谓“男主克妻,女主克夫”,“命值孤鸾,独枕早孀”,“孤鸾日犯本无儿”[12]。按照《三命通会》的规定,日柱和时柱上只要同时出现以下干支组合中的任何两组,就会“命犯孤鸾”:乙巳、丁巳、辛亥、戊申、壬寅、戊午、壬子、丙午。
  从小说所写的元春八字来看,其日柱和时柱没有以上任何一组天干地支,因此绝不会“命犯孤鸾”。但是,元春真实的八字中却出现了日柱“壬子”和时柱“辛亥”,这就是“孤鸾日犯本无儿”的情况。由此看来,小说第九十五回所写“元妃并无所出”,其目的就是为了暗示她“命犯孤鸾煞”,也就是为了暗示她真实的出生日时是“壬子日辛亥时”。

  3.5 元春真实的生日是“善日、吉日、良日”

  也许有读者会认为,元春之所以叫作“元春”,就是因为她恰好出生在“元旦”、“元日”、“正月初一”,不是“正月初一”怎么可以称为“元”呢?不错,元日又称元旦、元朔、元正、正日等。“元”有开始的意思,一般来说,元日就是一年的第一天。可是在先秦时代,元日并不是正月的第一天,而是善日、吉日、良日的意思。
  赵丕杰著《中国古代礼俗》在介绍“元日”的章节中写道:

  《尚书·尧典》:“正月上日,受终于文庙(正月上日,在尧的太庙举行禅让典礼)。”又说:“月正元日,舜格于文诅(正月元日,舜到了尧的太庙)。”马融注:上日就是初一。姚方兴注:元日就是上日,也就是初一。这个解释并不正确。在这里,元日是善日、吉日的意思。上日是每月上旬的吉日。《礼记·王制》:“元日习射上功,习乡上齿(元日比赛射箭,以成绩的高低为重;学习乡饮酒礼,以年龄辈分为重)。”在这里,元日也是吉日、良日的意思。《礼记·月令》:孟春之月,“天子乃以(于)元日祈谷于上帝。”郑玄注:元日是上辛之日,即那个月的第一个辛日。后代帝王一直沿袭在正月的第一个辛日祭天。又《礼记·月令》:仲春之月,“择元日,命民社(选择元日,命令人民举行社祭)。”这个元日则是二月的第一个甲日。因此祀天和祀社的元日都不一定是初—。
  《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始皇二十六年规定,十月朔(十月初—)群臣朝贺。因为秦代以十月为一年的第一个月,所以十月初一就是一年的第一天。汉初。叔孙通制定朝仪,沿用秦代历法.仍订于十月初一接受群臣朝贺,并称为正会,也叫元会。汉武市太初元年在夏历的基础上制定“太初历”,确定以正月为岁首,正月初一为元日才被固定下来。张衡《东京赋》:“孟春元日,群后旁戾。”就是说正月初—,诸侯们从四面八方来到京城朝贺天子。[13]

  那么,元春的生日“正月初二”是不是善日、吉日、良日呢?当然是!正因为出生于壬申年壬寅月这一天的亥时,她的八字中才会出现三个所谓“贵重的很”的命理特征,以至“贵受椒房之宠”。
  确证了元春真实的生日,反过来又说明笔者对元春真实去世日期的推断是正确的,同时再一次确证了后40回作者的身份。
  这个作者不仅知道元春真实的去世日期,而且清楚地知道她真实的出生日期,但这个作者并没有在作品中直截了当地将这些真实的日期写出来,而是用其他的日期来掩饰,同时又用常识性的错误来显露破绽,留下供后人“破案”的线索。这个作者所用的手法正好是脂砚斋在批语中所总结的“草蛇灰线、空谷传声、一击两鸣、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云龙雾雨、两山对峙”。这一切都说明:这个后40回的作者就是前80回的作者,小说120回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